分享

一起学习古诗文 | 答谢中书书

 昵称14934981 2022-10-08 发布于辽宁

图片

【注释】

①答:回复。谢中书,即谢征,曾任中书舍人。②五色交辉:这里形容石壁色彩斑斓。五色,古代以青黄黑白赤为正色。交辉,指交相辉映。③四时:四季④歇:消散。⑤夕日欲颓:阳快要落山了。颓,坠落。⑥沉鳞:指水中潜游的鱼。⑦欲界之仙都:人间仙境。欲界,没有摆脱世俗七情六欲的众生所处的境界,这里指人间。仙都,神仙居住的美好世界。⑧康乐:指南朝山水诗人谢灵运,他继承他祖父的爵位,被封为康乐公。⑨与(yù):参与,这里有欣赏、领悟之意。

【文学常识】

1.书:即书信,古人的书信又叫“尺牍”或“信札”,是一种应用性文体,多记事陈情。

2.陶弘景(456—536)南朝齐梁时思想家。字通明,自号华阳隐居,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曾于句曲山华阳洞隐居多年。隐居期间,“国家每有吉凶征讨大事,无不前以咨询,月中常有数信,时人谓为'山中宰相’(《南史·陶弘景传》),有《陶隐居集》

【译文】

山川景色的美丽,自古以来就是文人雅士共同谈论的。巍峨的山峰耸入云端,明净的溪流清澈见底。两岸的石壁色彩斑斓,交相辉映。青葱的林木,翠绿的竹丛,四季都有。清晨的薄雾将要消散,猿、鸟此起彼伏地鸣叫着;夕阳快要落山了,潜游在水中的鱼儿争相跳出水面。这里实在是人间的仙境啊。自从南朝的谢灵运以来,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

【课文结构】

图片

主题思想

这封书信以清峻的笔触描绘了秀美的山川景色,表达了作者与自然相融合的生命愉悦,体现了作者酷爱自然、归隐林泉的志趣。

写作特色

1.结构缜密,意境优美

本文虽篇幅短小,但构思十分精巧。全文分三部分:“山川之美,古来共谈”总领全文,以“共谈”概说人人皆爱,以“美”点明全文中心;中间部分则具体描写山川之美;最后点出“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这样,首尾呼应,使写景、抒情、议论融为一体,使文章主体部分更为鲜明、突出。

作者以自己独特的艺术感受、饱含感情的语言,再现了江南山水的美丽风光,激起了读者审美的兴致。作者从山水相映之美、色彩配合之美、晨昏变化之美和动静相衬之美四个方面泼墨染彩,描写山川之美,使文章清幽隽雅,像诗一般优美动人。

2.抒情绘景,语言凝练。

这篇小品文只用了68个字,就把大自然的山川、河流、青林、翠竹、晓雾、猿鸣、夕日、沉鳞等景物描写得淋漓尽致,对仗工整,节奏鲜明,言简意丰,耐人寻味。先言“高峰”给人以初步印象,再以“入云”给人以具体印象。“五色交辉”“猿鸟乱鸣”“沉鳞竟跃”,“交”“乱”“竞”几个副词的运用,使颜色、声音、动作的状态表露无遗。本文以四言句为主,读来铿锵有声,最后以长句收尾,张弛有度。

理解记忆
1.统领全文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2.运用仰观俯察两种视角,表现山水相映之美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3.表现色彩配合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4.表现晨昏变化之美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
5.最能体现作者思想感情的是:_____________。
【答案】
1.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2.高峰入云,清流见底。
3.两岸石壁,五色交辉。青林翠竹,四时俱备。
4.晓雾将歇,猿鸟乱鸣。
5.实是欲界之仙都,自康乐以来,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