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说中国大米看五常?

 地道风物 2022-10-09 发布于北京




在东北,大米可以分为两种,东北大米和非东北大米

大米不仅仅是一日至少两餐的主食,更是一种身份认同。在东北甚至曾发生过火车上,两个大哥为了争论谁更懂大米,一个人进了医院,一个人进了看守所的名场面。


今年丰收的五常水稻。

摄影/王家乐


作为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东北平原,号称“一两黑土,二两油”,不但土壤肥沃,地形、降水、积温、灌溉水源等因素也得天独厚。优越的自然禀赋让东北平原成为中国人端稳饭碗的底气。而五常大米又是东北粮食中香甜的精华




白山黑水间的稻花香

东北平原本就属于适合粮食作物生长的温带季风气候区。冬季风经过大兴安岭的阻隔,为这里带来漫长的冬季,却不至于漫长到让作物没有时间生长。夏季风经过长白山的消耗,为这里的春夏季节增加了几分温暖与湿润,又不至于变得过于炎热潮湿。

在大兴安岭、小兴安岭与长白山的三面环绕下,东北平原更是形成了——冬冷夏热,粮食生长周期长;昼夜温差大,利于粮食糖分积累的小气候,进而使东北平原成为粮食生长的乐土。



五常,山岭环绕的肥沃黑土地。

摄影/苏云鹏


而由曲折的张广才岭环绕肥沃的松嫩平原所构成的五常,一如东北平原的缩影。特别是,五常环山的盆地地形,让温暖的夏季风形成回流,气温稍高于周边地区2~3℃。而水稻的生长与密切相关,2~3℃的温差会为水稻带来巨大的生长优势


位于北纬45°的五常累计到水稻成熟的积温,需要5月中旬到9月末之间漫长的138天,期间巨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水稻积累更多营养物质,与风味物质。

五常位于东北三省的中心,

松嫩平原的东部。

制图/神秘海豹


而寒冷半湿润的独特气候,让丰茂森林在秋冬季节形成的腐殖质无法完全被分解。山上的腐殖质随流水一起冲入平原,平均每四百年才能形成一厘米的黑土地。五常厚达一米以上的草炭黑土,是无法复制的万年岁月结晶。


湿润肥沃的黑土地,好像泛着油光。

摄影/王家乐


黑钙土之下,则或是疏松多孔的火山岩,或是千百年前河流冲积带来的沙地。这样的深层土壤有利于多余的水分及时排出避免湿冷的土壤响根系的温度,进而影响水稻的生长。

除了气候与土质,五常的灌溉水源同样优质。如今,作为五常灌溉水源的磨盘山水库正是哈尔滨的饮用水水源,其他用于灌溉的水源如西泉眼水库、龙凤山水库也以水质优良著称。


灌溉水源流过农田。

摄影/苏云鹏


五常得天独厚的环境优势,想要转化成大米口感与营养上的优势,还需要水稻传播至此的机缘。早在新石器时代、青铜时代的旅顺王家村遗址和大连的大嘴子遗址便发现过粳稻遗存,此后水稻一路向更东更北处传播,牢牢扎根于这片丰腴的沃野。

千年不绝的耕作传统

在自然和历史的双重选择下,五常地区水稻的优势从一千多年前的渤海国一直延续至今。

唐初时期,渤海国出现了美名传遍东北亚的卢城稻,是如今五常大米的“祖师爷”。12世纪女真崛起依靠的绝不仅仅是具备一腔蛮勇的铁浮屠,更重要的是他们背后的阿什河流域170座城,和城外稻田带来的物质基础。毕竟吃不好怎么可能武德充沛?

五常大米博物馆。

摄影/苏云鹏


而清代中后期闯关东的历史,让大量满蒙旗人、汉族、甚至朝鲜族农民来到五常。各地的稻谷良种在这里交汇,以至于五常的大米一度成为贡米。新中国成立后,地广人稀的北大荒逐步被开发为北大仓。随着开发东北,和日后的人口流动,五常大米的优势逐渐为人所知。

五常大米的崛起,离不开扎根五常的科研专家田永太。他不断基于本土品种选育良种,从高产抗病的“517”到长粒、甜软的“长粒香”(五优稻一号)再到甜润、略粘、稻香扑鼻的“稻花香二号”(五优稻四号)一批优过一批。


二十年来,让五常大米成为家喻户晓区域品牌的,正是花香二号,它是消费者心中五常大米的代名词。稻花香二号得名于它出众的馥郁稻香,除此之外,它积累支链淀粉多,口感绵软带粘,泛着油光的米粒不沾碗底,冷却后也不会反生。初尝只觉多出几分香甜,但是吃惯稻花香二号后再换米,多半就能体会出什么叫“由奢入俭难”了。

吃惯了稻花香二号的农人,已经离不开稻花香的味道。“你们自己吃五常大米吗?”如果你对一个五常人提出带有几分挑衅意味的灵魂拷问,他们会告诉你:“我们吃不了别的米,去外地都恨不得自己带米。”


稻花香二号米饭。

摄影/朱梦菲


其实都不用尝,五常农人一眼便能辨认稻花香二号大米。在他们看来长椭圆、鹰勾嘴、白肚囊、油光鲜亮的特征,就像是稻花香二号的身份证。

五常大米,一场关于甜的奔赴

然而,正因为五常大米的美誉度太高,反而导致五常大米市场变得泥沙俱下,十年前甚至出现了五常大米年产80万吨,卖出了1000万吨的奇闻。受到低价假冒五常大米的冲击,一边是高价难以买到好米的消费者,一边却是辛劳种出好米却不挣钱的五常稻农。


一番丰收景致。

摄影/苏云鹏


五常市兴隆乡新立村为代表,五常米农开始探索更加普惠的合作社模式。合作社统一购买提纯的原粮稻花香二号,规定统一的耕作方式,不用化肥、农药,养稻田鸭踩草除虫,期间至少要经过大半年时间、20道工序才能收获。但是每当看到金色的稻田,合作社成员们收获的喜悦,总会因为销路问题蒙上一层阴影。

正所谓得道者多助。坚持良心种植的稻农们得到了大企业助农的支持,全季酒店便是其中的代表。全季与兴隆乡新立村联手打造全季生态农场,延续了合作社鸭稻共生的有机耕作模式。


全季生态农场稻田画,

仅仅是生态农场的一小部分。

摄影/苏云鹏


除草这件小事,就能看出全季农场有机种植设计之精妙。不用除草剂,野草往往疯涨,导致稻田减产。农场探索出了用真菌发酵秸秆、豆粕等农业副产品作为肥料,在插秧灌溉后施肥的方式。这样的肥料不但绿色无污染,而且可以阻挡一部分阳光,还不及水面高的杂草难以生长

当肥水的水位降低到无法阻挡杂草阳光时,就在稻田中放刚孵化的小鸭子。此时,禾苗已经足够高,不会被小鸭子践踏,而禾垄间的杂草刚刚冒头,会被鸭子踩踏而生长受阻;同时地里的虫子也会被鸭子啄食。施肥、除草、除虫环环相扣,一步到位。


稻田鸭,冲鸭。


五常兴隆乡的年轻人看到了希望,近年来陆续有人结束漂泊回到家乡,做起了新时代的米农。其中700多户人的新立村,已经涌现出几十家五常大米电商。村民们也终于有钱修房、买车、改善生活了。如今,村里的小孩子穿戴一点不比城里差。

品尝过收获的喜悦后,稻农、合作社、有关领导都树立起发展绿色高效农业的信心。下一步,兴隆乡新立村还将打造万亩全国农田的绿色高效示范区,推广近几年探索出的有机耕作模式,带动更多田地增产、农民增收


农机收割水稻,

减轻了农户繁重的劳动。

摄影/苏云鹏


从土地,到餐桌,通过原产地直供的生态产业链,不止从源头把关品质,也是以产业帮扶合作,助力农人美好生活。在田野,在路上,我们每一个辛勤耕耘的人,都共同奔赴生活的甜。



编辑 | 毕拙林
图片编辑 | 王家乐
地图编辑 | 超级海豹
头图 | 苏云鹏

本文系【地道风物】原创内容

未经账号授权,禁止随意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