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子》二十四章:如何做一个有道之人

 胡艳杰 2022-10-10 发布于河南

文//胡艳杰

【第二十四章】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其在道也,曰余食赘形,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译文】

    踮起脚跟是站不长久的,要脚踏实地;大步跨越而跑是不能持久的,稳定才能致远。所以说,喜欢自我表现出的人是不明智的,喜欢自以为是的人不能彰显美德;喜欢吹嘘自己攻击别人的人是不会有真正功德,喜欢自负自夸的人难以成长。从道的角度看,上述这些做法,只能说是剩饭赘瘤。因为它们是令人厌恶的东西,所以有道的人决不这样做。

读后感:

    “企者不立,跨者不行。”老子从反面来告诉我们要脚踏实地,行稳致远。实际上,这是以生活中的现象来类比,想要说的重点在后面——“自见者不明,自是者不彰,自伐者无功,自矜者不长。”老子想要批评“自见者”、“自是者”、“自伐者”和“自矜者”。我认为,这四种人其实是一类人:骄傲自大者。

      骄傲自大有什么不好的后果呢?“不明”、“不彰”、“无功”、“不长”。

     关于这四个词的意思,部编版选择性必修语文上册课下注释是这样的。“不明”是不能显明。很显然,后面好像话未说完。不能“显明”什么?应该是美德。“不彰”是不能彰显。不能“彰显”什么,也应该是美德。“无功”没有注释。“不长”有两个意思:长久、得到敬重。我觉得这两种都解释得通。上面的译文来自韩鹏杰的《道德经说什么》,解释得比较完整流畅。

    接着,老子把这类人的做法比作“余食赘行”,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这些行为令人厌恶,不可取。所以,我们要低调、谦虚,做一个有道之人。

     那么,什么是“有道之人”呢?

     韩鹏杰在《道德经说什么》一书中提到“道”有含义:老子讲的道,落实到现实中包含的内容有方向、目标、规则、境界、边界、底线。和我们说的“修身、治国、平天下”的意思差不多。所以,“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最为重要。按照这样的理解,有道之人,绝不是自负自大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