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心语 以文会友,以友辅仁。 与君共修,同登善域。 点击上方按钮 收听朗读音频
失败者成功之母,困难者成功之基 雪中送炭与锦上添花(一) 《论语》载: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子华即是公西赤,是孔子早年的弟子,擅长外交。冉子,姓冉名求,字子有,即有子,他比孔子小二十九岁。冉求生性谦退,是孔门弟子中多才多艺的人,深受孔子称赞。冉求长于政事,尤其善于理财,被称为是孔门十哲之一。这里所说的釜,是古代的量词,六斗四升为一釜,庾是两斗四升,秉是十六斛为一秉,一斛为十斗。这个计量单位的标准,说法也有所不同。 本章讲的是,公西赤出使齐国,冉有为公西赤的母亲要粟米。孔子说,给她六斗四升。冉有要求多给一点。孔子说,再给她二斗四升。而冉有却给了她八十斛,大大超过了孔子批准的数字。孔子知道后很不高兴,说公西赤去齐国,乘坐的是壮马拉的车子,穿着的是又轻又暖和的皮大衣。我听说,君子周济急迫者,而不不必接济富有者。文章反映的是孔子周急不济富的思想,即主张雪中送炭,反对锦上添花。周急不济富是一种理想的资源配置原则,也是大家崇尚的一种做法。而世上往往是雪中送炭的少,锦上添花的多。所以“凡是他多的还要给他,让他多余;凡是他少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走”的马太效应,也就成了普遍现象。 正因如此,抑制豪强、周济穷人、辅助弱者,就成为普遍崇尚的价值观。在国家层面上,这种做法既能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又能体现分配的公平,也是一直难于处理好而必须处理好的问题。因此,“周急不继富”的思想仍具现实意义。 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