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反复发作性孤立性眩晕小脑梗死1例

 最后一个知道的 2022-10-12 发布于河南
前言
孤立性眩晕是后循环卒中的重要症状;然而如果眩晕是短暂的,反复的,或由患者的体位引发的,可能很难考虑卒中诊断。我们报告一例复发性短暂性孤立性眩晕,最终诊断为小脑梗死。
病例

一名63岁男性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反复突然发作的顺时针旋转性眩晕,不包括耳聋、耳涨或耳鸣等其他前庭症状,每次发作约5分钟。脑血管危险因素为糖尿病、高血压、心房颤动和房室传导阻滞起搏器植入病史。查体时观察到向左水平跳动性眼球震颤,但指鼻试验试验、跟膝胫试验试验和快速轮替运动试验均未发现小脑功能障碍。然而,在步态查体时,眩晕症状复发。最初的头颅计算机断层扫描(CT)没有显示卒中的证据,但小脑病变不明确(图1A)。虽然他只出现前庭症状,但我们基于他的多种危险因素(包括未治疗的心房颤动)开始了抗血栓治疗。入院后,类似的突然发作和持续时间短的发作性眩晕再次发生,常伴有向左水平跳动性眼球震颤,但发作性眩晕的频率逐渐减少,并在住院第5天缓解。入院第三天,CT显示左侧小脑后下动脉(PICA)区域有明显的缺血性病变(图1B)。最终被诊断为以孤立性眩晕为主表现的小脑梗死。住院的第五天,眩晕不经特殊治疗就自行缓解了。三维CT血管造影显示椎动脉和基底动脉均无狭窄迹象(图1C),因此选择华法林进行二级预防。发病后21天的脑磁共振成像显示左侧小脑梗死,如CT所示(图1D)。

图片

图1。入院时计算机断层扫描(CT)图像显示小脑有不明确的病变(A)。住院第三天CT图像显示左侧小脑明显梗死灶(B)。3D-CT血管造影显示前庭动脉和基底动脉均无狭窄或阻塞(C)。磁共振图像显示左侧小脑后下动脉区域的梗死(D)

讨论

累及小脑或脑干的急性脑缺血卒中患者可出现孤立的前庭症状,而无任何其他神经系统症状,称为孤立性眩晕。小脑,尤其是PICA的内侧支,是大多数孤立性前庭综合征的发病区域;11%-20%的孤立性小脑梗死患者表现为类似周围性眩晕的孤立性眩晕。虽然我们病例中的梗死灶在住院第21天通过磁共振成像证实,涉及PICA区域的一部分,不包括内侧支,但我们认为缺血灶可能涉及PICA区域的更大区域,包括内侧支,然后发生部分再通,从而选择症状在最初5天内波动并逐渐改善。血管性孤立性眩晕的特征是急性眩晕、头部运动不耐受、自发或凝视诱发的眼球震颤,持续时间为24小时至数周。然而,我们的病例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短暂性眩晕,有时由身体位置的变化引起的。由于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头部运动加重的眩晕称为中枢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中枢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征与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十分相似,往往难以鉴别。因此,当患者反复出现短暂孤立的前庭症状,伴或不伴体位性加重,且存在多种脑血管危险因素时,临床医生应特别注意急性卒中的可能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