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熊仪与若

 零壹贰012 2022-10-13 发布于湖北

前文讲到,周宣王二次伐楚。第一次在公元前823年,秋八月,方叔帅师伐荆蛮。次年楚子酓霜被杀。第二次在公元前791年,熊咢被杀,“楚公逆(酓咢)编钟”为周宣王虏走。

《楚世家》:“熊咢九年,卒,子熊仪立,是为若敖。”为打破楚人在江南势大国强的局面,周宣王实行迁人政策,“迁楚于若”,削去楚子之爵,降低身份等级,立咢子酓义为“敖”,以示惩戒。

敖,即嚣。“敖”系传世文献用字,出土文字则作“嚣”、或[戈嚣]。敖与嚣同义。单字“嚣”是指部族首领,或军队首长。在酓绎封楚子之前,鬻熊、酓丽、酓狂皆为周王之师,他们作为楚人的部族首领,统帅宗族军队以侍周王,他们的职务即是敖。包括酓绎在为楚子之前,楚武王称王之前,其身份都是敖。

熊仪,即酓义。

《楚居》载:“若敖酓义徙居若,至焚冒酓帅自若徙居焚,至宵敖酓鹿自焚徙居宵。”请大家注意,这里的“若”不是“鄀”,不是“上鄀”,也不是“下蠚”,而是周代诸侯国。

从后来楚武王灭若来看,在酓义居若时若国是存在的,因此言其“居若”应是居住在若地。综合各方面信息,我认为酓义所居之处应位于荆山北麓(湖北省南漳县北境)、汉水以南、古谷国与若国相交的区域,即今襄阳市谷城县茨河镇以南、荆山北麓这一地带(回龙河水库、承恩寺,北至汉水)。

鲁宣公十二年(公元前597年),晋与郑欲伐楚,在议战时晋栾武子曾回忆到若敖,云:“训以若敖、蚡冒,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箴之曰:'民生在勤,勤则不匮。’”《正义》注“若敖、蚡冒,皆楚之先君。筚路,柴车。蓝缕,敝衣。言此二君勤俭以启土。”

《春秋左传·昭公二十三年》载:“若敖、蚡冒至于武、文,土不过同,慎其四竟(境),犹不城郢。”此为楚臣沈尹戌所言,劝令尹囊瓦不要城郢。此话虽有不确,比如武、文二王时是有郢城的,有郢城自然城郢,但却透露出在若敖、蚡冒时期,国家弱小,“土不过同”,很不成样子。

事实上自公元前790年酓义迁若以来,到公元前783年,这8年间是若敖卧薪尝胆、艰难竭蹶的时期,更是韬光养晦、注重外交、自强不息的阶段。彼时南有卢、邔,西有巴、庸、郧(郧县,今郧阳),北有邓、申,东有若、随,皆为强国。酓义与近邻若、邔交好,站稳脚跟。与郧联姻,《左传·宣公四年》“初,若敖娶于䢵(同郧),生斗伯比。”(按:此若敖应为若敖氏,指酓义之子),使郧成为西面(汉水)门户。恳从于申伯、宣王,勿使征讨。在楚族人的努力下,国力渐渐恢复,与此同时逐步成熟起来的酓义,有了更为开阔的视野和信心,他在等待机会,走出“山林”。

《竹书纪年》载:

三十八年,王师及晋穆侯伐条戎、奔戎,王师败逋。

三十九年,王师伐姜戎,战于千亩,王师败逋。

四十年,料民于太原。

四十一年,王师败于申。

四十三年,王杀大夫杜伯,其子隰叔出奔晋。

四十六年,王陟

周宣王晚年,多次对周边部族用兵,征伐条戎、姜戎、奔戎、申戎等,大多以失败而告终,南国之师全军覆没;又“料民于太原”,劳民伤财;还滥杀大臣,权威尽丧。申伯自迁于谢(今南阳),一方面受到周宣王的钳制(详见后文),另一方面又要出兵助王伐戎,南国兵力后备乏人,势力与威信已大不如从前。

公元前783年,周宣王卒,周幽王即位,幽王昏庸无能,机会终于到来了。若敖酓义在随后的几年里,率兵沿汉水北上,首先灭掉谷国,并跨过汉水,取焚地,北征陉隰。

《左传·文公十六年》:“楚人谋徙于阪高。蒍贾曰:'不可。我能往,寇亦能住。不如伐庸(郧县西南境内有渚河,古称“庸水”,属庸国辖地)。夫麇(今湖北郧县五峰)与百濮,谓我饥不能师,故伐我也。若我出师,必惧而归。百濮离居,将各走其邑,谁暇谋人?’乃出师。旬有五日,百濮乃罢。……师叔曰:'不可。姑又与之遇以骄之。彼骄我怒,而后可克,先君蚡冒所以服陉隰也。’”

以上所涉及的地名“濮、陉、隰”,据考皆为古阴国之地,位于今老河口一带。古阴国的陉隰之地,完全符合楚厉王始启濮,开濮地而有之,向濮人之地拓土,征服陉隰’等相关记载。清(光绪)卷一《光化县志》沿革载:“光化县即古阴国。周阴仍为国,后入于楚。”

楚厉王,即蚡冒。《韩非子》:“及厉王薨,武王即位。”蚡冒为楚武王之父,“厉”为蚡冒谥。另关于谷国入楚,春秋时不见记载,盖在若敖向北拓疆之时,如果楚不先灭谷,沿汉水将无法北上。我认为若敖在世时,已经灭掉谷国和阴国,打通了北上的通道,夺取了汉水两岸。

《楚世家》:“二十七年,若敖卒。”公元前763年,焚冒酓帅即位。

焚冒酓帅

《楚居》载:“至焚冒酓帅自若徙居焚”。

焚冒,《左传》作蚡冒。“'焚’简文作'樊’,樊是焚的异体字。在今襄阳市樊城的可能性较大。'焚’应该就在汉水北边的不远处。”

《诗经·大雅·蒸民》记:“王命仲山甫,城彼东方。”《通志·氏族略》载:“樊姓,姬姓,周文王子虞仲之孙仲山甫,为周宣王卿士,食采于樊(《左传》作阳樊),因邑命氏”。此即公元前825年周宣王册封仲山甫为樊侯之事。古樊国遗址位于河南省济源市承留镇曲阳村一带。因此,周宣王时期不可能有两个樊国,从“城彼东方”来看,樊国也不会跑到“南国”来。焚冒所居之“焚”,实际是个地名,而非国名,从地理区域来看,应属于古阴国之地。

焚的具体位置今已难考,但它可能与后来的樊郢有关联,疑樊郢所处即焚之址。据考樊郢在襄阳市樊城区团山镇邓城村,今称邓城遗址,位于汉水正北不足6公里。楚文王设立樊郢。樊郢南邻汉水,北接南阳盆地,为楚国在汉北的战略要邑。郢址基本保存完好,近方形,周长约3150米(南北长800~825米,东西宽600~675米),面积约50万平方米。夯土城墙,现存一般高度为3~5米,东南角为最高点,高出地面约6米。城垣厚20~30米。东、西、南、北四面各设一座城门。城外护城河宽50米左右,现已改为水田。因樊郢是在焚城的基础上所设置的,所以其与楚国的郢城当有一定差距。从发掘现场来看,邓城不是一座孤立的城池,它的周边还分布着一些“卫星城(敔)”,用来拱卫着它。

樊郢为楚文王所设,其于汉水之南还置若郢,在相距不远的同一个地方设立两座郢城,可见此地对楚国战略地位之重,事实也证明襄樊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

冒,通敖。蚡冒,即樊敖。蚡冒即位时,历史已进入春秋时期,周幽王已亡,周平王也已迁都洛阳。

周幽王时,申周关系破裂。幽王五年,王世子宜臼出奔申。八年,王立褒姒之子伯服为太子。九年,申侯聘西戎及鄫,结盟欲攻周。十年春,王及诸侯盟于太室。秋九月,王师伐申。十一年申人、鄫人及犬戎入宗周,弑王及郑桓公。犬戎杀王子伯服,执褒姒以归(《竹书纪年》)。

周幽王死后,申侯、鲁侯、许男、郑子立宜臼于申,是为周平王。公元前760年,虢公翰立王子余臣于携,是为携王,周朝进入二王并立的阶段。因为周平王负有弑君杀父的恶名,不被诸侯认同,诸侯不予朝觐。公元前750年,晋文侯助平王攻杀携王,周王室得以统一。

蚡冒于公元前763年即位,公元前747年卒,在位共17年,其生活的年代正是二王并立的世代,国家混乱不堪,王权旁落,诸侯相伐,戎人称王。蚡冒居焚,其胸有大志,不满足于现状,继续开疆拓土,将领地拓展到“宵”。

蚡冒之后是宵敖。

宵敖酓鹿。

《楚居》载:“至宵敖酓鹿自焚徙居宵。”那么,宵在哪里?

目前学者们一致认为“宵”应该是秦汉简椟中的“销”。笪浩波先生根据里耶古井16:52号秦里程木椟“鄢到销百八十四里,销到江陵二百四十六里”的记载,进一步推定“销应该位于荆门市子陵铺镇”。周振鹤先生认为销是秦南郡属县,应位于今湖北荆门市北的石桥驿与南桥之间。王焕林先生认为“销”即《左传》庄公十九年所记之“湫”,在今湖北钟祥市北部。宴昌贵先生则认为“销”很可能就是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宵城”或“霄城”县。黄锡全先生认为“销”可能读为“郊”,即楚国的“郊郢”,在今湖北钟祥市。

我认为“宵”在何方这涉及到若敖、蚡冒的战略方向问题,而战略方向又与国情和外部环境有关。从后来的楚武王伐若判断,二人没有动若,是为了保障“根据地”若地的安全,因而他们不会绕过若,更不会翻越荆山向南发展,这是其一。其二,东有随、唐、邓、申,均为强国,也很难向汉东推进。其三,西有巴、庸、彭,直到文王时期都很难战胜他们,若敖氏与郧联姻,其向西开拓最多到郧东境。其四,沿汉水北上,有谷、阴等相对弱小的古国,有利可图。其五,隈山、穴穷(西峡一带)是季连(鬻酓)的出生地,是楚人故籍,有着一定的族群关系,具备人脉资源优势。因此,他们的出路唯有北方,宵的方向也应该在北方,这与以上诸位先生的观点有所不同。

由若至焚,再由焚至宵,这必定是个北去的过程。宵应该处于汉水至丹水,再至析水,这一轴线四域。通过进一步研究,我认为宵在淅川。

齐召南《水道提纲》卷十三入江巨川三“汉水”条注“丹水”云:“【丹水】又东南四十里有老鹳河,北自杏花山南流,合熊耳山南之双河,南经西峡集及宵山,凡三百里,至马蹬店之西南来注之。丹水又南稍折西南,流百三十里,于萧江口东南入汉。此水源流曲折行八百里。”

齐召南,清代地理学家。今西峡县,清代名西峡集。西峡沿革云“西周初年乃古鄀国属地”,非也。若人迁下蠚(商密)在楚成王时,时在春秋早期,西周初年西峡何来鄀国?疑在历史上很长一段时期,直至西周初年,西峡与淅川一带一直是芈姓部族的栖息地。在西周晚期(周宣王迁申于谢)之前,西峡当属谢国,之后属申国;春秋时期属楚国。公元前636年楚成王将“白羽”改为“析”,于是才有了“析邑”。

老鹳河,又名鹳河,古名斯水、均水、析水。发源于栾川县小庙岭(伏牛山主峰北麓),向西南流至卢氏县五里川镇后转向东南,经朱阳镇关入西峡县境,至槐树洼入淅川县境,经上集镇至马蹬镇注入丹江。区内长150.3公里,流域面积3204.5平方公里。杏花山南流,熊耳山南之双河,均为其支流古名,今已不同。

宵山,即今肖山、又名霄山、还云萧山,位于老鹳河的东岸,西峡县城东南,淅川县城东北,二县相交处,海拔960多米。其山巍然屹立,势凌霄汉,故名霄山;又因山顶有萧王庙,亦叫萧山。该山山尖峰巅,积雪难化,“萧山霁雪”为地方八景之一。有诗云:

霄山带帽,
长工睡觉。
霄山下雪,
长工烤火。

另外,乔山(《楚居》)与霄山应是一座山的不同称谓。乔,本义即高。霄,亦有云霄、九霄之意。

萧江口,即宵江口,今丹江口,指丹水与汉水交汇处。

从卫星地图来看,从肖山往下,有肖岗,再往下即萧江口。在西峡县城往上游一段为古“汌水(《楚居》)”;自西峡县城往下游至丹江口一段为古“宵水”。那么,酓鹿所居之宵,就应该在“宵水”区段。淅川县城位于肖山脚下,从地理区位来判断,疑淅川就是“宵”。

宵与析音近,汌与川音同,淅川当即析汌、或宵汌。今天人们称呼的肖山沟,极有可能就是古老的析谷。事实上“宵”这一地名,直到战国楚怀王时仍然存在。包山楚简176简载:“十月己丑,唐君之人应怿,宵官司败若、监塙、苛狗子,昭猨之人舒无畏,缶莫敖之人监重。”若任司败,为宵地官员。

小结

公元前1042年,酓绎居丹阳。自公元前886年酓巨离开夷屯,到西周末期(公元前746年~公元前741年)宵敖酓鹿回到丹阳,历经140多年的风风雨雨,楚人又重新回到了故地。不容置疑,蚡冒的成功肯定得到了故土楚族人的支持和参与,在酓氏大宗迁徙时,芈姓诸小宗,包括季连之后肯定不会尽迁。他们的存在,是楚人二次崛起的有生力量。

遗憾的是宵敖酓鹿没有继承若敖、蚡冒的胆量和勇气,不能率领楚族完成楚人复国的大业。时代在等待一个人的到来,这个人就是楚武王——熊通。

附:若敖世系表

文章图片1

注:为了阅读顺畅,参考文献具略。下篇预告:熊通称王

作者简介:

景广海,男,1965年5月出生,笔名溪河子,山东省邹平市人。先秦姓氏名学爱好者,著有《景氏源起与楚史若干问题考辨》中国书籍出版社 2019。《老子其人与宋国历史若干问题考辨》著作权登记号:鲁作登字2022—A—00769184

文章图片2

景广海著,中国书籍出版社,2019年12月

本书主要看点:

1、首次揭示先秦“姓氏学”根本要义,提出“分族命氏”原则及模型。

2、首次全面破解景氏、昭氏、庄氏、悼氏、黄氏..........源起及世系传承,对于研究其他楚贵族具有借鉴指导意义。

3、首次厘清楚惠王封君制的内涵与实质,其不同于传统学术认知。

4、首次破解“楚都丹阳”之惑,将彻底结束千余年来寻找楚都丹阳,而至今仍一无所获的尴尬局面。

5、首次解决了困惑学界的“郢、郢都、郢城”的问题,解决了“楚都”到底在哪里,及其变迁的问题。

6、首次提出楚国的政权体制“都”与“邦”的建制问题(即“一都一邦”制);另楚有□,而无郡;郡为秦所首创。

7、首次破解“若,上鄀、下蠚”之谜,拿到了破解众多谜团的钥匙,而这一问题大家仍在苦苦探索之中。

8、首次提出“颛顼故里在襄阳”、“襄水即若水”这一命题。

9、首次揭示楚国历史发展的路径:立国(酓绎)——亡国(酓咢)——称王(酓达)——灭国(负刍),此观点颠覆了传统学术认知。

10、首次揭示了楚君的迁徙路线图:夷屯(酓绎)——发渐(酓巨)——若(酓义)——宵(酓达)——福丘、疆郢(文王)——陈郢(顷襄王)——寿郢(考烈王)。

11、首次揭示楚先的源起之谜(三楚先)。对楚先“得姓(嬭)”“得氏(酓)”问题,以及“楚先人的迁徙路线”提出了新看法。

12、首次破解在传世文献中,楚王为何被称“熊”氏之谜。

13、首次提出“屈氏源起猜想”、“屈氏故里”命题,对“莫敖”、“左徒”进行了释考。

14、首次破解《楚居》中隈山、穴穷、发渐、乔多、旁屽、宵、夷屯......等罕见地名及其地理位置。

15、首次破解《楚居》中疆郢、为郢、樊郢、若郢、鄢郢、湫郢........等十余座郢城的地理位置,对于暂无证据的提出刍论。

16、首次提出宜昌市博物馆藏的“秦王卑命钟”与信阳长台关楚墓出土编钟中“有铭、最大的那枚”原为一套,并对铭文进行了释读。

17、首次发现在青铜器铭文中有“左右合文”的情况(《大市铜量》)。

18、首次论证《大招》为景差所作,并提出《哀郢》《九辩》亦为景差所作的观点。

19、首次论证了钱穆宗师关于春申君黄歇是“芈姓黄氏”,而非“嬴姓黄氏”的观点(钱氏提出而没有证明),同时否定了他关于“楚庄王即顷襄王”的看法。提出了“楚宣王”即“楚庄宣王”的新发现。

20、首次论证“春申君故里”在常德。

21、首次提出“春申□的猜想”这一命题。

22、首次破解春申君黄歇家族覆亡之惑(黄歇之后还有一代春申君)。

23、首次系统地考证了战国景氏家族人物,对他们的“身世、爵位、官秩、作为”等进行了论述。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