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王禹堂肿瘤治疗心悟——​肝癌

 虚竹怀远 2022-10-15 发布于湖北

肝癌

一、概述

       原发性肝癌是我国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据20世纪90年代统计,我国肝癌的年死亡率为20.37/10万,在恶性肿瘤死亡率排名中占第2位。由于血清甲胎蛋白(AFP)的临床应用和各种影像学技术的进步,特别是AFP和超声显像用于肝癌高危人群的监测,使肝癌能够在无症状和体征的亚临床期就及时做出诊断,加之外科手术技术的成熟,以及各种局部治疗等非手术治疗方法的发展,肝癌的预后较过去有了明显改善。肝癌起病常隐匿,多在肝病随访中或体检普查中应用AFP及B超检查时偶然发现。此时患者既无症状,体格检查亦缺乏肿瘤本身的体征,此期称为亚临床期。肝癌一旦出现症状,其病程大多已进入肝癌中晚期。不同阶段的肝癌的临床表现有明显差异。肝区疼痛、乏力、纳差、消瘦是肝癌最具特征性的临床症状。

       肝癌属于中医“肝积”“癥积”“鼓胀”“肝壅”“癖黄”“黄疸”等病范畴。古代典籍对其疾病症状、病因病机多有描述,如《难经》:“肝之积,名曰肥气,在胁下如覆杯,有头足,久不愈,令人四肢不收,发黄疸,饮食不为”,《诸病源候论》:“诊得肝积,脉弦而细,两胁下痛,邪走心下,足肿寒,胁痛引少腹,身无膏泽,喜转筋,爪甲枯黑”,以上对肝积的胁下痛、黄疸以及脉证进行描述;《张氏医通·杂门》描述:“有瘀血发黄,大便必黑,腹胁有块或胀”,是对腹胁包块进行描述;《灵枢·水胀》记载:“腹胀,身皆大,大与腹胀等也,色苍黄,腹筋起,此其候也”,《金匮要略·水气病》:“肝水者,其腹大,不能自转侧,胁下腹痛,时时津液微生,小便续通”,以上描述的是鼓胀的症状。《诸病源候论·癥瘕》:“癥瘕者,皆有寒温不调,饮食不化,与脏器相搏结所生也”,书中已经认识到外感六淫、饮食不节是本病的病因;《难经·五十五难》所述:“阴沉而伏,阳浮而动。气之所积名曰积,气之所聚名曰聚。故积者,五脏所生;聚者,六腑所成也。积者,阴气也,其始发有常处,其痛不离其部,上下有所终始,左右有所穷处;聚者,阳气也,其始发无根本,上下无所留止,其痛无常处,谓之聚”,文中认识到肝癌病机分为气与血的不同以及脏与腑的不同;《类证治裁·黄疸》:“阴黄系脾脏寒湿不运,与胆液浸淫,外渍肌内,则发而为黄”,文中认为黄疸是胆液浸淫所致。

二、病因病机

       中医认为正气虚弱是肿瘤发生的重要因素。正虚可由外感六淫、内伤七情、饮食失调所致,正虚也是七情内伤、外感六淫等诱发因素的易感基础。王老认为肝癌的发生是由正虚和邪实共存,从病机上看,本病是因虚致病,因病致虚,本虚标实的疾病。肝癌主要病因为外感邪毒,湿滞不去,饮食不节,脾胃损伤,情志不舒;肝气郁结,木克土,脾气亏虚;湿邪所困,湿郁化热。肝癌的病机可概括为外感邪毒,肝郁脾虚,脏腑亏虚,气滞血瘀,湿痰阻滞。

(一)肝癌与主要脏腑的关系

1.肝癌与心的关系

       心主血,心阳旺盛,则血液有气推动,有源可化,肝才能够正常发挥其功能。反之,心阳不振,心气无力,生血无源,血液运行不畅,则气滞血瘀。肝藏血不足,则肝气不柔,气血皆病。肝气不畅,血瘀不行是肝癌的发病基础。王冰注释的《素问·五脏生成》云:“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

       心主神志,肝主疏泄,以上皆与精神、情志活动密切相关。《类经·藏象类》云:“神藏于心,故心静则神清;魂随乎神,故神昏则魂荡。此则神魂之义,可想象而悟矣。”心静则明,若心神失常,则肝气疏泄功能亦失常,肝气运行不畅,进而会影响血的运行,同样是肝癌发病的基础。

       中医认为心与肝关系密切,五行相生上为木生火。若肝癌发病,导致肝的气血功能运行失常,母病及子,也会导致心血不足、心神不安、心志异常,二者常互为因果,常见面色无华、心悸、头昏、目眩、爪甲不荣、胁肋疼痛等症。

2.肝癌与肺的关系

       肝主升发,肺主肃降,肝升肺降则气机调畅,气血上下贯通,所以二者的关系,主要表现在人体气机的升降运行上。肺居膈上,其位最高,为五脏六腑之华盖,其气以清肃下降为顺。肺气不降,则肝气不升,肝主疏泄、调畅气机的功能则异常,进而由气及血,形成肝癌的疾病基础。

       中医认为肝与肺关系密切,五行相克上为金克木,若肝癌发病,影响肝气运行,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循经上行,灼肺伤津,影响肺之宣肃,形成“肝火犯肺”“木火刑金”之证,出现咳嗽咽干,咳引胁痛,甚或咯血等。反之,肺失清肃,燥热下行,灼伤肝肾之阴,使肝失调达,疏泄不利,则在咳嗽的同时,还可以出现胸胁引痛,胸胁胀满,头晕,头痛,面红目赤等症。

3.肝癌与脾胃的关系

       肝胆主气机的升发与疏泄,脾主升清,胃主降浊,同居中焦,共同控制气机的升降。脾的运化有赖于肝气的条达,肝能藏血,脾能统血,而肝的疏泄、藏血又需脾胃化生精微来供养。若饮食不节、过食生冷都会伤及脾胃。脾胃功能失常,中焦气机不运,脾胃对水湿运化功能异常,湿浊就会内生,脾胃失于升清和降浊。若脾不升清则胃不降浊,从而导致“土壅木郁”,脾胃病逆犯肝胆,即“脾土反侮肝木”,结果肝胆的疏泄条达功能受限,出现食欲不振、腹胀、嗳气、呃逆、胀痛等肝、胆、脾、胃气逆不达的症状,肝胆疏泄不利进而还可引起气滞血瘀,出现结节肿块等表现。气机壅滞同样会波及肝胆,使肝胆疏泄不利而出现胁肋疼痛,胆汁分泌不畅而逆行反流,甚至出现黄疸。

       中医认为肝与脾关系密切,五行相克为木克土,若肝癌发病,肝气郁结,疏泄失职,影响脾胃升降,运化失司,引起消化功能下降、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嗳气等肝脾不和之证。若脾失健运,生血乏源,可致肝血不足,肝失所养,疏泄不利。肝失所藏,则会出现肝木克脾土,引发全身失于濡养的诸多病症,如眼目干涩、月经量少等,由此可见肝病可累及脾,脾病可累及肝,它们是互相影响的。

4.肝癌与肾的关系

      肝藏血,肾藏精,精血可以互生。肝属木,肾属水,水可以生木。肝肾之间的关系极为密切,故有“肝肾同源”“精血同源”“乙癸同源”之说。肝主疏泄,肾主封藏,二者相反相成,故肝肾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在“肝肾同源”及疏泄与封藏关系方面。若肾阴不足,则水不涵木,肝阴亏损,肝火自生,灼津炼液,痰湿自生。肝失柔顺则肝气郁滞,气血失衡。气血阻滞,正气不足抗邪,是形成肝癌的病理基础。

       中医认为肝与肾关系密切,五行相生为水生木,若肝癌发病,肝气疏泄过度或不足,则子盗母气,导致肾气不足、肾阴亏损的疾病。如肝不藏血,则肾不藏精,精不能生血,血不能化精。肝经脉拘急,色暗凝滞,肾精不足,腰膝酸软,耳目不聪。肝肾在生理上有紧密的内在联系,在病理上也常互相影响。

(二)肝癌与气血津液运行失常的关系

1.肝癌与气滞的关系

       气滞可生积聚,气滞主要表现为气的升降出入失常而导致气机郁滞不畅。主要由于内伤七情、脏腑功能失调影响到气的运行,形成局部或全身的气机不畅或阻滞,进一步则发展到积聚。肝气郁结属于七情内伤之一,使气的升降运动障碍,气郁结于体内某一个局部而长期滞留不去造成气聚,久则气聚越甚进而影响血分,导致血瘀为积。肝主疏泄,畅调全身气机,而肝气郁结,疏泄功能失调,气机升降出入运动失常则会影响到一身之气,使气的生化不足而呈现气虚。气机的疏通和畅达受到阻碍而出现气滞郁结,停而不行,就会有胀满不适的病理变化,最终导致积聚与痰瘀相结形成癥块。脾失运化,脾气不升,浊气不降则可气滞中焦,气滞导致脾之运化功能失常,水湿自生,久而成痰,痰随之聚积而成肿块。肺失于宣肃使肺气不降,浊气不出,清气不入,宣肃无权而使肺气郁滞,故《素问·至真要大论》:“诸气臜郁,皆属于肺”。郁滞于肺之气,长久可集聚形成积,并与痰瘀结成肿块。然而脾在志为思,肺在志为忧,忧思无度的结果最主要的是影响了气的正常运动,导致气滞和气结。气之结滞积聚,则癥块形成。

2.肝癌与痰湿的关系

       津液的失常有痰、湿、水饮的不同。痰可化成痰核、癥积,痰是水液代谢障碍所形成的病理产物,痰分为有形之痰、无形之痰。有形之痰为痰液,无形之痰包括瘰疬、结核和停滞在脏腑组织中的无形之物。痰多由外邪、饮食、七情内伤引起,使肺、脾、肾及三焦等脏腑气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障碍,以致水津停滞而成,其中脾在痰液形成中占据了首要的位置。外感湿邪,邪停肌肤与脏腑,停而聚之,湿聚成痰。外感湿邪,湿停留于体内,壅塞中焦,进而影响脾的运化功能,脾失于对水谷的运化,则湿浊内聚,内外湿邪合聚成痰。外感风邪,郁于上焦,肺通调水道功能失利,水湿蓄于肺内而不能宣发,不能下输于脾肾,而风邪郁久化热,外邪与内邪分而搏击,水湿日久可成痰。饮食不节,食入不化,滞留中焦,损伤脾胃功能则生内湿,日久郁热而化痰。如饮食偏热致使胃肠积热,热煎湿邪而为痰。饮食偏寒损伤脾阳使寒湿中生,湿随寒凝,凝久不化,从而生痰。内伤七情,气郁气滞,肺脾通调运化失司,水湿内生,停而不化,酿成痰块。肾气不足,蒸腾汽化功能失健,进而使肾阳亏损,肾阳虚则不能温脾阳,脾阳不足则水湿不能运化,湿邪聚留,形成痰浊。肾阳不足可使肺之宣肃通调功能减退,导致水液输布障碍,水湿朝聚于肺,储痰之器不堪重负,则痰向外泛溢,形成体内的病理产物。痰可与体内其他病理产物相互作用,聚积日久,进而酿成痰块、痰核,日久影响血的运行,可发展成为坚如磐石般的肿瘤。

3.肝癌与血瘀的关系

       瘀血指体内血运行不畅,阻滞于经脉及脏腑,瘀血的形成与气血的病理改变有关,瘀血必有气滞,气滞则不一定必有瘀血,瘀血的形成与心、肺、肝、脾等脏器相关联。心脾气虚者推动血运无力,血流不畅则停滞不行,久之成瘤。气滞者则血随气滞而不运转,留阻于脉内或经络脏腑之内,停而不行则成瘀。而脾气虚弱,脾不统血,血得不到气之固摄而溢于脉外,阻滞于肌肤与脏腑内则瘀血产生。肝不藏血,血散于外,留滞不去,瘀于体内造成瘀血。肺不受百脉之朝,肺气郁闭,阻滞一身之气的运行,进而影响血的运行,成为瘀血。血热则迫血妄行,溢于脉外,散于体内,停留日久成瘀血。血寒则血凝于脉内,阻滞不行,则为瘀血。血瘀或为热,或为寒,或为气结,或为痰结,久之则成肿块。

三、方药分析

(一)治疗思路

       王老治疗肝癌以肝脾为纲,以气血为主线。

       王老认为肝癌的发生与后天关系密切,治疗中以肝脾为纲辨证,或调肝或补脾;以痰瘀为病理基础,化痰与化瘀灵活运用;以脾气亏虚为最终病机状态,巧用通络的虫类药。用药配伍中常使用对药,或“寒温并用”或“协同增效”。诸药相合,共奏化痰、祛瘀、补虚、散结通络之功,使肝癌得到较好控制,症状得到显著改善。

       王老认为脏腑亏虚、气滞血瘀、邪凝毒结、湿痰阻滞、日久成积为肝癌基本病机。紧抓癌肿“湿、瘀、痛”的特点,筛选出临床治疗肝癌疗效较为满意的方剂。

       王老治疗肝癌的经验方中,醋柴胡疏肝理气,郁金行气解郁、凉血活血,八月札疏肝理气、活血止痛,佛手疏肝理气、和胃止痛。以上四者联用引药入肝经,行气解郁,活血止痛,为治疗肝癌的要药;金钱草利水通淋、清热解毒,茵陈清热利湿退黄,虎杖清热解毒、利胆退黄、祛风利湿、活血定痛,以上三者均可入胆经,联用可清利湿热退黄疸;姜黄破血行气、通经止痛,三七散瘀止血、消肿定痛,莪术破血行气止痛,以上三者均以活血行气止痛为主,亦治腹部结块,为治疗癌肿疼痛的要药;土白芍清热利湿解毒、活血止痛,半枝莲清热解毒、活血定痛,龙葵清热解毒、活血消肿,以上三者均以清热解毒为主,治腹部一切肿痛;生黄芪健脾益气,白术健脾燥湿,党参补益脾气,茯苓健脾渗湿,以上四者联用,健脾化湿,补而不腻,又可防止攻伐太过而耗伤正气;山茱萸补益肝肾,可防止利湿伤阴之弊;砂仁用量最少,取理气化滞之意,防止诸药滋腻碍胃;焦三仙消食化滞、去宿食,解胃腑之滞,防止胃腑传化失司。方中理肝气,利胆腑,脏腑同调而不失法度。肝为木,木克土,治肝必固护脾,方中肝脾同调,攻中有防。

(二)用药特点

1.善用利湿药

       王老认为,肝癌的形成多与湿有关。湿阻气机,日久生成肿块。故临床常使用金钱草、茵陈、虎杖、土白芍等利湿消肿,其中茵陈最具特色:苦、辛,微寒,归肝、胆经,清热利湿退黄,善治黄疸,为治疗胆经湿热的第一要药,与金钱草同用,可利湿退黄;与虎杖合用可利湿退黄、消肿止痛;与白术合用可利湿健脾;与柴胡合用,可清利肝胆湿热,疏利肝胆气机;与土白芍合用可入肝胆经利湿热,散瘀肿。

2.善用化瘀药

          王老认为,肝癌进展主要责之于瘀,瘀血在肝癌后期尤为明显,王老常用三七活血化瘀止痛,莪术破血行气、消积止痛。如胁痛,脉弦,舌暗红、有瘀斑,常用三棱、三七、虎杖活血化瘀,同时还有较好的抗肿瘤作用。活血药的配伍是应用活血药的关键。气为血之帅,故活血药与行气药的配伍,是用药的根本。活血药与行气药的配伍,是活血药的直接动力,活血力量的大小,一在活血的力度,一在行气的力度,行气可以破血,可以行血,而行血的根源是气的力量的强弱,所以益气是行气的根源,王清任在活血药中重视加用生黄芪,益气又可行气,助活血的功用。

3.善用益气药

       王老在临证治疗肝病最大特点是必用健脾药。健脾药虽为辅助,但中医理论中,脾为生化之源,一身之气的根本,王老认为气虚首选四君子汤,该方以党参为主,补气健脾;配白术健脾燥湿;茯苓健脾渗湿;该方是补气方剂的基础方,该方守而不走,育德在中,加黄芪则不仅可增强健脾之力,又能引气外出。

4.常用药对

       药对是中医临床常用的相对固定的药味的配伍组合,是中药配伍应用中的基本形式,是连接中药和方剂的重要桥梁,具有结构简单、配伍明确,或“升降通用”,或“攻补并用”,或“协同增效”。

(1)柴胡-郁金

       柴胡味辛、苦,性微寒,归肝、胆、肺经,功效为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截疟。郁金味辛、苦,性寒,归肝、心、肺经,功效为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

       柴胡与郁金联用同入肝、胆经,能调畅气机,共奏疏肝止痛之效。

(2)柴胡-八月札

       柴胡味辛、苦,性微寒,归肝、胆、肺经,功效为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截疟。八月札味甘,性寒,归肝、脾、肾经,功效为疏肝理气,活血,散瘀止痛,除烦利尿。

       柴胡与八月札联用,入肝经,擅于理气止痛,用于治疗肝气不舒所致各种疼痛。

(3)虎杖-茵陈

       虎杖味微苦,性微寒,归肝、胆、肺经,功效为利湿退黄,清热解毒,散瘀止痛,止咳化痰。茵陈味苦、辛,性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功效为清热利湿,退黄。

       茵陈与虎杖联用,入肝胆经,清热利湿,退黄,擅于治疗黄疸、小便不利。

(4)茵陈-金钱草

       茵陈味苦、辛,性微寒,归脾、胃、肝、胆经,功效为清热利湿,退黄。金钱草味甘、微苦,性凉,归肝、胆、肾、膀胱经,功效为利水通淋,清热解毒,散瘀消肿。

       茵陈与金钱草联用,同入肝胆经,去除胆腑湿热,擅于治疗湿热黄疸,瘀肿疼痛。

(5)姜黄-三七

       姜黄味辛、苦,性温,归脾、肝经,功效为破血,行气,通经,止痛。三七味甘、微苦,性温,归肝、胃经,功效为散瘀止血,消肿定痛。

       姜黄与三七联用,同入肝经,可活血化瘀止痛,擅于治疗肝经瘀血阻滞之胸腹刺痛。

(6)佛手-郁金

       佛手味辛、苦、甘,性温,无毒,归肝、脾、胃三经,功效为疏肝理气,和胃止痛。郁金味辛、苦,性寒,归肝、心、肺经,功效为活血止痛,行气解郁,清心凉血,利胆退黄。

       佛手与郁金联用,同入肝经,疏肝理气,擅于治疗肝胃气滞,胸胁胀痛。

(7)山茱萸-柴胡

       山茱萸味酸、涩,性微温,归肝、肾经,功效为补益肝肾,收敛固脱。柴胡味辛、苦,性微寒,归肝、胆、肺经,功效为和解表里,疏肝解郁,升阳举陷,退热截疟。

       山茱萸与柴胡相配,可同入肝经,一补一疏,可增强补益之力。

(8)黄芪-党参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肺、脾经。生黄芪能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炙黄芪能补中益气。党参味甘,性平,入脾、肺经,功效为补中,益气,生津。

       黄芪与党参联用,一守一走,动静结合,托邪有力,补虚有源,并走肺脾,相互促进。主治脾气亏虚,达邪无力等症。常用剂量为黄芪20g,党参10g。

(9)黄芪-白术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肺、脾经。生黄芪能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炙黄芪能补中益气。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功效为补脾,益胃,燥湿,和中。

       黄芪与白术联用,黄芪补中升阳,白术健脾燥湿,两者联用补虚而不滞,升阳而有力。黄芪可利水,白术可燥湿,两者联用,一燥一利,使水湿之邪无所遁形。主治脾气亏虚,脾阳不升,湿阻中焦,自汗,泄泻,少气等症。常用剂量为黄芪20g,白术20g。

(10)茯苓-白术

       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功效为补脾,益胃,燥湿,和中。茯苓味甘、淡,性平,归心、肺、脾、肾经,功效为利水渗湿,用于小便不利,水肿及停饮等水湿证;健脾止泻,用于脾虚证;宁心安神。

       茯苓与白术联用,能健脾化痰燥湿、淡渗利水,可治上、中、下三焦之痰饮水湿,又可固护正气,利水而不伤正。主治脾虚水湿证,常用剂量为茯苓30g,白术20g。

(11)砂仁-白术

       砂仁味辛,性温,归脾、胃经,功效为行气调中,和胃醒脾。白术味苦、甘,性温,归脾、胃经,功效为补脾,益胃,燥湿,和中。

       砂仁与白术联用,两者均能温脾和胃,砂仁重在理气,白术重在健脾,两者联用健脾理气,化湿和中。主治脾阳虚,寒湿泄泻,脘腹胀满,纳呆不思饮食等症。常用量为砂仁5g,白术20g。

(12)黄芪-莪术

       黄芪味甘,性微温,归肺、脾经。生黄芪能益卫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炙黄芪能补中益气。莪术味苦、辛,性温,归肝、脾经,功效为行气破血,消积止痛。

       黄芪与莪术联用,黄芪可增加莪术破血行气的力度。

(13)山楂-砂仁

       山楂味酸、甘,性微温,归脾、胃、肝经,功效为消食积,散瘀血,驱绦虫。砂仁味辛,性温,入脾、胃经,功效为行气调中,和胃醒脾。

       山楂与砂仁联用,两者同入脾经。山楂重在消食积,又可散瘀血;砂仁重在行气调中,和胃醒脾。两者联用,一消一散,最适宜去中焦积滞,主治饮食停滞,中焦痞满。常用剂量为山楂10g,砂仁6g。

(14)半枝莲-龙葵

       半枝莲味辛,性平,归肺、胃经,功效为清热解毒,散瘀止血定痛。龙葵味苦,性寒,有小毒,功效为清热解毒,活血消肿。

       龙葵和半枝莲联用,两者皆可清热解毒,龙葵重在活血,半枝莲重在清热凉血。两者联用,能够加强清热解毒的功效,擅于治疗肝经血瘀肿痛。

四、典型医案

医案1

       王某,男,64岁,2014年11月11日初诊。乙型肝炎病史多年,2013年2月时右上腹胀痛,腹部CT提示为原发性肝癌,肝内转移。经皮肝穿刺病理提示为肝细胞癌。患者曾多次行介入治疗。2014年时肝内病灶进展,腹胀痛加重,进行性消瘦。刻下症:腹胀痛、眠差、乏力、纳差、便秘。查体示一般情况可,皮肤及双目无黄疸,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肝脾肋下未触及,舌质紫暗,舌底脉络瘀张,苔白腻,脉弦细。西医诊断:肝癌。辨证:脾虚不运,痰瘀互结。治则:益气健脾,祛痰化瘀。

【方药】

柴胡10g  川棟子5g  大黄10g  半边莲15g  郁金10g  丹参15g  山药15g  生薏苡仁20g

白屈菜15g  穿山甲10g  枳壳15g  白扁豆15g  夏枯草15g  延胡索10g  半枝莲15g

三七粉3g  土茯苓30g  莪术10g

                                                                                              水煎服,共14剂。

       二诊:2014年12月18日,患者食欲明显好转,疼痛未见减轻,大便日行1次,前方加徐长卿15g,土鳖虫6g,继服14剂,同时加用安芬待因以止痛。

       三诊:2015年3月12日,患者腹痛未作,诸症减轻,给予前方加减调理,患者坚持服药半年多,未见明显不适,状态接近常人。

按语

       此病案体现了王老治疗肝癌以扶正祛邪消瘕为主的思想,其中山药、枳壳、生薏苡仁、白扁豆等健脾理气药可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患者的部分肝脏功能,甚至延长生存时间,但在消瘤方面较逊色。肝癌属中医癥瘕积聚及痞块范畴,属瘀血痰湿等有形之邪凝结,治疗必行血化瘀,但由于肝癌患者大多伴有肝硬化和门脉高压,用药不当极易造成上消化道出血。王老在长期的临床实践中认识到,行血化瘀只要配伍恰当即可放心使用。王老认为以攻为主是治疗肝癌最积极、最有效的方法,只有实行以祛邪为主的治疗方针,癌肿才能从根本上得到抑制和消灭,即所谓“邪去而元气自复”。如使用养正除积等方法论治或片面强调扶正,也许能使患者症状好转,寿命得到一定延长,但对于消瘕或抑瘤常常疗效欠佳,甚至造成正未复而邪益甚,或产生闭邪、恋邪的后果。肝癌治疗中常以土鳖虫6g、穿山甲10g、半枝莲15g、半边莲15g、生薏苡仁20g、土茯苓30g、莪术10g以活血化瘀、化痰除湿,肝癌疼痛者加徐长卿15g、延胡索10g、枳壳15g理气止痛。

医案2

       许某,女,53岁,2005年2月13日初诊。既往乙型肝炎病史8年,主诉:上腹胀痛1个月,伴食欲减退,乏力,消瘦,纳差。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皮肤及双目无黄疸,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肝右胁下质硬,有压痛。实验室检查:AFP>6000μg/L。CT检查示:肝右叶占位(原发性肝恶性肿瘤)。刻下症:上腹部疼痛,腹胀,纳差,面色晦暗,乏力,大便稀溏(每日3~4次),舌暗红,苔白腻,脉细。西医诊断:肝癌。辨证:血瘀气滞,脾虚失运。治法:活血化瘀,补脾益气。

【方药】

醋柴胡10g  姜黄10g  佛手15g  郁金15g  金钱草15g  三七6g  八月札15g  茵陈15g

土白芍15g  虎杖10g  莪术6g  山茱萸15g  生黄芪30g  砂仁10g  党参20g  半枝莲15g

炒白术15g  龙葵12g  茯苓15g  焦三仙30g

                                                                                                水煎服,共14剂。

       二诊:2005年2月27日,患者食欲明显好转,疼痛略减轻,大便每日1次,依照前方继服7剂。

按语

       患者主要以上腹部疼痛为主,疼痛部位为右胁,为肝经循行之处,患处质硬,有压痛,为血瘀成积。病属中晚期,邪气由气及血,处理血瘀为治疗的重中之重,故治疗当以活血化瘀为主,方药中用柴胡引药入经,以莪术、姜黄、三七、郁金、虎杖等药活血化瘀止痛。病入中晚期,疾病由实转虚,患者食欲减退,乏力,消瘦,纳差,下利,以上为脾虚失运,气机升降失常之故。《素问·六微旨大论》曰:“出入废则神机化灭,升降息则气立孤危”,故方中辅以补益脾气之品,如白术、茯苓、党参、生黄芪等健脾益气。《金匮要略》曰:“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所以健脾不仅可以补虚,同时可以防止疾病的传变或者进一步加重,亦可在攻邪过程中,防止损伤正气。王老在治疗肝病中,重视固护脾,以脾为一身之气的根源,五脏六腑的根本,脾就是生命之机。王老创立基本验方,以肝脾为纲,以气血为主线。王老认为,在疾病进展的不同程度,灵活掌握气血的主次,攻补的次序,在气则应理气,在血即应活血,不能拘泥而不变。中晚期患者虽无黄疸之症,但利湿退黄之药仍需应用,目的不在于去黄,而在于清利胆腑湿热,使邪有去路。王老治病过程中,不仅善于应用引经药,使药到病所,又重视五脏之间的联系,即中医的整体观念,尤其重视固护中焦脾胃。另外,王老重视脏腑之间的联系,关注阴阳之间的转换。其次,王老重视邪气的出路,在本病利湿后使邪从小便而出。以上观点是王老治疗肝癌效果较好的关键。

温馨提示:以上仅供医界同道参考,临床还需谨慎使用。本文部分文字和图片来源于网络,仅供学习交流使用,不具有任何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