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掌握思维教育的“钥匙”,开启思维型课堂教学进阶之门

 碧海蓝天kx32di 2022-10-19 发布于内蒙古
图片

2022年4月教育部颁布了义务教育课程方案和各学科课程标准,这是对时代育人目标的路径选择,是教师如何教、学生怎样学和质量评价的直接依据。新课标强调以素养为导向,注重培育学生终身发展和适应社会发展所需的核心素养,尤其突出了对学生思维素养的培养。因此,面对指向思维培养的课堂,教师不但要掌握一般学科知识、教育教学基本理论,还需有学生思维发展相关理论知识的储备。这也是学科教师确立思维训练重点、制定思维培养目标、设计学生探究活动、选取教学策略等备课活动的认知心理学理论依据。本期主要介绍三种基本的思维形式、思维发展模式及小学生思维发展特点,以期帮助一线教师积累思维教学基础知识,掌握思维教育的“钥匙”,开启思维型课堂教学进阶之门,真正将学科思维素养的培养有效落实到课堂。


就思维的起源来说,思维的发生、发展都要经历三个阶段:直观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抽象逻辑思维,并且在儿童青少年的发展中,表现出一定的年龄特征,但是由于思维活动的复杂性,这三种思维之间又能相互渗透。对于成年人来说,每一种思维都可以高度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讲,这三种思维是“平等”的。

图片


01
三种思维形式

在个体发展上,最初的思维就是直观行动思维。直观行动思维是指直接与物质活动(感知和行动)相联系的思维,所以皮亚杰叫它感知运动(动作)思维,主要是协调感知和动作,在直接接触外界事物时产生直观行动的初步概括,如果感知和动作中断,思维也就终止。比如幼儿或者低年级学生在数数、计算的时候会通过数手指、数豆子来帮助思考,在这里他的思考伴随着动作,动作停了思考也停了,大脑思维与实际动作密不可分。
具体形象思维是以具体表象为思考材料的思维。它是一般的形象思维的初级形态。在个体思维的发展中,必须经过具体形象思维的阶段,此时儿童可以脱离面前的直接刺激和动作,借助表象进行思考。比如语文阅读就是一个形象输入的过程,学生学习《桂林山水》一课时边阅读边在头脑中想象山水画面;另外在数学学习中,我们通过直观展示、数形结合等教学方法所运用到的图形、实物、模型、表格等辅助条件,也是将抽象不易懂的内容处理成相对形象性的材料,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具体形象思维是抽象逻辑思维的直接基础,通过表象概括,发挥言语的作用,逐渐发展为抽象逻辑思维。
抽象逻辑思维是在实践活动和感性经验的基础上,以抽象概念为思考材料的思维,是人类思维的核心形态。尽管它有时候也要依靠动作和表象,但主要还是以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表现出来,是一种通过假设的、形式的、反省的思维。比如我们看到上图中猴子的从属关系,就是以抽象文字概念为材料的思考。语文阅读中分析文章结构、总结篇章要点,既需要学生运用抽象逻辑思维进行思考,又在学习和训练中提升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水平。


02
三种思维形式的发展关系

上述思维形式并非简单的单一发展,而是具有一定的关系和联系。
图片
直观行动思维与动作逻辑思维
直观行动思维,在个体发展中向两个方向转化:一是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让位于具体形象思维;二是向高水平的动作逻辑思维(又叫操作思维或实践思维)发展。动作逻辑思维,是以动作或行动为思维的重要材料,借助于与动作相联系的语言为物质外壳,在认识中以操作为手段,来理解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性。对成年人来说,动作逻辑思维中有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成分参与,有过去的知识经验作中介,有明确的目的和自我意识(思维的批判性)的作用,在思维的过程中有一定形式、方法,是按着一定逻辑或规则进行的。例如,运动员的技能和技巧的掌握,某种操作性工作的技能及其熟练性,就需要发达的动作逻辑思维或操作思维作为认识基础。
具体形象思维与形象逻辑思维
具体形象思维又是一般形象思维或言语形象思维的基础,通过抽象逻辑成分的渗透和个体言语的发展以及形象思维自身的发展,进而产生了形象逻辑思维。形象逻辑思维,即形象思维是以形象或表象为思维的重要材料,借助于鲜明、生动的语言作物质外壳,在认识中带有强烈的情绪色彩的一种特殊的思维活动。一方面是具体的、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个性鲜明的形象;另一方面又有着高度的概括性,能够使人通过个别认识一般,通过事物外在特征的生动具体、富有感性的表现认识事物的内在本质和规律。
三种思维形式的抽象水平越来越高。与直观动作思维相比,形象思维抽象程度更高:首先是思考过程内化,即思维加工的过程主要是在头脑内部进行,而不必过多依赖外部动作的支持;其次是思考材料形象化(事物的形象或想象),不过多依赖知觉(如看、动手操作等)的支持。而抽象思维比形象思维的抽象程度更深,是由于其在认识活动中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手段,对客观现实进行间接的、概括的反映。
可以看出,各种思维形式之间的关系,并不是简单的替代关系,而是替代与共存辩证统一的关系。所以,教学实践中必须重视各种逻辑思维的发展,既要发展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又要培养他们的形象逻辑思维和动作逻辑思维,任何一种逻辑思维能力都不可偏废。


03
小学生基本思维特点

小学阶段学生从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逐步过渡到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这种抽象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在儿童青少年思维结构发展阶段中,抽象逻辑思维要经历初步逻辑思维、经验型逻辑思维和理论型思维(包括辩证思维)三个阶段,小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属于初步的、以经验为主的形式,但具备了一切逻辑思维形式,包括辩证逻辑思维的萌芽。
低年级学生思维具有直观具体性,即主要依赖于真实的实物或它们的直接代用物或图形辅助进行思考;外部片面性,即认识事物的特征往往是事物外部的属性,他们对于对象和情境的判断往往非常片面;结论的论证不是基于逻辑论证,而是通过把判断与感知到的知识直接对比。
中年级学生的思维由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是思维发展过程中的飞跃或质变。在这个过渡中,存在着一个转折时期,这个转折时期,就是小学儿童思维发展的关键年龄。一般认为是在三到五年级之间。这个“转折点”在何时出现,主要取决于教育的效果,教育得法,可以提前到三年级。
高年级学生逐步学会分出概念中本质的东西和非本质的东西,主要的东西和次要的东西,学会掌握初步的科学定义,学会独立进行逻辑论证。达到上述思维活动水平,高年级儿童也离不开直接的和感性的经验,仍然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
此外,小学生思维发展中还存在着不平衡性。比如学生掌握了整数的概念和运算方法,思考问题不再需要具体形象性材料的支持,但是学习分数概念和分数运算的内容时,如果没有形象性辅助材料又产生了理解上的困难;又如学生学习数学内容可以进行一定程度的抽象思考,但是学习历史类某些抽象的内容,尤其是对于历史规律的理解,可能会出现理解不清晰、不深入的问题。总之,具体到不同的思维对象、不同的学科内容,学生的思维会表现出不平衡性,需要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灵活调整。

参考文献:
1.朱智贤,林崇德.思维发展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
2.林崇德.思维心理学研究的几点回顾[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5)

图片

➡️ 中国移动员工子女暑托班 —— 
    清凉'移'夏,乐不'思'暑
➡️ 在好好学习这件事上,
    应该具备怎样的动机与能力?
➡️ 任勇老师想说的几句话。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