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年糖尿病,要防肌少症!多多运动是关键

 常笑健康 2022-10-19 发布于江苏
▼本文作者▼

糖尿病是我国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中以2型糖尿病占多数。2型糖尿病主要病理生理特点为高血糖和胰岛素抵抗。

一般认为2型糖尿病是逐渐进展、不可逆的慢性疾病,血糖控制不佳者容易引发并发症,包括急性并发症和慢性并发症。

研究表明卒中、肌少症、糖尿病、血糖波动并非孤独存在,而是互相交互存在。肌少症是一种增龄相关的渐进性骨骼肌量减少,伴/不伴肌力下降和机体功能障碍。

新近研究发现老年糖尿病患者并发肌少症的比例较非糖尿病者明显增加,且肌少症的严重程度是2型糖尿病血糖波动的独立危险因素,即使校正了糖化血红蛋白和影响血糖波动的其他危险因素。

血糖监测技术的迅猛发展,使得判断血糖水平以及血糖波动成为了可能,血糖监测从靠尝尿的最初判断,到当今的床边血糖监测,走过了漫长的道路,越来越简单、越精准。

新近的血糖监测技术主要包括:自我血糖监测(Self-Monitoring of Blood Glucose,SMBG)、动态血糖监测系统(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System,CGMS)和扫描式葡萄糖监测(Flash Glucose Monitoring,FGM)。

SMBG技术简单、较为准确,缺点是有创、疼痛,患者比较难坚持,不容易获得动态血糖数值;CGMS具备能够每5-15分钟持续不间断提供一次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以及可以连续工作3-6天的优势迅速应用于临床,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为内分泌医生制定较好的治疗方案提供了巨大的帮助。

FGM于2014 年进入中国市场。FGM分为个人版和专业版,个人版可以实时显示患者血糖,其无需末梢血糖校准,可持续14天连续监测患者组织间液的葡萄糖浓度,为个体化提供了详尽的数据,迅即得到临床医生和患者的广泛关注。我们课题组新近发现T2D患者连续佩戴14天FGM可以显著减少血糖波动。


骨骼肌是一个长期存在的组织并占人体总质量的大约30-50%。健康的肌肉对人体各种机能至关重要,强大的肌肉与胰岛素敏感性和血糖处置密切相关。骨骼肌通过收缩做功,可以增加对葡萄糖的摄取,增加糖尿病患者的胰岛素敏感性;更重要的是可以将葡萄糖分解为CO2和H2O,从而有效降低体内葡萄糖总量。

这为糖尿病治疗提供了根本保证。古人曰“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使之病”,可谓无运动,无健康。他们认为人体内有两个心脏,第二心脏就“小腿腓肠肌”。

新近研究表明:没有大长腿,就要管住嘴,提示身高与糖尿病有密切关系。人体肌肉含量以及身高对糖的影响已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身高越高,糖尿病发生风险越低,一项研究提示:进食牛奶和横向运动,比如打篮球,可以平均增加身高2-3cm。

综上,肌少症是糖尿病的独立危险因素。运动可以预防肌少症的发生、促进下一代身高增加,骨骼肌的增加可以燃烧体内的葡萄糖、身高的增加可以减少糖尿病发生。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明确鼓励将运动与医疗技术相结合,让我们携起手来,努力提高身体素质,向糖尿病说不!


作者介绍

李凤飞

南京市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副主任医师

简介:博士后,副主任医师,南京市高层次引进人才,主要研究方向为2型糖尿病临床干预及其发病机制,10年主要研究方向为不同干预措施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波动影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