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在现场流汗什么也学不到

 阿华读书 2022-10-19 发布于广东
今天是持续写作第 170 天

作者 l 阿华

来源 l 阿华读书(ID:ahuaxuexi

转载请联系授权(微信ID:hi_a_hua




今年我的阅读量比前几年加起来都要多,在刚开始有计划的阅读时,其实主要是为了持续写作能有话题可写。

但随着阅读的好书越来越多,阅读的主要目的已经发生了转移,阅读主要是为了改变自己、提高自己,把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平时的实践中,然后再把自己改变的过程写下来。

许多经典书籍都对我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例如通过《微习惯》,我了解到先设置微小的目标可以绕过潜意识的抵触,从而让自己更快进入状态,假如恐惧写作,那就强迫自己无论如何先写5分钟。

通过《被讨厌的勇气》这本书,我更深刻理解了一切都是自己选择的结果,不要总怪原生家庭不好,你是有改变的潜力的。甚至你生气、愤怒,并不是因为对方,那其实是你自己的选择。

通过《终身成长》这本书,我了解到固定型思维和成长型思维对于我们的影响,我们的能力并不是固定的,是可以通过学习而提高的,当遇到困难或挑战时,提醒自己要持有成长型思维,把困难或挑战当作是进步的机会。

通过《认知觉醒》我学会了更好处理负面情绪,当我有负面情绪产生时,就用书中的方法来进行处理,通过成甲老师的《好好学习》,我知道了每日反思的重要性。

读书学习主要是为了改变,尤其是对于我们成年人来说,可用于静下心来读书学习的时间本来就很少,我们更应该尽量把读书学习的效果最大化。

周岭老师在《认知觉醒》中提到一个公式:"学习量 < 思考量 < 行动量 < 改变量"。

大多人在阅读、学习时,其实也只是停留在"学习量" 这个最表层的指标上,而忽略了思考量、行动量和改变量。

其实,我们更应该紧盯最内核的指标"改变量",而唯有行动才能带来改变,所以我们在阅读学习时,追求阅读量最大化未必是最优的选择,与其读100本书,而没有实践及因此带来的改变,还不如把一本书读100遍,然后认真、努力的实践。

我们可以更进一步,把用于学习和实践的时间比例进行一个简单的量化。

在《我的第一本人生规划手册》这本书中,柏永辉老师给出了一个具体的比例,即学和习的比例应该在 1:6 到 1:10 之间。

也就是说,我们要花6倍甚至10倍于学习的时间来进行实践。

而且,我们每个人的时间总量是有限的,那么在总时间有限的情况下,我们就可以计算出总的学习时间和用于实践的时间。

假如除了工作之外,你一年有1400小时的业余时间,那么用于学习的时间为 200小时,而用于实践的时间为 1200小时。

但大多人并没有这样的意识,他们为了学习而学习,追求的是阅读量、学习量,而较少去思考、实践和改变。

如果说学习和实践的比例应该在1:6 到 1:10 之间,但对于大多人来说,学习与实践的比例不要说1:1了,有可能是在1:0.1,也就是说假如学习的时间为10小时,那么用于实践的时间也仅仅只有1小时。

他们往往是为了学习而学习,最终成为了一个"职业学习者"。

其实,有些"职业学习者" 之所以较少花时间实践,某种程度上说那是因为懒,毕竟学习和实践相比,学习是容易的,而实践往往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精力,而人总是会优先选择容易的事情去做,这是人性。

在稻盛和夫的《活法》这本书中,稻盛君也提到了一个观念 "体验重于知识",知识要在不断地实践中内化。不在现场流汗什么也学不到

学习也仅仅只是"知",但"知"和"会"之间是有一条巨大的鸿沟,而唯有实践才能填平这道鸿沟。

就拿写作来说,我很早就报名了许多写作类的课程,例如李笑来老师的、Spenser 老师的等,很多写作理论也都有学到,但最终都没有动手去写,或者写了几篇就中断了,学习再多不实践,最终也是白搭。

直到今年2月份开始持续写作,每天都阅读,每天都写作,才慢慢对写作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之前学习到的写作理论,也开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在写作的过程中,也开始有了一些自己的心得体会,积累了一些自己的"写作理论",而在实践的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属于自己的心得体会、理论,才是最宝贵的。

其实这就像学习游泳一样,理论学习再多不下水,最终那是学不会的。

总之,我们要牢记唯有行动才能带来改变,用于行动的时间要远高于用于学习的时间,而不是相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