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比较一瓶水与一百元,可以懂得万物的自性清静,但体用不同。

 知本学社 2022-10-20 发布于山东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清静为天下正。释家文化说:清净的自性即是佛性。因此,二者都认为,天地及其间的万物的自性,原本就是一样的,没有区别。


比如一瓶水、一百元钞票,哪个价值更大?或者说,让你选择,你会选择什么?


一般人的直觉中,会选择一百元,毕竟可以买五十瓶水。做这样的选择,是建立在已经习惯了的民居生活。但是,如果在沙漠里,唯一的选择就是那瓶水。


因此,条件不同,选择便不同,体现的就是价值的不同。


为什么同样的事物,在不同的条件下,会有不同的价值体现呢?


王阳明在龙场的那个石头棺材里突然悟了的时候,就大叫“吾性自足、不假外求”。这就是说,任何一个事物,它自身的价值原本就是高低同在。不仅仅是价值,换成其它的状态,也是如此。就是说,任何一个事物,本身就是也大也小、也好也坏、也软也硬、也前也后、也高也低、也是也非,等等。这些种种区别,都对应着具体的条件而成立。


如果没有条件限定,再回头看这一瓶水、一百元,二者的价值会有什么变化?没有任何变化,其本质是一样的,两种事物的自性无二。以此推之,天地间万物也都有无二的自性。无二,就是清静。一旦有了区别,就是动了念头、想法,就不再清静。从这个角度去理解惠能大师的“仁者心动”,就很简单且清晰了。


前几天,在大学学习哲学的女儿告诉我:科技本身没有价值。这话是对的。科技的价值,体现在现实的应用中。能够创造多少价值,就体现了某项科技的价值。如果科技仅仅存在于实验室里,它不会产生任何价值。如同一个人,非常有才能,但一直藏而不用。那么,他的这些才能同样不能产生任何价值。因为才能本身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万物自性无二,体用不同。所以,创造最大的可能,发挥最好的价值,这便是用人之道。正如古人告诉我们说的那样:人尽其材,物尽其用。这便是至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