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诗歌观察》标题版(第十一期)

 默默7qrvsleytp 2022-10-20 发布于上海

《中国诗歌观察》标题版
(第十一期)

本期由《文学自由谈》提供学术支持


· 窗  口 ·

《格律体新诗集萃》日前由团结出版社隆重出版。参与这一阵营的作品,以作者的年齿为序,分别是龙光复《鹤皋秋影》、万龙生《六行弦歌集》、张先锋《一路向前》、王世忠《林下听雨》、郑泓《十四行诗选集》赵青山《向律而歌一八行花环体新诗集》、余小曲《余音未了》、段永《叶子的格律脉络之间》、张静水《南庭集》,再次集中展示了近年的格律体新诗优秀创作成果。这套丛书除四位四川籍诗人外,还包括二位重庆籍,二位山西籍,一位河北籍诗人,他们都是“一会一院”的骨干成员,具有更加广泛的代表性。他们当中有中国作协会员1人,其余多是省市级作协会员,多位诗人出版了两本或两本以上格律体新诗专集,其创作实力不可小觑。值得提的是格律体新诗理论的领军人物,诗体形式“三分法“的奠定者万龙生先生在筹集、推出首套格律体新诗丛书后,继续参与本套丛书的出版,足见其诗心可敬。四川省诗歌协会格律体新诗创作研究会的领军人物余小曲先生格律体新诗理论与实践并重,这是他个人出版的第二本格律体诗专集。其他几位诗人中,有多位“东方诗风”“中国格律体新诗网”的元老,王世忠还是“东方诗风”论坛的现任站长。他们都有多年诗龄,实力不凡,堪称格律体新诗队伍中的翘楚,共同行进在日益壮大的中国格律体新诗队伍之中。(吕进)

· 公共批评 ·


“盛唐标准”的此在性
在整体上应该包括各种诗体
(文摘)
文/铁舞


好,现在让我们回到《格律体新诗集萃》这套丛书吧。首先我要对这套丛书和丛书的作者表达敬意,长期坚持对格律体新诗的探索,不断的结累,不断地出书,应该受到尊重。具体诗作评价,应该另写文章。此刻我想从大历史、大诗学角度谈谈我的几点想法,我相信吕进老师的“盛唐标准”的此在性在整体上应该包括各种诗体的,因为此,我才另有点异思。我希望我的意见无论对格律体诗作者,还是对自由体诗作者都有所参考,这也许是我的一厢情愿,但我还是愿意不陋浅见地说出来。
第一个想法是,从新诗的整体看格律体新诗,它是新诗的一部分。我的一个新的联想是,我把格律比作芯片,它已经植入一部分诗人的头脑,单从诗歌创作者队伍看,现在也有三种人,一种是不受格律诗体支配的人,对格律体写作来说是无用的,也即无用的人;另一种是受格律体驯化,并受其支配,每做一首诗,都会自觉地按照规矩写作,每写出一首格律诗因符合格律而满足。第三种少数“神人”,他们不受格律驾驭,但驾驭格律,他们能自如的运用格律,优秀的作品一定出自他们之手。这听上去为什么真像是《未来简史》的作者尤瓦尔·赫拉利说的未来世界的三种人呢?没错,我们倒过来算一下,尤瓦尔 ·赫拉利预测未来的三种人(无用的人、被芯片控制的人,控制芯片的神人)的属性就是发生在当下的;这种看事物的方法,并不是发生在未来,我们何不倒过来,用这个方法直接分析当下呢?。
第二个想法是,公正地说,自由体诗作者的情况也是这样,他们的脑海里也有“芯片”,如果没有受过任何艺术素养的驯化的人,他们就是无知妄写,他们写出来的根本不是诗,他们就是“无用”的人;第二种人,或多或少不同程度地受了点艺术素养的驯化,但未能精进,他们写出了诗,但天赋只能到此为止;只有少数的人,就是第三种人,除了天赋之外,在今天的环境里,他们自觉地培训自己,比如一个诗人会给自己大脑里的“芯片”设计成这样的,精通几国语言,又有古诗的修养,高智商地驾驭自由元素和语言元素,包括格律元素,他们主要驾驭自由体诗写作,也会操弄格律诗,还会翻译古诗和外国诗,甚至会双语写作,他们会在各种诗体里自由选择和组合,优秀的作品也一定出自他们之手。
——选自《很可能现在就是“盛唐”了》(全文请阅《文学自由谈》2022年第五期)


· 大历史   大格局   大诗学 ·

“网红”不是大道——中国诗坛网络诗歌的基础性结构的缺陷/吴昆如


主编:铁舞
编辑:eagle
出品:TW(技术·智慧)写作工坊

机构支持:

深圳大学汉诗艺术创新研究中心
上海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城市诗歌研究工作室

社群支持:

上海城市诗人社
中国诗坛作品与新闻众议院群

—《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