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农民起义四十二:捻军起义 ​一,“捻”系皖北方言,为一支一

 新用户49272060 2022-10-20 发布于广东
农民起义四十二:捻军起义
​一,“捻”系皖北方言,为一支一股之意。捻党组织产生于19世纪初(清嘉庆年间),是一种分散的农民小集团。捻军是在捻党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二,1851年(清咸丰元年),淮河流域捻党不断起义,小股的捻党武装斗争逐步汇合为大规模的捻军武装起义。
​起义以皖北为中心,遍布豫东南、鲁西南、苏北、鄂北地区,主要有张乐行、龚得树、苏添福、韩奇峰、侯士伟、王贯三、李昭寿、任乾、李大喜等10多支。
​三,1855年秋天,各路捻军首领聚集安徽亳州雉河集(今涡阳)会盟,推张乐行为盟主,统一指挥。1856年,遭清军攻击,转入防御。1857年春,捻军南下在今河南固始会合并接受太平军的领导。
​四,随着太平军的失败撤退,捻军北归。各部捻军依托圩寨抗击清军围攻,保卫根据地,又采取东西并进方针,以流动作战方式,进攻河南、山东、苏北,扩大捻军区域。1863年3月,雉河集失守,张乐行等2万多将士先后殉难,淮北根据地丧失。
1864年7月,太平天国天京(今南京)陷落,活动于鄂、豫、皖边界地区的捻军和太平军余部遭清军围追堵截,损失惨重。
​ 1867年6月,接替曾国藩负责“剿捻”的钦差大臣李鸿章采取“扼地兜剿”的方针,调集皖、豫、鄂、苏、直、鲁等省清军,重兵防守黄河、运河、胶莱河。捻军冲破清军运河防线,却又误入胶莱绝地。在近150千米的地段,百营清军筑长墙、挖壕沟,分段防守,捻军左冲右突,转战月余,才于8月中旬突破胶莱河防线,但仍未能跳出李鸿章的河防包围圈,连战皆败,终于1868年1月在江苏扬州境败灭。
​ 1868年8月,张宗禹率领的西捻军在山东茌平徒骇河边全军覆没。
至此,捻军起义战争基本结束。
​ 捻军起义战争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湖北、陕西、山西、直隶八省,队伍发展到数十万人,消灭大量清军和团练,沉重地打击了清朝统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