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运动情绪低潮,很正常,也能破解

 老威小屋 2022-10-21 发布于北京

“本周重了三斤了”;

“最近跑步的成绩(速度)比一个月前下降了”;

“跑步指标(跑力、最大摄氧量、跑步指数等)最近不升反降”;

“总想偷懒,每次跑步前要做半天思想斗争”;

……

这种情况可能谁都遇到过。

第一条是瘦身期男女们都会遇到的,恨不得吃一口饭就上秤称一下体重。吃了一杯冰淇淋,下一分钟就自责得要死。

如果人能够保持一个状态不变,且持续某个势头,那不出一年,就能抬脚上树啦,那还得了?

人非机器,不可能总是一个状态。

不对,即使是机器,也不是能维持一个状态持续往前延伸的。

一、厌跑太正常了

俗话说,再好吃的东西都会吃厌,就算对有的朋友来说,跑步是一种享受,再享受毕竟也没有像吃美食那样容易享受吧——享受美食只要开动嘴和胃,而运动的享受,毕竟要突破“从安静到动态”的转换,而这个转换,凡是个人都不是一个愉快的过渡,哪怕运动员亦然。

所以,美食都会吃厌,你说跑步不会跑厌?骗谁呢?如果你从来没有“吃厌”过,恰好说明你还是没有“吃多”。同理,如果你从来没有感到“跑厌”过,说明你跑得还不够多。

休息不足导致精神不振;

长年相同的节奏使人感到枯燥;

时间不够充裕的情况下去展开课表所产生的烦躁不安;

物理性的不适(如疼痛);

过量运动后的疲惫……等等,都会让人发生“厌跑”、“厌练”的情绪。

在这种时候,顺应身体的呼唤,是最好的解决方案。强迫自己,谈不上什么意志力,更不是什么值得自喜的事情。

二、即使不厌跑,状态也会反复

很多人都说经历了酷暑夏季训练之后,到秋天会收获很好的状态。我相信这也是有道理的。

但是,在我自己,每年最好的状态,却总在4-6月份,至9月为良好期的结束。第四季度,却往往不是最好的状态。从一些表示“能力”的指标值——譬如,训练中呈现的最大摄氧量、跑力、跑步指数等,在4-6月份通常都比较好。

相应地,每年记录下来的当年最好成绩,往往也是在4-6这个第二季度里。

人跟人就是不一样。

照理说,夏天的计划执行都很顺利而且比较完美,理应在秋冬季有好表现,但我就是秋冬季比春夏季更逊。

这种季节性的状态波动中,没有明显的厌跑的因素。因为我善于合理安排课表,让自己始终保持“乐跑”的状态。但同样是乐跑,季节性的情绪高低,却还是有的。

我想说的是,既然季节性的波动是客观存在的,那么一个月中,一周中,有状态的上下波动,或者运动热情的上下波动,实在也是正常不过的事情。

有时候,运动热情的减退,只是身体的一个提示。我们每天要接受的信息太多了,以至于常常忽略一些不起眼的信息。好在,身体传递给我们的信息,常常用“倦怠”、“不振”、“厌烦”这种形式,提示我们踩刹车。

从这个意义上说,时不时地有点“厌”的情绪,“倦”的状态,实在是好事。

就像体内糖的含量过低时人会头昏眼花(脑子需要用糖来存活),来提示我们及时补充能量的作用一样,“厌倦”运动,也是提示我们要赶紧修复自己。

身体感到厌跑了还要强行驱使身体去劳作,那不是在跟身体作对吗?

过去,看到跑力线往右下角下滑了,就会有些许沮丧。在同等速度下,跑力指数竟然没有原来高了,也会感到黯然。

想明白了上述道理,管它曲线和数据往哪里走呢?!

、运动热情减退时这样做

1、降低强度,用最轻松愉快的节奏来运动。

譬如,用心率2区跑半小时到1小时。

这种节奏的跑步,带有很强的“恢复”和“基础”功能,不仅不会加重“厌”的情绪,反而会有所释放。

2、换节奏。

如果不是前期过量训练导致身体没有及时恢复的前提下,譬如前一天是一个中强度(2-3区)半马,这种运动量不至于对第二天造成过大的疲劳。但是如果再跑一个同等模式的半马,情绪上可能也会厌倦。产生这种厌倦时,把“再重复昨日的半马”改成一场间歇,譬如,(5分钟4-5区+3分钟3区)*3组,这就很有乐趣,而且运动时间也大大缩短。

3、换花样。

干脆不跑了,练力量。

不同的运动形式,人的兴趣点均不同。力量和奔跑是最典型的交叉训练,可以很有效地转移运动热情。

这种情况下的力量课,多练练上肢,躯干(核心),适当少练腿,让它得到恢复。不仅效果良好,而且令人兴趣盎然。

4、干脆停练,又有何妨?

停练一天,把原来运动的时间,用来给家人做做饭,读读书自己娱乐自己,或者坐在窗口眺望远方,发发呆,都可以。

谁说你得了跑者的称号,就非得跑死不可?

四、有些强迫,不是什么“精进”,更谈不上意志坚强

人在不肯自我刹车的时候,很容易用“意志力”、“精进”等词汇,来表彰自己。

殊不知,在生活中,还有一项随时要警惕的修行:攀缘。

所谓攀缘,就是不具备做某件事情的条件(缘)时,强行去做,硬上。

攀缘,往往不吉祥。

如果身体已经发出了警报,硬撑着去晨跑;

或者7点钟必须要出门去上班,而6点半才刚刚起床,硬要加半小时运动,弄到出门上班的时候穿戴凌乱不堪加手忙脚乱,你说是随顺条件(随缘)呢,还是条件不具备的时候硬上(攀缘)?

所以,我非常反对人们总是在用“意志力”之类的词,表彰自己。如果的确是条件不具备,硬来,本身是毫无疑问的攀缘了,如果还有自己给自己麻醉,说是意志力坚强,生活态度精进,这简直就是愚痴了。

举个简单的例子,晨跑。

在夏天的时候,老威非常主张晨跑。

1、夏天太热,只能在4点半之前的晨跑,才有可能避开酷暑。这是客观要求。

2、同样是因为夏天热,人从安静状态切换到运动状态,比较容易(尽管对任何人来说,这种切换都是一个难受的过度),这是主观上的有利条件。

但是,要想达成有效的晨跑,同样要在其他地方有所妥协:

1、晚上必须在10点之前睡。否则连6个小时睡眠都保证不了的前提下(中午应加上一段午休),晨跑还有什么健康上的意义?

2、如果早上被闹钟从夏季凉爽清晨的深睡中叫醒,去晨跑,这跟把病人从睡梦中叫醒让ta按时服用安眠药,有什么区别?

跑步是为了健康。深度睡眠是最大的健康(这个观点想必没有人反驳)。那么强行中断深度睡眠去晨跑企图收获健康,是不是逻辑混乱?

3、有的人上午时间充裕,即不管晨练开始得晚结束得晚,还是开始得早结束得早,都不影响上午的节奏。那么对于早上要赶在7点钟出门上班的人来说,是不是无法仿效?

这样看来,很多事情,只能照着自己的节奏来,无法根据他人的习惯,来强迫自己。

当然,当愿望与身体发生冲突时,也只能来顺从身体的反应,降低自己的愿望。

顺势,才有可能避免出现厌倦。

五、好的计划,是破解情绪低落的妙方

人在随机做事的时候,最容易产生倦怠。

所谓随机做事,就是没有计划。不仅预先不规划本月要做什么,本周要做什么。甚至在已经着手准备工作的时候,还不清楚本次要做什么。

很多人跑马路上以后,还在想,今天跑个什么样的晨跑呢?

越是没有计划,随意性越大,越容易产生倦怠感。

而因为没有计划,当倦怠感产生的时候,很容易产生停滞的愿望。

一旦有了计划,即使真的倦怠了,也会用替代方案。

这个道理,与开篇说的第一句瘦身话题,也是适用的。

如果有个季度或者年度瘦身计划,就不会为了本周内涨跌3斤而焦虑不安。

我们知道,短期内的体重涨跌,很大可能是水分的丢失与增补所导致的,不表示真正的燃脂分量。每次运动,脂肪消耗,也就那么几十克上百克,随后又认真地犒劳自己一番,找补回来大部分,甚至还有所超过。这种几天之内的体重涨跌,怎么可以当做“成效”的晴雨表呢?

只有有了较长时间的规划,用半个月,一个月的数据来对比,才能看出趋势,才能在自己发生数据异动的时候,有修正行为的指引。

任何事情,要想做得有成效,且不会在中途因为厌倦而荒废,做计划是最好的对治方法。

以跑步这件事而论,多少人兴冲冲地加入跑步大军,行头买了一堆,朋友圈里、聊天群里,动态和照片也发了一堆,摆出一幅气势汹汹的样子,到最后却半年不到,偃旗息鼓,随后把运动表,甚至穿过几次的跑鞋,都挂在xian鱼上给卖掉了,文案往往是这种类型:

买来不到x个月,本打算跑步的,后来不跑了,在抽屉里吃灰,故转让。

哈哈。

================================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