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明茨伯格:战略全象

 huusan 2022-10-24 发布于北京


本文主要观点和内容多来自《战略历程:穿越战略管理旷野的指南》——亨利·明茨伯格、布鲁斯·阿尔斯特兰德、约瑟夫·兰佩尔。汤姆·彼得斯(《追求卓越》作者)认为亨利·明茨伯格是“当今世界最优秀的战略思想家”。该书是由明茨伯格带领一批全世界知名战略管理学家历经几十年的研究成果的总结和提炼,力图恢复战略这头大象的全貌。

盲人摸象:当前关于战略学术与实践应用中的弊端与出路

有时我们对战略的认识如同盲人摸象,很少有人具有全局眼光来审视战略,而只是抓住了战略的某个局部特征。


盲人摸象的故事启发我们,看待事物要全面,不要只了解一点点,就轻易下结论。大部分常规战略教科书对战略所下的定义大致是:“战略就是企业为获取与组织目标以及使命相契合的经营成果而制定的高层管理计划”。但这一定义既不准确、又不全面,还缺乏实操性。明茨伯格等战略大师通过十余年的大量研究认为战略的定义至少应该包括以下方面内容。

一,作为计划与模式的战略,计划是预先设想的战略方案,模式属于事后总结出来用以推广复制的战略方案;二,深思熟虑的战略与涌现的战略,深思熟虑的战略是多指内涵丰富可分步实施、较少改动的经营方案(如进入上游市场),涌现的战略是指根据环境变化、快速反应的应对型战略;三,作为定位与展望的战略,把战略看做定位是为了找到产品与需求的契合点,或是决定自身在外部市场的位置(高中低端),把战略看做展望则是向更高处寻求企业长远而宏伟的愿景。


庖丁解牛:战略理论、观点与内容概览

尽管战略并非由局部简单相加而成(就像是大象不是由局部简单相加而成一样),然而为了更加了解战略的整体情况(发展/观点/历程等),提高我们的眼界,我们还是需要对局部各个学派有一个基本的认知。接下来,我们对历史上出现的,以及当前流行的每个战略学派的主要观点、内容,通过一张表格做一下宏观梳理。


天人合一:学派互补、形成战略综合体

随着不同战略学派涌现,战略的整体性变得越来越零散。其直接导致的结果就是战略正在丢失其最本质的综合特征、历史观、关键的一致性检验方法。

整合观的战略并不意味着摒弃学派间的差异。每个学派都为战略形成发展做出了有价值的贡献。但为了将不同的学派看成是相互交互、组成整体的各个部分,我们需要对战略思维重新定位。


事实上,单个学派不能解释战略的形成与一致性。战略本质上应该是整体的、协同的,是由塑造企业和影响绩效的行为、意图组合而成的综合体。战略应该包括至少四部分:在市场机会方面企业可能做什么;在企业能力方面企业能做什么;企业的领导想做什么;在承担社会责任方面企业应该做什么。战略形成的挑战在于平衡不同的组成部分,使其和谐一致。

协同是通过一个复杂的变革过程而发生的 。企业经营管理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对变革非常敏感,会受到各种途径干扰。其中某一要素的决裂和不连续性对他们之间的关系都会产生深刻地影响。协同的第一阶段,当关系被大乱时,矛盾和冲突便会涌现,如企业的市场定位、资源、能力在一个大的市场波动后一般不再一致;协同的第二阶段,调节矛盾是整合过程中的一部分,通过调节过程,更高一致性的协同会存活下来;最后结果,协同的过程是为了将要素带入到一个一致的、相互强化的关系中,以产生正面的、持续的绩效。

正如哈特所说:“绩效高的企业在战略决策时表现出融合各种竞争准则的能力,他们同时具有这些特点:计划性和渐进性、指令性与参与性、控制性和授权、远见性和细节性”。通过这种对多种战略学派整合、协同的认识,有助于我们理解战略形成的复杂性和交互性,解开战略形成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的矛盾、冲突和不一致性,以便于我们从更加整体、和谐、可持续的角度了解“战略全象”。(详细内容见图1-3)


图1:战略形成的空间图示


图2:战略形成的各学派的时间序列图


图3:战略形成过程的分解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