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间的「恶」从哪里来?

 全好学 2022-10-24 发布于广东

格物致知

王阳明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 天地生意,花草一般,何曾有善恶之分?子欲观花,则以花为善,以草为恶。如欲用草时,复以草为善矣。此等善恶,皆由汝心好恶所生,故知是错。…………圣人无善无恶,只是“无有作好”,“无有作恶”,不动于气。……草若有碍,何妨汝去?……不作好恶,非是全无好恶,却是无知觉的人。谓之不作者,只是好恶一循于理,不去又着一分意思。如此,即是不曾好恶一般。……汝要去草,是甚么心?周茂叔窗前草不除,是甚么心?————选自《传习录》102节

🍵 关于善恶的话题比较大,也是非常关键的思想,关系到个人三观和集体方向。本节可与120节一起读来体会阳明先生的意思。阳明先生的阐释比较深入,从不同层面进行了探究。我们往往道听途说一些朦胧概念后,不加深入地用起来,就容易陷在片面里面,甚至误解误用而害人害己。

(1)善恶属于一种人为的观念,是人自己的立场和喜好投射给了外界事物,而自然的事物本身是没有所谓善恶的。我们要时刻警惕自己的观念投射,不固执己见,不主观臆断,多换位思考和质疑自己。
(2)人的有些喜好也是自然本能,也无所谓善恶,但是要觉察我们的情感反应是出于先天的自然本能还是后天的情绪习性?如果是过度的反应或贪求,以及把自身的优越感、利益或其他不平等观念放在了评价中,就容易导致恶。人要把自然情绪升华为道德情绪。
(3)世间的「恶」从哪里来?不是上天和大自然给人类设置的,是人类有了自我和外界的「分别意识」后,有了恐惧和欲望后,采取了错误选择后产生的。人类只有沉痛地集体反思,从此以爱而不是争夺和怀疑的心态来相处,才有可能终结漫长的必然的各自损失局面而进入全面的良性循环。
(4)“道德相对主义”——什么都没有对错善恶,也是一种有局限的观念,人间有客观的善恶是非存在。道还是有方向的。
(5)我们要不刻意去行善——“由仁义行,非行仁义也”;也不要因见恶而动气;而且如果发心真是大公无私、遵循天理的,就可以不纠结地去扬善去恶——但不归功于自己。这都是实际上做到了“无善无恶”、“无为”。
(5)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如果只考虑单边利益,不能“以仁为本”,那就很难做出适度、中正的评估。真正做到以仁爱为底色来唤醒全体人类的仁爱本性,是唯一正途!

您配合原书一起学习更佳,系列导读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