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主课堂有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利于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落地。明确了核心素养,我们还必须要明确的就是新课标的课程理念,将自主课堂三样态与新课标的课程理念结合起来。 | | | | 要抓住问题,比如说阅读《鲁滨逊漂流记》,老师提出一些基本提问,如鲁滨逊在岛上碰到了哪些问题?也要提出富有挑战性的问题:你觉得最使鲁滨逊痛苦的是什么?老师要发挥小组的作用,比如说慈母情深,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你最感动的场景是什么?最打动你心的那个细节是什么?进行一个谈话式、感悟式的交流。 |
| 自主课堂建议1:在教学设计中,给学生一个学的过程和用的过程。例如:六年级七单元的书法教材中给出书法家王羲之的作品《兰亭序》以及书法家的故事,授课时以王羲之为主,但却不能局限于王羲之。把课堂的一部分交给学生,让学生选择出自己喜欢的书法家并加以介绍,给学生一个用的过程,让学生围绕这个话题展开交流。
自主课堂建议2: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在识字与写字、阅读与鉴赏、表达与交流、梳理与探究的过程中,整体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注意教学目标之间的关联,避免将核心素养四个方面简单罗列。 | | 单元设计的四个“以”:以生活为基础、以语文实践活动为主线、以学习主题为引领、以学习任务为载体。注重整体规划,根据学段特征,突出不同学段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需求,体现连贯性和适应性。 | | 两个“整”:注重课程内容与生活、与其他学科的联系,注重听说读写的整合,促进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 四、增强课程实施的情境性和实践性,促进学习方式变革 | 以问题为导向,老师需要做的是创设丰富多样的学习情境,设计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求知欲,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教学要注重自主过程,老师要有促进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也要有发现学生自主学习的程度,因此,老师要研究学生还原自主学习的过程,不能只提要求、只重结果。 | 五、倡导课程评价的过程性和整体性,重视评价的导向作用 | 根据不同年龄学生的学习特点和不同学段的学习目标,选用恰当的评价方式,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加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注重评价主题的多元与互动,以及多种评价方式的综合运用,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评价方式的变革。 |
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养可以通过建立语文学习任务群,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 | | | | | | 本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语言材料和语言经验,形成良好语感;通过观察、分析、整理,发现汉字的构词组词特点,掌握语言文字运用规范,感受汉字的文化内涵,奠定语文基础。例如讲解象形文字,部分老师让学生去猜想象形字。 | | | | | 引导学生感受文学语言金额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 | | 通过阅读、比较、推断、质疑、讨论等方式,梳理观点、事实与材料及其关系。 | | |
| | | | | | | | | | | 第一步:小组合作,不借助工具书,把想到的草部字公正规范地写在字卡上;第二步:小组交流,补充自己小组的草部字,然后对其进行分类;① 课上自主设计学习单(动物),学生用观察记录单记录自己所观察到的;② 自主设计学习单并观察记录(活动与体验),由课内向课外延申;③ 再次自主设计观察记录单(植物),将老师给出的观察记录单完善;⑦ 促进素养提升及习惯养成,学生出作品集“我眼中的缤纷世界”。心得:学习阅读说明、叙写大自然的短文,感受、欣赏大自然的奇妙与美好、学习用日记、观察手记等,展示自己观察自然、探索科学世界的收获。要做到教学评一体化,做好评价。培养学生核心素养,需要让他们置身于各种复杂多样的真实情景,在有意义的任务和自主、合作、探究活动中不断实践、反思、质疑和讨论,学会整合、应用已有知识与经验分析解决和复杂而陌生的问题。第一步:描述一个生活中的场景,让学生画出来,然后引导学生联想,表达成一幅画;第二步:合作阅读课文,多感官观察和联想,画出课文中所描述出的画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