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经方用粳米保胃气存津液

 循天园 2022-10-26 发布于广东

粳米是旱地生长的粳稻的种仁,呈半透明卵圆形。在《伤寒论》阳明经证的汤方中常用到粳米,主要见于张仲景经方中的白虎汤类方证。

“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胃家指脾胃,胃家实即指胃肠满实的一类证候。阳明病主要指实热病邪侵犯了阳明经、胃肠,导致津伤燥化、阳明热实。其主要病机是邪热亢盛,充斥三焦,迫使津液外出,进而发热愈盛,汗出不止。此时最重要的是防止热盛津伤,使用粳米不仅能养胃阴生津液,更能顾护胃气,体现了张仲景贯穿《伤寒论》全书的“保胃气存津液”思想。另外,加入粳米,又可提高全方清热的功效。方中药材与粳米同煮,“煮米熟、汤成”,可使药效直达中焦脾胃,且全方作用更为柔和。

关于粳米,早在《黄帝内经》中就有所记载:“必以稻米,炊之稻薪,稻米者完,稻薪者坚。”讲的就是制作汤液醪醴时,最好用稻米作原料。因为古人认为,稻米得天地四时平和之气所生成,上受天之阳气,下得水之阴气,气味完备,性质无寒热之偏。服用了稻米制成的汤液醪醴,有调和阴阳、祛邪达外的效果,促进疾病渐愈。(杨恺瑞)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