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一辈子,只做好了这一件事

 金苹果6 2022-10-30 发布于北京
图片

菏泽神会禅师是六祖惠能的弟子之一,早年间他曾在神秀禅师座下修行。

神会一辈子做得最引人注目的事情,便是诘难神秀一脉的“北宗”,张扬惠能一脉的“南宗”禅法。

胡适评价他是“南宗的急先锋,北宗的毁灭者,新禅学的建立者”——倘若没有神会禅师,也许中国禅宗的发展,会变成另外一种模样。


文|眯眼老鱼

编辑|齐乎巽

图|源自网络



1

唐开元十八年(公元730年),距神秀禅师禅圆寂已二十多年,禅宗以其弟子普寂禅师一脉为代表。
此时,惠能禅师已圆寂十多年了,身在洛阳菏泽寺的神会禅师也到了年近半百的年纪。
他走过许多路,见过很多人,熬过无数长夜,但内心却还是像青春少年一般,充满活力与斗志,火热且炽烈。
他准备在滑台大云寺举行无遮大会,那时他会站在高高的台上,让天下人都听到自己有如狮子吼般的呐喊。
他说这呐喊不为自己,是为师父惠能禅师而发,更是为真理而发。
“为天下学道者辨是非,为天下学道者定其宗旨。”

于是我们见识到了,神会在无遮大会上那坚定刚毅的眼神,从容不迫的言语,以及似乎重如千钧的论调——

他说神秀禅师及其弟子普寂禅师一脉,在祖统上,未曾得到传自达摩祖师的僧衣,所以“师承是旁”;
在修行上,不过是“凝心入定,住心看净,起心外照,摄心内证”,所以“法门是渐”;
哪怕如今他们声势浩大,哪怕神秀禅师贵为“两京法主,三帝国师”,哪怕普寂禅师“名字盖国,天下知闻”,他也要为真正的禅宗正名!
接着,神会谈起了自己的老师惠能禅师,其“念不起为坐”“见本性为禅”的“明心见性”之说,以“顿悟”为核心,比北宗的理念更先进、更透彻、更能代表禅宗的本质。
相传,当时神会的辩论对手崇远法师,面对其先声夺人的姿态,一度竟不知如何应答,只得无奈撂下威胁对方人身安全的狠话:
“何故如此苦相非斥?岂不与身命有仇?”

神会冷笑,轻蔑地说我又怎会在乎此等小事:
“我今为弘扬大乘,建立正法,令一切众生知闻,岂惜身命!”
2

滑台无遮大会连着举办了三年,关于“顿渐之争”的消息,传到了越来越多人的耳朵里,规模最大的一次,据说有一万多人进行了围观。
后来,神会将神秀、普寂一脉定为北宗、渐教,将惠能一脉定为南宗、顿宗,“南顿北渐”的说法逐渐为人所熟悉。
那么,神会打击北宗,弘扬南宗的行为也随之成功了吗?
我们很难通过无遮大会给以肯定的回答。
因为很多时候,努力了并不见得会有收获,相反命运还总会在人自觉一帆风顺时,狠狠地送来些残酷与坎坷。
无遮大会后,神会尴尬地发觉,北宗僧人们地位似乎并未发生什么变化,他们依然是君王的尊贵宾客,是权臣的益友良师,他们权势的根基虽有松动,却依然还在,他们还是那个高高在上的如同贵族一般的北宗;
相反,神会虽也试图借助政治势力来宣扬南宗学说,却还是遭到了接二连三的打击——
他被支持北宗的御史弹劾,遭到排挤与流放;
他不得不在江西、湖北等地四处移居,过起颠沛流离的日子;
他甚至遭遇到凶险诡谲的刺杀,“三度几死,百种艰难”。
漂泊无依的那些年,当神会面对着南北二宗难以两立的情形,自己也满身落魄,不知道内心会不会生出一丝犹疑:
如今这“顿渐门下,相见如仇雠,南北宗中,相敌如楚汉”的局面,还会有所转机吗?
僧人们为此而生出的争斗,祖师们真的愿意看到吗?
而自己的所作所为,到底是为真理而斗争的不顾一切,还是为了名利与执念的意气之争?
所以这一切,值得吗?
人心总是微妙的,也许谁也无法准确回答这种隐藏在心底深处的思虑。
历史留给我们的记录,不过是在安史之乱发生后,神会禅师际遇的时来运转。
彼时,他为朝廷设戒坛度僧,获得钱财颇多,有效缓解了唐军的军饷之困;
于是平乱过后,神会被皇帝召入宫中。

他趁此时机继续弘扬南宗,师父惠能终于成为了朝廷钦定的禅宗六祖。
而他也被尊为“菏泽大师”,圆寂之后朝廷定其为“禅宗七祖”。
由此,禅宗南北之争,随着神会的离去,似乎也划上了一个休止符。
3

观其一生,我们会发现神会禅师比起心如止水的僧人,或许更像一名在江湖几度浮沉的侠客:
他用大半辈子的时间奔波游走,只为完成身上肩负的扬名师门的使命;
他与理念不合的僧人针锋相对,身陷庙堂之高与江湖之远的多重矛盾;
他反抗,呐喊,挣扎,战斗;
他得意,失意,落魄,风光;
他似乎情绪激昂,又似乎执念深重,他不在意个人性命,却在意师父的名声;

不禁让人感慨,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僧人同样也是人。
我们不知道他对自己的一生是否满意,但没人能否认,他在中国佛教的历史上,终究是留下了浓墨重彩的醒目一笔。
也许连他本人都未曾预料到,他的作为会对中国禅宗的发展做出何等的贡献——
以后世的视角来看,神会禅师对神秀、普寂等北宗僧人的否定,对惠能禅师的推崇,在某种程度上,避免了禅宗“贵族化”的发展,保持了从四祖道信“黄梅僧团”到五祖弘忍“东山法门”的理念传承:
以六祖惠能及其门下弟子为代表的南宗僧人们,活跃在民间,游走于丛林,开拓出一条可以使中国佛教走得更远的道路;
同时,他们思想与行为也更加具有革新与创造的理念;
于是我们眼中的禅宗,是“从达摩以下,至能和尚,六代大师,无有一人为帝师者”;
是惠能禅师的“人有南北,佛性无南北”,是马祖道一的“平常心是道”,是百丈怀海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是赵州从谂的“庭前柏树子”……
他们的“禅”,没有竖立于高高在上的庙堂,没有定格于神秘缥缈的传说神话;
而是实实在在、接临地气,处在日升日落的平常生活里,成为了每个平凡普通的人都可以领悟的东西;

因为“清净自性”是每个人都与生俱来、圆满具足的。
人们需要的不在于背了多少经文,遵守了多少戒律,进行了多少严苛的修行,而在于认识自我,肯定自我,以及觉醒自我。
这就是中国的禅宗,具有强烈的人本精神,具有扎根生活的活力,具有众生平等的宽容,具有人无贵贱的慈悲。
4

神会禅师,那个在六祖惠能临终前不曾落泪的年轻和尚,那个开创了菏泽宗的一代大师,他走过许多路,见过很多人,熬过无数长夜——
那么,在举办无遮大会前的几个睡不着的时刻,面对深沉的夜色,他的内心又会在思量什么呢?
穿过时空长河,千百年后一首名为《行者无疆》的歌,或许能把他的心境展现一角,亦为其一生做出一些注释:
长夜放歌,我心无长夜,我有永远不会熄灭的灯火;
荒野放歌,我心无荒野,我知道四面都是新兴的宇宙。
参考材料:

1.孙昌武:《禅宗十五讲》

2.胡京国:《论禅宗南北之争中神会的作用》,学术研究,1998.06

3.刘军峰:《神会禅学思想研究》,2008.12

4.王西亚:《胡适对神会的研究初探》,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12.07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