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以载道】诗词创作浅析(三)格律

 素心传统文化 2022-10-31 发布于日本

 诗词创作浅析(三)格律

关于格律,我们说过的太多,除了纠结于“格律与非格律”之间,还有一些初学者,在应用正规格律和变格之间,存在疑惑和彷徨。

前不久,审核一位朋友的律诗,发现其中一句里第五字应该用平声而用了仄,我第一感觉就是出律了,因此,也没细致推敲,便回复道:“某句第五字出律。”对方马上骄傲地回道:“我是用了拗救,用第三字救的。”我返回原诗看了一眼,的确如此,再仔细看那个应用了“拗救”的句子,很是平平,完全看不出绝世惊俗的架势,甚至与上句的对仗也不十分工整。但是见他这样自负满满,也不想得罪于他,必竟不熟悉,没有建立起可以指导信任的情感,于是就回了一个OK的表情,加一个“呵呵!”

还有一次,一位诗友写了一首诗,初看起来没什么问题,但是仔细审核后发现首联的韵脚押了邻韵,于是做了简单的提醒。没想到,对方的回答与上一位朋友如出一辙,真怀疑他们俩是一个人。这个人也是自信满满且十分骄傲地说:“我用的是'孤雁入群格’。”然后还将“孤雁入群格”的细则发了上来,以证明自己的作品是有据可依的。而他那一首诗,不能说很差吧,也实在就是一首用文字磊出来的勉强算符合格律的“诗”,所以,我同样回复了一个OK的手势和一个“呵呵!”

在古体律诗写作的格律当中,正宗的格律就是官方所认可的格律,其它只做为参考。古人的诗词的确曾经留下许多不是完全符合格律的作品,会有很多变格,这只是为了迁就一些特别好的词句才进行的一些小的调整,久而久之,一部分变格流传下来,被适当的做为作诗填词时的应用参考。

但,变格就是变格,它只是一种应变对策,并不是篡改正规的格律,也不是因为它留传了下来,就是正统的符合格律的创作方式,也不能将这种变体称为正规的格律。

而在词律里,也会出现大量的变体,但是与律诗的变体不同,词的创作就是歌词,只要符合音律的准则,符合律吕的谐调,适当的变通是无可厚非的。而律诗的格律,相对来说就比较严格。

因此,我们在进行创作的时候就要尽量避免这样的处理方式,当然,如果你觉得你的作品的确无可替代,可以成为传世经典之作,舍不得调换其中的任何一个字,那么,你完全也可以在正规格律之外,略作调整。这个无伤大雅,必竟格律是死的,而人是活的,我们不能为了遵守死的格律规则而扼杀了一首绝世之作,耽误了一代文豪的诞生。

规则,都是给那些墨守成规,才学平实的普通人而制订的,这样比较有规矩,更容易“摸石头过河”,到达彼岸。对于那些有特别才华的“诗仙”、“诗鬼”、“诗豪”一类的大文人来讲,是完全可以自创一格的。只要你觉得自己有这样的本领和才情,就请自由发挥,我们都会带着十二万分的热情和崇敬之心,期待新一代的文学宗师的问世。

那么,就会有朋友问:那是不是只能用正格作诗填词呢,其它变格都要忽略不计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

我一直强调要应用正格,只是针对初学者。对于一个初学诗词格律的朋友来讲,接触到太多的变格是会影响本质的基础知识的掌握的。作诗和作人有着同样的道理,我们要先学会作正直的人,有道德品格的人,当为人的根本确立了,还可以适当学习一些处世的应变对策,可以有助我们提高情商和做事方法。

作诗也是如此,我们首先要掌握正规的格律,将最正统最合乎标准的格律弄清弄透,完全的成竹在胸以后,遇到好的词句需要保留,或者像苏轼、唐寅等故意破格,恃才傲物,卖弄学问都是完全可以的,当然,你要有学问可以卖,否则,还是免了吧!

这里呢,将一些关于格律的术语以及除标准正格以外的变格试举例给大家说明,让大家对诗词的一些不常用的术语有一点基础的了解:

【拗救】:在格律诗中,凡是不合乎平仄格式的字称为“拗”,凡是“拗”须用“救”来挽回,有拗有救,才不为病。比如,上句该用平的用了仄,就变成了“拗句”,下句就要将该用仄的用平进行“救”,平“拗”仄“救”,仄“拗”平“救”,以调节音调,使其和谐,称为“拗救”。

拗救的原则要有把握,就是不能破坏原来的格律大规则,比如“平平仄仄平平仄”,第三字本应该“仄”而我用了“平”,那么本句就要将第五字的“平”改成“仄”,这样才能成立拗救。再比如“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用了“仄”那么就必须要用第五字“救”,否则就会犯孤平。

就是说,拗救也是有规则的,不是想怎么变就怎么变的。关于拗救的问题,以后会用一个课时来专门讨论,在这里只是将其列为一种变格,让大家了解一下。

【孤雁入群格】:在格律诗的创作中,“孤雁入群格”又称“孤雁混群格”,和“孤雁出群格”都是格律诗的一种变格,并不常用于诗词的创作。往往是诗人情至于此,为了满足此时此境的一种情感需要,只能用某字或者某词,而在这一韵部中又找不到更贴切的韵字,在不得已的情况之下,借用邻韵一字作为全诗的起句韵脚,起到总领,且能够点眼的作用。

因其,首韵为邻韵,其它韵脚都为另外同韵部,就好像一只孤单的白雁混入了一群黑雁之中一般,所以称之为“孤雁入群格”。

【孤雁出群格】:此格与“孤雁入群格”雷同,只不过,此格是末句的末韵押邻韵,其它韵脚都为同韵字。像一只孤独的白雁从雁群中惊鸿而出,离群单飞,所以称为“孤雁出群格”。

这两种变格也只有在首句和尾句可以应用,中间韵脚不可混用。这种变格也都是为了迁就诗人的情绪和特别好的词句,才不得已而为之。很多现代的朋友,在学习的过程中,突然知道了有这样两种变格,会觉得新奇,有的还会拿来卖弄,故意作此类变格诗作,显示自己的知识量宽阔,疏不知,正是“盲人摸象”,只“略见一斑”耳。

【进退格】:这是一种邻韵通押的变格,在宋严羽的《沧浪诗话·诗体》中记载:“有辘轳韵者,双出双入。有进退韵者,一进一退。”而在魏庆之的《诗人玉屑》引《缃素杂记》中也说道唐代郑谷与僧齐己、黄损等共定今体诗(格律诗)云:“凡诗用韵有数格:一曰葫芦,一曰辘轳,一曰进退。”

而“进退格”就是其中一种,是两韵通押,一替一换,交替使用的方式。排除首句押韵不计,就是第二句、第六句用甲韵;第四句、第八句用乙韵。但要注意的是,甲乙两韵必须是可通押的韵。比如“十四寒”与“十五删”就可以通押,“一东”与“二冬”可以通押;而“三江”与“六麻”这样相去较远的韵就不可以通押。

【辘轳格】:亦称“辘轳韵”,一种变格。辘轳韵讲究双进双出,排除首句押韵不计,就是诗的第二句与第四句押甲韵,第六句第八句的韵脚押乙韵。比如,首联和颔联用了“七虞”韵,那么颈联和尾联用了“六鱼”韵,这就是辘轳韵的应用。

这种变格很少应用,除非特别窄的韵部又出了特别绝品的句子,否则不易应用,但是可以用在联句或者不能一韵到底的排律上。两韵并举,双入双出,此起彼落,像辘轳提水一样,因此称为“辘轳格”。

【葫芦格】:亦称“葫芦韵”,也是一种与“进退格”、“辘轳格”同为可押邻韵的变格。之所以称为“葫芦韵”,是因为,在押韵时,先二后四,比如第二句、第四句押了甲韵,而下边的第六句、第八句、第十句、第十二句押了乙韵,先小后大,像葫芦一样,因此而名。这种变格通常用在联句或者排律之中,但也是非不得已而不用的。

变格是正格的一种审时度势,是一种迁就和曲成,虽然也被认可,不算不合格律,但是究其根源,始终并不是正规的守则。我们也可以适当应用,但不要将其做为正格来对待,必竟是委曲求全的一种姿态,终究不能登大雅之堂。

将这些变格罗列出来,仅供喜爱诗词的朋友们了解,除正格之外,还有这样的写作变通方式,因而,不必特别拘泥于格律,总是放不开格局,限制在格律里,写不出好的作品来。但也希望大家引以为律,不要特别拿变格来说事儿,留人非议与诟病,只留下一句“呵呵”来回复你的作品,总是不能进步和成长的。必竟,最美好的东西,往往还是最经得起推敲琢磨的。

你的文彩就是你诗词中的美丽和鲜亮,你的底蕴就是你诗词中的雅致和婉约,你的格局就是你诗词中的高度与宽度,你的品格就是你诗词中的风韵和骨格,你的性情就是你诗词中的意境和灵魂……

你就是你的诗词,你的诗词就是你的完美呈现。学作诗,先作人!

2018-4-11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