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启蒙诗背错了?北师大教授:“床前明月光”并非李白原作,而是后人改的

 奥秘趣闻 2022-11-02 发布于广东

图/受访者供图

近日,有网友发现,在“识典古籍”平台上检索《静夜思》一诗,搜索结果与大家耳熟能详的版本并不一致。大家熟悉的“床前明月光”,在南宋诗论家杨齐贤集注、元代文学评论家萧士赟所删补的《分类补注李太白集》中,记载为“床前看月光”,“举头望明月”则记录为“举头望山月”。

两种版本哪个才是正确的?对此,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马东瑶解释说,“床前看月光”和“举头望山月”可能更接近李白原作,而目前流传较广的版本则是后人收录选本时修改的。

文章图片1

古诗有不同版本很常见

马东瑶教授表示,古代文学传承千年以上,载体经历了从抄本到刻本等不同形式的变化,出现异文是难以避免的。其中一些已经搞清楚原委,譬如李白的《静夜思》,又或者王安石《泊船瓜洲》,早年这首诗的第三句是“春风又绿江南岸”,后来诗人自己改成了“春风自绿江南岸”。但也有很多问题还没有解决。例如王之涣《凉州词》,第一句是“黄河远上白云间”,还是“黄沙远上白云间”、“黄沙直上白云间”,甚至这是不是第一句,目前都还没有定论。

在马东瑶教授看来,一般编教材的专家和编辑选择了哪个版本,学生们背诵的就是哪个版本,“难以一句话说清楚是不是背错了。”不过她也表示,大家在学习教材选录版本的同时,也可以通过各种“识典古籍”等平台了解诗作的其它版本。以比较的视角进行多角度思考,反而会更深入地理解不同版本在艺术表现、情感抒发和文化内涵等方面的优劣,能更好地锻炼自己的思维能力。

对比中更能发现诗句韵味

文章图片2

此前在参加短视频版《唐诗三百首》录制时,马东瑶教授详细介绍了后人将《静夜思》中“月光”、“山月”逐渐改定为两个“明月”的原因。

马东瑶教授介绍,体例严谨的律诗往往不允许用语重复,但李白的《静夜思》是一首五言绝句体的乐府。而乐府民歌的语言往往不求雕琢,追求清新自然,常常会有一些相同的语辞往复出现,形成一种回环的韵味。目前流行版本中的“明月”,正是从汉乐府沿用来的经典意象。在传统诗歌中,“明月”往往具有在皎洁月色下兴起某种情感的意蕴,并且这种意蕴比“山月”体现得更为明显和典型。

马东瑶教授讲解说,诗歌第一句中,用“明月”取代“看月”,也有它的道理。“看”是一种有意识的动作和过程,改成“明月”后,第一句取消了动词,弱化了“看”的感觉,才会有第二句的“疑”。诗人前两句通过半看半疑的铺垫,营造了满目清辉的场景,给人清冷孤寂之感;后两句从人们望月思乡的常情中提炼出最触动人心的一刻,作了最单纯的表述,因而能引起最广泛的共鸣。“最高妙的诗常常具有最单纯、最天真、最概括并且最富于启示的艺术本质,正是在这一点上,《静夜思》成为千古名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