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闲谈 戴氏心意的练法

 小山 爱 2022-11-03 发布于山西

闲谈  戴氏心意的练法

    首先说明,仅仅是“闲谈”,您认为对,就对;错,就错。真的这是无可考究的事。我呢,仅从在和平年代,如何养生的角度来“闲谈”而已。

   一.  我们练每一个动作时必须先有意识,也就是意识要先于动作。心意心意,心中所想,意之所到。没有意识,谈何心意?

    比如“桩功”,双手俯掌徐徐上提关元穴、神阙穴附近时,必须先有上提的意识。当神定心宁之时,随着整体身法的收束,要先有下落的意识,然后两手再慢慢下、翻转。意识与动作要配合上,每一招每一式都是如此。

   这种意识引导动作的练习练久了,练拳者就会进入一种境界:在夜间,四周静悄悄的,你全身心地投入练心意拳,乃至所有拳术,意识与动作配合上了,全身感到非常舒服,周围没有一点声音,浑身轻飘飘的,好像你不知为你,也不知累,除了行拳的意念外,其他一切杂念皆无。

    当体内真炁聚集到一定程度时,身体都由他来时换了——成为一种介于有意无意状态之中,很能,那种感觉才叫“浑圆”吧。 

    有些人练传统拳时,意识不能先导,动作与意识分离,这是会影响练拳质量的,甚至严格地讲,您与传统已经相隔离了。 

  二. 腰带弧形运动。  

    练传统拳要以腰为主。内家把它叫做“丹田”,外家也有“拳有九节劲,节节腰中发”的术语。这是练传统拳的人经常说的。其实,就是西洋武术以及其他一些体育竞技运动也都讲以腰为主的。

    比如有一次,我报了跳高的比赛,当时没有运动裤,就借学友的运动裤穿。运动裤的腰里松紧很松,还没去比赛场,试着跳了一次。忽然感觉没有了依托。也没有平时跳得高。

    于是又勒了腰带,才恢复了感觉,也跳出了理想的成绩。

   举重也是,光靠两手臂的力量不行,要靠腰劲。举重运动员的腰带 是很关键的。

   但内家拳用腰跟其他武术和运动的用腰不大一样,练内家拳要由腰带动四肢和身体其他部位沿螺旋形慢慢转动,不是直来直去,每一个动作都由腰来带转,使腰身与脚手的动作有机的联在一起。

   试看戴氏心意的磨镜摩镜:“磨镜摩镜”的动作的完成靠丹田左右上下转动带动身体、继而腿与胳膊、手,左右上下螺旋形转动,带动腿的抬、收、伸、展、放,在丹田的主宰下,全身各部位都在做螺旋形运动,浑然一体。

    不能只动四肢,不动腰,或腰手分离。

   我们再以“双把为例说明:抽是腰带双手向斜上放旋起;丢,是丹田催腰,催胸,胸催膀,膀催臂,臂催膊,膊催手,带着旋转之劲道,如丢毒物丢出去。总之,在腰的主宰下,上下才可贯穿一  

   在腰带动四肢运行时,我们必须贯彻“劲以曲蓄而有余”的要求。内家拳的动作没有直来直去的,曲蓄有余,在使用时才能够灵活。

   一旦直了,劲就用完了,会僵滞,易受人制。所以练内家拳时,腿、胳膊、手都不能是直挺挺的,要有一定的弧度,但又不是软塌塌的,软塌不是含蓄,也不圆满、没有气势。 

    初练戴氏心意桩功就讲“钉、顶”。“顶”本身就有挺的内劲在里边。“曲挺”二劲合二为一,矛盾的统一体。 

     练内家拳时,腰带弧形转动,速度必须快慢均匀,打一套拳,从头到尾,要式式均匀,不是只某一个动作或一组动作均匀。动作均匀,一动无有不动处,上下也就相随了——所谓的外整内应大约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第三.  眼要平视,看到手,但不能死盯住手。  传统拳有手、眼、身法、步的传统要求,眼法在练传统拳时很重要。练拳时,眼必须看到手,但不是死盯着手。眼要随意念转,看到假想之“敌”后,眼神要平视出去,切忌板滞和四下野顾。久而久之,心意自然坚韧不拔。据说,高手比武,看一眼,其实高下已分,到结果。至于其他,只是有个交代。(至于战场,那是另一回事,起码有弓箭掩护,也就是战场是综合素养,不是单打独斗的事)因此,眼的修为很重要。(未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