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体检发现脾脏占位,有可能是什么呢?

 懒散的向上 2022-11-06 发布于浙江
作者 / 傅巧敏
单位 / 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病例回顾

患者陈 XX,女, 52 岁,以体检发现脾脏占位 1 月余 为主诉就诊,来我科行肌骨超声检查。

查体

腹平坦,无腹壁静脉曲张,脾脏轻度肿大,肋下可触及;腹肌软,无明显压痛及反跳痛。

超声所见

脾脏体积增大,形态不规则,下极可见近等回声团块,大小约 8.6 cm×6.6 cm ,呈类圆形,边界尚清晰,内回声不均,可见少许血流信号(见图 1-2 )。

超声提示

脾内实性团块,建议增强影像学检查。

图片
图 1 脾脏血管瘤二维图 星型示肿块
图片来源:作者提供

图片
图 2 脾脏血管瘤彩色多普勒图 肿块内可见少许血流信号
图片来作者提供

术后病理

(脾脏)符合海绵状血管瘤。

病例讨论

脾脏肿瘤的发病率较低,其中良性肿瘤发病率大概为 0.14% ,血管瘤是较常见的良性肿瘤之一。多数脾血管瘤患者无明显的自觉症状,多因体检发现或患其他疾病辅助检查时偶然发现。

流行病学

脾脏血管瘤好发于 20 ~ 50 岁;好发于男性;单发病灶更常见。

病理表现

脾血管瘤中,海绵状血管瘤的发病率最高。

大体标本切面观呈海绵样,镜下由扩张的薄壁大血管组成,管壁为扁平的内皮细胞,腔内充满血液,但血流速度缓慢,这是脾血管瘤典型超声表现的病理基础。当瘤体增大,或瘤体内血窦形成,出现出血坏死、囊性变。

超声表现

脾血管瘤可分为高回声型、低回声型、实性为主型、囊性为主或囊性型4种类型。

典型的脾脏血管瘤的超声表现与肝血管瘤相似,多表现为单个或多个边界清晰的高回声结节/团块,边界清楚,边缘欠光整,瘤体内回声欠均匀,其间可有回声较低的不均匀圆点状或细管状结构,部分可见周围血管进入病灶边缘裂隙现象,彩色多普勒显示小的血管瘤较难显示血流信号;大的肿块可见少许血流信号,也可表现为团块周边有绕行的动脉和门静脉,肿块内未见明显血流。

超声造影

典型脾血管瘤的超声造影表现类似肝血管瘤,增强早期结节周边环状增强,造影剂逐渐向病灶中心充填,而较小病灶呈现整体增强,至增强晚期所有病灶均呈高增强,增强强度高于脾实质。

鉴别诊断

血管瘤应与以下疾病进行鉴别。

(1) 囊肿

脾最常见的良性病变,包括真性囊肿、表皮样囊肿、假性囊肿、包虫囊肿,一般呈无回声,边界清楚,壁薄光滑,内部透声好或差,部分囊肿内可见分隔,包虫囊肿可见「 囊中囊 」表现,一般无明显血流信号,部分囊壁上可见少许血流信号。而脾血管瘤较少表现为无回声。

(2) 淋巴管瘤

脾脏淋巴瘤可分为囊状、海绵状、混合型三种类型。

囊状淋巴管瘤表现为囊性包块 , 且囊壁及分隔较粗大 , 多数囊内可见密集点状中等回声,随体位改变可见点状回声上下翻动。CDFI :囊壁及分隔上可见少量点状及短棒状血流信号。

海绵状淋巴管瘤超声图像表现为不均质中高回声团 , 边界较清,内回声不均,呈蜂窝状改变。CDFI :其内部血流信号不明显。

混合型则兼具两者超声表现。有时候血管瘤与海绵状淋巴管瘤较难鉴别。

(3) 恶性肿瘤

以脾脏淋巴瘤最常见。淋巴瘤可分为弥漫型、粟粒结节型、结节型和混合型。

弥漫型淋巴瘤表现为脾脏的肿大;而结节型淋巴瘤常表现为极地回声的结节,边界清楚,内部回声较均匀,有时结节型淋巴瘤可表现为稍高回声结节,与血管瘤的鉴别诊断点主要是血管瘤内部回声不均匀,颞部可见筛网状或细管状回声。

超声对可清晰显示血管瘤的大小、边界及血供情况,在术前检查可为手术治疗提供依据。结合病史,必要时超声造影有助于提高血管瘤的诊断准确性。
参考文献:
[1] 王萍,刘健,岳文胜,罗玉群,李祖坤,何娇.脾脏血管瘤的超声造影表现及鉴别诊断[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8,10(10):67-69.

[2] 陈志奎,张秀娟,钱清富,吴宇卉,叶琴,薛恩生,林礼务.脾血管瘤的超声分型与诊断分析[J].中国超声医学杂志,2019,35(01):84-86.

策划 / 苏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