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立冬最应该养这个脏器,可固阳气养精血,养好它就是养好全身

 百草益寿 2022-11-07 发布于辽宁

中医认为立冬之后,阳气将潜藏起来,而阴气盛极,人体应该扶正气、祛邪气。应调节阴阳平衡,伏藏体内血气,不可以过度劳作,使阳气流失。立冬时节要顺应自然界冬季收藏的规律,养护这个脏器,可以敛阴护阳,扶正祛邪

立冬最应该养护的,就是肾脏。《黄帝内经·六节藏象论》记载“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其充在骨,为阴中之少阴,通于冬气”,体质阴阳平衡的根本就在于肾脏的调节

立冬 · 调肾之阴阳

立冬养肾,既要补肾阳,也要滋肾阴。冬季寒冷,寒为阴邪,容易伤肾阳,肾阳主全身之阳,肾阳损则全身阳气不足;寒冬干燥,肾脏津液不足,易至肾阴虚,肾阴衰则全身之阴衰竭。所以,立冬养肾实则为护全身。

首先看看你是肾阴虚还是肾阳虚?

肾阴虚:失眠多梦,头晕耳鸣,体型消瘦,舌红少津,潮热盗汗,五心反热,大便干结,齿松发脱。

肾阳虚:筋骨萎软,久泻不止,夜尿频多,身体浮肿,面色发黑,下肢畏寒,精神萎靡,头晕目眩。

立冬 · 一叩一揉,养肾之阴阳

叩齿——养肾阴

方法:

立冬时节,每天早晚刷牙之后,轻轻叩齿36次,会感觉口水增多,后慢慢咽下唾液。

空口咬牙进行叩齿,可以促进唾液分泌,唾液由肾精运化而生,沿少阴肾经到舌下,分泌津液。叩齿动作不仅可以敲打肾经,还可以养肾阴,滋养肾之精气

揉耳——养肾阳

方法:

1、用拇指和食指捏住耳轮,沿耳轮上下来回搓揉;

2、用食指指腹按压外耳道开口上方凹陷处,此处有肾反射区,按压摩擦感觉发热为止;

以上两种方法,可在冬季每日依次进行按揉。

《养生方》记载“以手摩耳轮,不拘遍数,所谓修其城郭以补肾气”。耳为肾之窍,耳部是六条阳经经脉的汇聚之处,经常按摩耳朵可以起到健肾养身的作用。按摩刺激耳部的肾反射区,可以起到增肾阳的作用。

立冬·两碗粥

一碗滋肾阴一碗补肾阳

滋肾阴——黑芝麻红枣粥

做法:

1、黑芝麻小火炒香研磨成粉,粳米淘洗干净,红枣去核切开;

2、锅中加入1500毫升冷水,放入粳米和红枣旺火煮沸,改用小火熬煮;

3、待米粥烂熟,调入黑芝麻和白糖,稍煮片刻,即可食用。

《本草新编》认为黑芝麻有“补肝肾,养五脏,乌须发,润肠燥”的功效;红枣调脾胃,益气血,可增加黑芝麻滋肾阴的功效。立冬食补黑芝麻红枣粥,可以缓解初冬因肾阴亏虚造成的五脏虚损,皮燥发枯,肠燥便秘等症状。

补肾阳——栗子粥

做法:

1、将栗子洗净,切口。放入开水煮2-3分钟,剥去壳膜;

2、锅中加入适当清水,放入粳米,煮沸后文火慢煮,加入栗子,煨烂成粥;

3、加入适当冰糖融化后即可饮用。

栗子又称肾之果,《本草纲目》记载“栗实益气,厚肠胃,补肾气”。栗子具有健脾益肾,强健筋骨的功效,尤其适合肾阳虚症状的人。入粥入菜能发挥其补肾助阳的作用,是适合立冬补肾阳的佳品。

立冬过后还要注意藏精,所谓“冬不藏精春必瘟疫”。顺应时节的变化遵循立冬养生习惯,才能更好的帮助藏肾精,固肾阳。

立冬·养肾习惯

衣帽穿着

衣着过少则寒邪入体,耗损阳气;衣着过厚则汗孔开泻,阳气不得收藏。立冬时节处于初冬,最好以舒适、不出汗为宜。主要要保护好头部、脚踝、肚脐、后腰。以此来保护肾阳。

起居调养

立冬过后要遵循早睡晚起的养生法则,这里的晚起并不是睡懒觉,而是等到太阳升起时再起床。保证充足睡眠,利于阳气潜藏,阴精积蓄,这样才能更要的养肾气。

饮食调理

立冬过后要进行“冬令进补”,使营养贮存于体内,从而扶正固本,增强免疫。要多吃时令蔬菜和水果,如白菜、萝卜、山药、柑橘、青枣、柚子等。另外,饮食上可以适当增加“补肾”食物,如腰果、核桃、红薯、南瓜等。

参考文献:


[1] [明]李时珍,《本草纲目》

[2] [清]陈士铎,《本草新编》,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8年

[3] 李志敏,《二十四节气养生经》,天津出版传媒集团,2015年

[4] 迷罗,《24节气养生法》,江苏人民出版社,2010年

[5] 卢祥之,《养生食疗宝典》,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年10月

[6] 沈自尹,肾阳虚证的定位研究,《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1997年

[7] 赵鸿君,四时养生之冬季养肾篇,《侨园》,2015年

关注健康 关注百草君

觉得不错 留个

点击关注👇不错过精彩内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