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把唐朝讲给你听——走向盛世(67)

 陈德龙k60ofaux 2022-11-07 发布于安徽

[67]

无论如何,李林甫是身败名裂了,通过这一起案子,杨国忠基本肃清了李林甫的流毒,掌握了朝政的全部大权,彻底立起了自己的权威。如前所述,既然李林甫的党羽被踢走了那么多人,空出来的萝卜坑自然得有人来填,于是杨国忠奏请皇帝,开展了大规模的官员选拔工作。

天宝十二年(753年),春,正月,工作即将开始,右相杨国忠和左相陈希烈一大早就手拉手来到了尚书都堂(办公厅),给事中(门下省负责审核的官员)和各部司长早已经全员到齐,恭敬地等候右相大人的指示。果不其然,杨国忠在位子上坐定之后,得意洋洋,翘着二郎腿,给大家下了命令:

“今天左相在这里,给事中也都在这里,咱们就开始吧。”

一声令下之后,大家开始各负其责,在两位宰相的注视下唱注选人,读一个名字,杨国忠点一下头,这人选就算定了,然后再继续下一个,如是往复,工作紧张繁忙,进展神速有序。

在唐朝的历史上,选拔官员历来是一项十分繁琐的工作,需要长时间组织考察,综合比较,还要有门下省来审核把关,往往要好几个月才能完成,号称“自春及夏,其事乃毕。”这不是说管事儿的人就喜欢拖时间、磨洋工,不想给人提拔,而是人事工作本来就马虎不得,也急不得。“为政之要,唯在得人”,是唐朝经典《贞观政要》中的一句名言,你要用不好人,在地方就害了地方,在中央就害了中央,那对朝政的影响将是致命性的。对这样的工作,无疑是应该慎之又慎的。

而杨国忠却在这项工作中亲手缔造了一个记录:一天。

前前后后,加起来不到一天,官员选拔工作就算完成了。

之所以有如此高的效率,完成了从几个月到一天的飞跃,当然不是杨国忠具有过目不忘的本领,对各级官员的政绩、才干和外表了如指掌,仅凭名字就可以择优录取,分配岗位,而是因为他基础工作做的扎实。

在这项工作中,杨国忠秉承了一个十分坚决的原则——亲疏有别。

跟自己亲信的,提拔;不熟悉的,去坐冷板凳。

其实对这件工作,杨国忠早已做到了心中有数,在好几天之前,他就把负责日常人事工作的官员叫到自己家里,一早把名单内定好了(乃遣令史先于私第密定名阙

至于唱注选人,不过是走一个形式而已。

这样的吃相有多难看相信我们已经无需多言了,哪怕李林甫那么自私专权的人都没敢这么干过,而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杨国忠还在事后收到了一块碑,褒扬他干部选拔工作做的好,这块碑来自于他当年的恩人,现在的马仔鲜于仲通。

李隆基当然是完全不了解内情的,听说以后还真以为杨国忠工作干得好,竟然在百忙之中亲自审阅了碑文,批准在中书门下前面树立,然后鲜于仲通又大献殷勤,专门找人用黄金填充了碑文。

一顿操作猛如虎,朝中主要官员很快就基本换上了杨国忠的人。早已贵震天下的他此时更加震天动地了,要是在朝中跺一跺脚,恐怕唐朝的政坛就得发生大地震。

自李林甫死后,笼罩在大唐朝廷上十八年的阴影便开始渐渐散去了,大家伙就都松了一口气,以为黑暗的岁月要熬到头了,可算要重见天日了,可谁也不曾想到,大家很快又惊奇地发现,期待已久的天日并没有到来,抬头看天,黯淡无光,灰蒙蒙一片,岂止是没有天日,好像连雾霾都要出来了!(注:空气质量严重污染,建议发布红色预警)

这原因可以用一个俗语来描述——一蟹不如一蟹。

杨国忠的时代并不比李林甫强,反而变得更差了。

跋扈宰相

客观来说,杨国忠并不是一个十足的蠢货,虽然政治水平一塌糊涂,理财工作倒还干的有模有样,从没有给朝廷拖后腿,不说别的,光把那四十个官职使职的职权琢磨清楚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而李隆基那么精明的人,也断不至于让一个蠢货来给自己搞财政。

但理财工作和政治工作是不同的,要让杨国忠当宰相,就是彻头彻尾的德不配位。

他为人轻浮,举止轻佻,喜欢颐指气使,动辄就对人吹胡子瞪眼,完全没有宰相的风度,还特别刚愎自用,听不进不同意见,总以为自己天下无敌,就自己最聪明。他能走上今天的位子可以说纯属靠着运气、侥幸和背景,跟自己的能力关系不大。而一旦走上了自己不能胜任的岗位,那飞扬跋扈,浅薄无知的脾性就开始表现出来了。

表现之一

杨国忠的大儿子杨暄,是一个特别随爹的人,游手好闲,不学无术,学习成绩相当差劲,后来参加朝廷开办的明经科考试,他毫无悬念的没有及格。

当时主管考试的官员是礼部侍郎达奚珣,了解到情况以后,他心里很是纠结了一番,要是不录取吧,恐怕会得罪宰相大人,可要是自作主张给过了,又怕人家要面子,不想让人背后说闲话。于是他灵机一动,派儿子达奚抚去找宰相大人,探一探口风。这也算是既卖了他人情,又不会伤他面子。

在杨国忠上朝的路上,达奚抚拦住了他的去路,叩马禀明:

“相公的儿子没有考中,但是父亲让我转告您,绝不会让他落选。”

按说达奚珣这事儿做的也算仁至义尽了,表态也表得很坚决,您怎么说我就怎么做呗,只不过要您一句话而已。然而事情却出乎爷俩儿的意料,杨国忠在马上眼睛一瞪,怒骂起来:

“我儿子何患不富贵,还用得着你来卖人情!?”(我子何患不富贵,乃令鼠辈相卖?)

说完便扬鞭策马,决然而去,只留下达奚抚在原地惊得目瞪口呆,半天没缓过神来。

听了儿子回来的描述之后,达奚珣也是叹息了老半天,人家有权有势,哪能跟他们讲道理?说到底达奚珣也是个没原则的人,最后还是给杨大公子列入了优等。而这位不学无术的杨大公子被录取之后,没过几天就升迁到了礼部侍郎(副部级)。

表现二

某年上元之夜,皇帝的女儿广宁公主和驸马一起去街上赏花灯,两人并肩骑马,边走边看,十分高兴,不料走到西市门的时候,小两口遇上了杨家人的队伍。

两个家庭都很有背景,互不相让,都要先从门下经过,于是起了争执。杨国忠家的人是比较猛的,一个家奴率先发难,一挥鞭子,抽向了公主的脸颊。公主闪避不及,一个侧身,摔落马下。驸马看到公主摔到地上,慌忙下马去扶公主,冷不防觉得身后一凉,背上也挨了一鞭子,急忙用身体护住公主,却不想人家还不住手,自己又结结实实挨了好几下。

就这样挨了一顿臭打,小两口儿心里实在咽不下这口气,想想自己金枝玉叶的身份,怎能这样受人欺负,于是事后公主便去皇帝那里哭诉,说自己被杨家的人打了,父亲您可一定要给我们做主。万没想到,皇帝的做法却是和稀泥,他下令杖死了家奴,同时也给驸马免了官。

无论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如何,我都认为,杨家人的做法是有问题的,因为他们既没有避免矛盾的发生,也没有把矛盾扼杀在萌芽状态,反而不知进退,放任矛盾发展,把事情彻底闹大了。

其实奴仆的行为就是主人的外化,如果没有主人的纵容和包庇,他们是绝不会放肆到敢去打公主和驸马的。

而作为杨家人的顶梁柱,杨国忠最应该对这起事件负责任。如果这件事发生在李林甫身上,那是绝对不可想象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