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柳. 天山. 砚边絮语  | 张俊杰·艺海拾贝

 结庐作伴 2022-11-09 发布于四川

图:堆糖

高尔基说“文学是人学。”在<文学写照>一书中,他以多彩的健笔,给列宁、托尔斯泰、契科夫等历史人物留下了生动的剪影,而对于安德列也夫的回忆,更是绘声绘色,剖出对方的灵魂,呈现自己胸襟,像浮独雕一样凸显,读来久久难忘。

看来,性格决定人的行为,加上机遇(包括时代、国家等大环境和生活地点、周围人物、风俗习惯、教育环境等小环境)便是文学写作的素材;亿万人的经历和杰出社会活动家的言行也是历史,更是文学写作的题材。为此,一直无法相见却彼此神交很久的散文写作高手“江柳”大姐,两篇散文与一幅摄影图片引起我极大的关注——《汉水情》与《远去了的江边柳林》以及女儿婚宴摄影的汉江老河口市夜景之图。

无论是大姐在上述散文中,记载的“一江甘泉水,两岸芳草地,柳动白云拂,鱼翔鸥鹭飞” 旧诗作,还是“不少老河口人,为什么宁愿守着汉江河过穷日子,也不愿意出去打工。因为汉水已深深地融入他们的血液和心灵,已经成为他们的一种生命和精神”的新感慨,都可以证明大姐不仅文笔优美,心地善良,而且对于故乡地域文化有着难以割舍之情谊。比如:“时光匆匆,岁月无情。转眼二十年多年过去了。站在昔日的河堤上,那座承载了许多人多少欢乐,多少幸福的柳林,已消逝在河水里,既是百年老根也正在一点点销蚀为沙泥。河堤东面水塘菜地,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就连过去芳草铺盖严实的河堤,现在也穿上坚硬,冰冷的水泥外衣。不由得让人顿生沧海桑田,恍若隔世之叹。远去了的柳林,已成了人们的印记,已成了人们的梦影”,这段游子之文,将现代城市建设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之矛盾用散文笔法写出来了。柳树林这个曾经被老舍先生写过,并且住过之地,如今被茫茫无际的江水吞没,岸边这花灯初照的夜景取代了抗日战争期间聚集无数中华优秀儿女文人大家老舍、姚雪垠等居住的四合院子,甚至“城市向上、生活向南”的口号,取代了那时候文人墨客留下的壮丽诗篇,似乎市场经济下,“一切向钱看”成为了时代的主旋律?!

回忆性的散文写作本无定格,大抵都是对经历的一种再现,真实第一,抒情次之,而书法以及配文诗词却更可以反映出“文学是人学”这个课题。比如:一幅自由体《家和万事兴》以及配文“齊心協力促和諧,一心一意謀發展。國泰民安享太平,家殷國富萬事興”,将地处新疆阿克苏市,一个在长期的书法研习中,结合隶体,楷体、碑体、马体(燕体)等特点,加入自己的书法元素,创作出独具匠心的书体,人称“贺杨书体”的著名书法家贺杨,艺名:天山的赤子情怀,摆在了我们内陆读者面前,细看其端庄,俊秀,大气的行草书法作品,以及这滚烫的诗句,是否让我们领略出戈壁滩上正是拥有无数个爱国、爱家、爱新疆、爱太平的“天山”式优秀儿女,新疆的恐怖分子才无法阴谋得逞呢?也正是这位可敬的书法家早上与我通话中,告知他的父辈依然是湖北人,而且与我亲二舅一样是支援边疆的老军人,通过短暂地对话,我感悟的出对方涵养深厚,骨子深处流淌着一颗诚挚而又火热的心……

戈壁滩上,风暴中心地带,竟然孕育出一位书法家,而且其字体犹如模样千奇百怪,分外壮观的沙石林,更似一幅幅雕刻、一幅幅油画,在挚友“天山”心中涂抹着浓重的色调:《家和万事兴》这便是我们戈壁之魂!

时代在前进,身处小城老河口的我嗜好也随之变迁。仅仅写写身边小事,儿女情长,远离时代风云,不见世态的野花,已经无法满足我的雅好了。于是乎,与新疆挚友“天山”通话结束后,上午依然去地摊子边喝大碗茶,边品味著名作家曹雁雁赠我的长篇历史小说《大清相国周祖培》,几乎一口气从第五章一直阅读到第十二章,印象最深刻的是挚友写故土河南商城地域文化(戏曲、对联、风俗景观)等让人千读不厌,而且受益很深。比如:用白描手法将商城酷暑的“寒泉”与冬天的“温泉”以及民间“风干羊肉小吃”、“白莲教武术隐身高手武功”、“昆曲与地方花伞灯戏曲”等,写得极富有情趣,让读者在看到大清广阔的历史背景中,又通览了商城几千年栩栩如生地厚重地域文化知识,这一切似乎没有说教与罗列历史资料痕迹,更没有杜撰历史人物之嫌疑,让读者读后感到很符合那个时代的生活逻辑,简直像放电影镜头一般引人入胜,尤其“二舟同行,撸速(鲁肃)不及帆快(樊哙)”与“八音齐奏,笛清(狄青)不抵萧和(萧何)这副对子,反映出挚友曹雁雁深厚的国学知识以及对于历史掌故的谙熟程度,这个正德年间前朝武状元出对子硬是让《三国演义》卷首词作者的杨慎(文状元)当场难住,直到十八年后才对出下联的典故,被挚友融入相国童年趣事之中,足见一个作家要是离开深厚的学识以及对脚下土地文化的掌握,是无法写出让读者满意的作品来的,这就是真正作家与一些脱离现实生活,却媒体走火的“所谓的作家”之别吧!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与上述挚友作家酷似之处,边塞另外一个书法家知己雷波的博文《砚边絮语(一五三)》以及行草书法“(原创书法)长空浩天常吟月,白日临池勤学书(四尺)”,也从另外一个侧面印证“真”对于艺术的重要性。对于这幅犹如惊蛇走虺,骤雨旋风,非等闲之辈而所能为佳作而言,足见知己“手勤、足勤、眼勤、耳勤,勤学、勤问、勤思、勤练”,以及“多看、多临、多想、多用”的艰苦耕耘历程,更重要的是《砚边絮语(一五三)》中两段话:“人生就像一只储蓄罐,你投入的每一分努力,都会在未来回馈于你”与胡抗美先生说:“不能因为沃兴华大众看不懂而要求沃兴华改变什么,而要提高大众的审美。对于襄阳老乡全国书法协会副主席胡抗美先生而言,我们之间很是亲戚,尽管相互没有谋面,但是他对于书法艺术事业的贡献,我早有耳闻,如今对他这句感言更是深有体会:“曲高和寡”自古使然,谁也难以逃脱这个艺术怪圈。问题是博友雷波却像上述挚友们一般,不管其他同行评价如何,而是潜心苦练书法技术,如实反映书法全貌,言之有据不说,而且临池不辍,楷法作行,行中见楷,不拘不纵,潇洒自如,以静制动,动中求静,用身心、用翰墨,尽情尽意地挥洒艺术,让读者享受无尽的艺术魅力!

鉴于,家务关系,不得不匆忙搁笔时刻,我想说:上述挚友们都是我学习的榜样,他们的成功绝非有惊人的天才,而是靠不懈的勤奋,更重要的是敢于抛开尘世间的人情世故,甘于寂寞,潜心苦练本领所致,更与他们关注一方地域文化有关。对比他们事迹,我们是否该“黑发尤需猛着鞭”呢?!

作者简介:

张俊杰,笔名千里汉江、红盾文秘战士。男,汉族,1971年12月30日出生于湖北省老河口市,1992年大学中文专业毕业,参加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一线文秘工作;1998年在老河口市委从事组织科工作一年;1999年至今一直在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一线从事文秘工作。2003年取得自修武汉大学法学本科学历。迄今一直供职于湖北省老河口市市场监督局,曾被求是理论网、光明网、荆楚网、长城网等十大媒体评为特约时事评论员,网络媒体著名时政评论家。现为襄阳市作家协会会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