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头痛案一则 | 头顶痛 头昏沉 无汗 健忘 阴天重

 赵翘楚中医师 2022-11-09 发布于北京
引子

“这个案例的患者反馈描述得有些意思”,

三个月前我这样写下。

因之有趣,想分享,但医案拖着没写完善,也是个中有些尚未通达。而拖延亦有妙处,期间我又收到了新的反馈。

且此案之中又有一处,与近看的医案、写的文章勾连了起来。正好此文一并写了。

64岁男性,2022/07/04初诊,主诉头顶痛。

这头痛,追溯的话,需回到三十年前十一月的某个雨天,因为气温低,这雨中还夹着冰碴,患者就冒着这般冷雨户外作业数小时,此后便患上头痛。

这头痛的具体特点如下,持续性头顶疼痛,伴随头昏沉,头上就像戴了个紧箍儿,并逐步有了记忆力减退的现象。

他后来告诉我,之前好多年,由于记性差,伴着反应迟钝,因此难以顺畅地与他人互动交流,别人说什么记不住,也不易理解。可见此病不仅带来躯体的痛楚,而且影响到了患者的社交生活

他这个头痛、头昏沉,每遇阴天、雨前就加重,疼痛程度剧烈,但不伴有恶心、呕吐、眩晕等他症,等到雨下来了,疼痛就随之减轻。平日里,头部怕风,外出需戴帽。而若到了真正寒冷的冬天,头痛程度却未见相应地加重。

另外,据之后患者的反馈知晓,患病后,他的头部即使在夏天也是无汗

患者初曾因此就诊于西医,头颅影像检查未见异常,医言无药可用,无奈而提及一法,说吸烟可缓解此疼痛,患者一尝试,确实有效果,自此便开始吸烟,到来诊时吸烟量是60支/日

说到这里,患者自己补充还有反复发作的牙龈肿痛,肿胀明显而痛不甚,吸烟也可缓解此症,我看到患者已有数颗牙齿脱落。患者还有皮肤红疹瘙痒,每于阴天、潮湿闷热时发作,使用抗过敏药可缓解,这个病症也有20年了。

纳眠便无殊。

舌淡紫,根苔白厚,两脉弦,两关脉大。

我考虑这是一个寒湿头痛,又因病久而有痰瘀阻络,故合用吴茱萸汤、半夏白术天麻汤、封髓丹化裁,再加活血化瘀药,一诊处方如下(方药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记!):

吴茱萸10g,生姜25g,大枣30g,党参15g,天麻15g,白术30g,清半夏15g,陈皮15g,茯苓10g,炒蔓荆子10g,砂仁5g,关黄柏6g,甘草10g,红花5g,燀桃仁15g,川芎15g。5剂,水煎,早晚饭后半小时服用。

下面就到了有些意思的反馈环节。

服药前2两剂,头颈部热感持续5-6小时,头怕风消失,后3剂药,头颈部热感持续2小时,头痛消失,腿痛减轻(初诊未诉腿痛)。效不更方,再进5剂,服后反馈头部已能正常出汗(初诊未问及汗出情况)。

实际上,如果单从吴茱萸汤方证而言,此案用之总觉得并非十分熨帖,只是登时想到了。后来再思忖,羌活胜湿汤或许更为的对,也说不准。

但若要从治疗结果而言,疗效倒是很明确的。有趣的点就是,患者病症的解除不是默默的,而是呈现出显著的反应。

我们平常用热药,不见得每次都会见到明显反应。这个寒湿外邪所致的头痛,用了温通的热药,患者服药后就出现患病局部的热感,热感过后则病症解除,局部感觉(怕风)和功能(无汗)也得到恢复。

我当时以为,啊,原来这就是用对了热药(吴茱萸汤)可能会出现的反应。

但后来的反馈告诉我,也可能没那么简单。继续来看。

由于头痛之症已愈,患者说自己多年前摔倒致左侧臀腿痛,又积极要求治疗此症。三诊就主要以活血化瘀补肾之法治之,处方如下(方药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记!):

川牛膝30g,熟地黄30g,关黄柏6g,甘草10g,胡黄连6g,肉桂10g,砂仁6g,川芎15g,红花5g,燀桃仁15g,细辛6g,蒺藜12g。7剂,水煎,早晚饭后半小时服用。服后反馈头已无不适,记忆力明显改善,牙痛、臀腿痛减轻。

因为没有面诊,后面基本就以此法治疗,药物只略有加减。治疗下来,痛腿痛还余下个三四成,皮肤红疹瘙痒程度减轻,但仍在阴雨天发作。牙痛已经许久未发作过。

这个患者,我只在初诊时见过一次,由于一些特殊情况,后续只能在线上交流。患者服药后脉象定有变化,又有治疗主证的改变,这种情况使我产生一种脚踩虚空、缺乏抓手的感觉。

看病,要形成诊断并依此处以方药,需要大夫在医学规则下,根据所见所闻所触所感,在内心描摹一幅患者的画像,形成对于患者的“医学印象”。

艺术创作,哪怕是远山淡影、落日余晖,依稀的感觉也可由此生出一番演绎。

而看病却不同,需要足够的信息,才能于胸中成此时此地之竹。而且我们不但要掌握当下信息,还要溯往者追来者,更像是要形成动态的影像。

哎总之意思就是说,看病不要只图眼下方便,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不要太久都不面诊。

到2022/09/23再电话沟通,根据患者皮肤红疹瘙痒,仍余留有臀腿疼痛,此外小便气味重,便改以活络效灵丹合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加味治疗。处方如下(方药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记!):

牡丹皮10g,丹参30g,当归12g,没药6g,乳香6g,麻黄6g,连翘15g,赤小豆30g,桑白皮15g,炒苦杏仁10g,生姜15g,炙甘草6g,大枣10g,绵萆薢15g。12剂,水煎,早晚饭后半小时服用。

下面就是拖延之后才来的有趣反馈。

患者说初服此方的前3日,在服药后2小时感到臀腿疼痛之处发热,之后臀腿疼痛又有了明显减轻。

服完12剂药后,臀腿平日已无不适,只在阴天时才会出现轻度疼痛。小便气味恢复正常,皮疹也有减轻,但不似臀腿痛变化之显著。

听到之前患者反馈的头颈热感,我觉得有趣并感到合理。而这次的服药反应却实在我的意料之外。

虽然说这药里的麻黄、生姜均属于温热性质的药物,但却还是会让我思考,这热感是否就真的是热性药物所带来的。答案不见得是。或许只是病所恢复正常,局部较前发生了改变而带来的一种感觉而已。存疑继观


另外,此患者牵涉出了一个烟草的问题。当患者补充时,我就想起了另一位患者,也是烟龄几十年。

那位患者跟我讲他不能戒烟,原因是每一戒烟,紧跟着来的就是牙龈肿胀,接下来必然要脱落一两颗牙齿,然后只能以重新捡起烟来作为结局。

现代人吸食的多是卷烟,烟是经过口腔进入的人体。那烟中的物质改变口腔环境,损害口腔组织,这是必然的。牙周病、口腔癌都与吸烟具有相关性。

也许患者是被自身感觉迷惑,颠倒了因果?正是由于长期浸淫于烟雾,口腔组织不断受到损害,而牙周组织本身处于慢性炎症过程中,长此以往,牙齿松动脱落是早晚的事情。

那从中医角度去看待,烟草具有如何性质呢?既然这次又让我想起来了,就得查一下本草文献中烟草的记载了。相关内容独立成篇有些少,就直接附在此文之后了。

有关烟草的认识,《药林外史》里大约有正反面一页书的内容,概述了文献中所载。这书现在应该很难买到了,我之前买的就是本二手书。

若要择一本草来看的话,《本草纲目拾遗》的汇总比较全面,其“火部”中的“烟草火”“烟梗”“烟叶”“烟杆”“烟筒中水”“烟筒头中煤”“鼻烟”“水烟”,均是与烟草有关的。而医学著作里,《景岳全书》也值得一看,烟草载于其中的《本草正·隰草部》。

据目前已知文献,一般认为烟草是在明代万历年间进入我国闽广地区。而这等“奇物”,等到其“害”展露爪牙时,它早就以其“效”与“利”征服了中国全域,渗入、缠绕在南北民众的生活中。有上瘾的需求,有利益的推动,在之后就屡禁难止。

《本草正》有一段描述烟草的“功效”:“其气上行则能温心肺,下行则能温肝脾肾,服后能使通身温暖微汗,元阳陡壮。用以治表,善逐一切阴邪寒毒,山岚瘴气,风湿邪闭腠理,筋骨疼痛,诚顷刻取效之神剂也。用以治里,善壮胃气,进饮食,祛阴浊寒滞,消膨胀宿食,止呕哕霍乱,除积聚诸虫,解郁结,止疼痛,行气停血瘀,举下陷后坠,通达三焦,立刻见效”。

生怕引起误解,“功效”二字我还要打引号,因为这个词在日常语言里带有好恶倾向。可千万别觉得我是在变相推崇吸烟。原本在药物学中,我们就将药物的“作用”称之为“功效”,比如麻黄的功效、砒霜的功效,只是一种中性的描述,而不是要颂其功劳。

恐怕同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好多文章在引用《本草正》此段的时候,偏将“诚顷刻取效之神剂也”“立刻见效”二句摘去不录。其实理性看待,这就是在描述烟草作用起效速度之快的特点。实际景岳先生对于烟草性质的描述是很详细的:

“然此物性属纯阳,善行善散,惟阴滞者用之如神,若阳盛气越而多躁多火,及气虚短而多汗者,皆不宜用。或疑其能顷刻醉人,性必有毒,今彼处习服既久,初未闻其妨人者,抑又何耶?盖其阳气强猛,人不能胜,故下咽即醉,既能散邪,亦必耗气,理固然也。然烟气易散,而人气随复,阳性留中,旋亦生气,此其耗中有补,故人多喜服而未见其损者以此”。

但也不得不说,从中可见,在他的时代,虽有疑虑烟草有毒,但又折服于其“如神”之效。总而言之,就是当时对烟草的认识是不够深入、明确和全面的。

其实这也没有什么需要避讳的,人总有认识上的局限性。

到明末清初,张璐在《本经逢源》中讲:“始自闽人吸以祛瘴,向后北人借以辟寒,今则遍行寰宇”。此句虽短,但其实极好地体现出了烟草的性质作用,又看到了当时烟草的流行之广。

到清代的《随息居饮食谱》对烟草的认识就比明代深入了,但可想而知,获悉的代价是“遍行寰宇”的。

《随息居饮食谱》中所录“淡巴菰”就是烟草:“辛温,辟雾露秽瘴之气,舒忧思郁愤之怀,杀诸虫,御寒湿。前明军营中始吸食之,渐至遍行天下,不料其为鸦片烟之先兆也,然圣祖最恶之,而昧者犹以熙朝瑞草誉之,谬矣。卧房卑湿,以干烟叶厚铺席下良,并可以辟臭虫、蜈蚣、蛇、蝎诸虫也”。

《随息居饮食谱》没有明确讲烟草对人体的损害具体为何。《本草从新》中指出“然火气熏灼,耗血损年”。

还有在《本草纲目拾遗》中,赵学敏通过身边实例看到了烟草的害处:“友人张寿庄己酉与予同馆临安,每晨起,见其咳吐浓痰遍地,年余迄未愈,以为痰火老疾,非药石所能疗。一日忽不食烟,如是一月,晨亦不咳,终日亦无痰唾,精神顿健,且饮食倍增,啖饭如汤沃雪,食饱后少顷即易饥,予乃悟向之痰咳,悉烟之害也。耗肺损血。世多阴受其祸而不觉,因笔于此,以告知医者”。

再到后来,《全国中草药汇编》也收录有烟草:“性温,味辛,有毒,具有消肿、解毒、杀虫等功效,主要用于疔疮肿毒、头癣、秃疮、毒蛇咬伤等症,还可治疗项疽、背痈、风痰、鹤膝(包括骨结核、慢性化脓性膝关节炎等)等病,也可用于灭'四害’(钉螺、蚊、蝇、老鼠)和杀虫等”。

看到这里,有些感慨其命运。

实际烟草不过就是这天地间的一种植物,生禀了一些特性。或许作为植物的烟草,本也有成为药材的可能性。虽然具有毒性,但只要掌握好适应症、用法、用量,就能像许多有毒药物一样为医者所用去解病除疾。

而如今,已然没有一个可以脱离“吸烟”行为及其背后产业而存在的、而被认知的植物烟草了。吸烟的“效”“利”为人类所贪图至今,吸烟已经成为全球性的公共卫生问题,对人类健康造成危害。这就将烟草可能的药用路途断送了。

现在了解烟草的性质,是因为烟民太多,就需要知道它对人体造成了怎样的影响;而探讨其作用,只是博物,满足好奇而已。

最后还是担心有人断章取义,要重申一下:吸烟有害!尤其是“一日几十支、一抽几十年”这类的,有大害,这是毫无疑问的。

参考资料

书籍:

郑金生《药林外史》,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张景岳《景岳全书》,王孟英《随息居饮食谱》等

论文:

宓鹤鸣等《烟草的本草考证及药用研究进展》

视频:

Bilibili 《天天抽烟,但烟草的历史和由来你知道吗?听国家名老中医讲》《烟草发展史02:明清时期逐渐繁荣的中国烟草业》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