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书院4  应天书院

 书柜茶室 2022-11-11 发布于上海

应天书院为五代后晋时的商丘人杨悫(que)开办。“学子不远千里而至”、“远近学者皆归之。”北宋政权建立后,实行开科取士。因这里人才辈出,宋真宗皇帝大为赞叹,于1009.3.20正式赐额为“应天府书院”。范仲淹曾来应天书院求学,并在商丘落户,担任应天书院掌学主教。宋庆历1043年应天书院改为南京国子监,成为北宋的最高学府之一,是中国历史上特有的从民办到国子监的典范,对于北宋的政权巩固、人才培养和教育的普及,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应天书院之所以诞生于商丘,是因为这里有丰厚的文化积淀。商丘是先商文明的起源地、汉梁文化的兴盛地。春秋战国时期,闻明世界的儒、道、墨、法四大学派中,道、墨、儒三家的故里均在此地南北不到一百公里,老子故里鹿邑太清宫,距此60公里;庄子故里蒙墙寺,距此25公里;墨子,宋国人;孔子,祖居宋国。

商丘是中华哲学的故乡,是“中国思想史上的黄金时代”的滥觞演绎之所。

范仲淹与应天书院有不解之缘。应天书院作为平台成就了范仲淹,范仲淹同样使应天书院达到了当时思想学术的顶峰。

范仲淹是苏州人,其父范墉原是徐州节度掌书记,英年早逝,家道中落,他素有大志,年纪稍长就离家自立。当时的应天书院已经声名远播,他于1011年,一袭布衣、风尘仆仆地来到了这个向往已久的学府。在这里,他潜心向学,励精图治,甘于吃苦,不慕虚荣,成为当时条件最差,但最勤奋的学生。

当晏殊见到应天书院缺少良师时,便邀聘范仲淹主持应天书院。范在应天书院主持工作期间的几个奏章,也是名垂千古的教育史上的珍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