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练太极拳能收敛入骨,此真正太极劲也

 tjboyue 2022-11-15 发布于四川

太极拳说气,包括呼吸之气(外气)和体内流动之气(内气)。呼吸本来只是生命的一种需要,但是,呼吸会牵动胸背、膈肌、两肋及腰腹肩胯,对肢体运动,对内气聚散,甚至对神情抑扬都会有一定影响,所以,太极拳把呼吸看作是一种动力、一种运动,一种与意念、内气、内劲、动作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运动,认为“吸即为周身气势的收小,为周身之劲的储存、聚蓄的蓄劲过程;呼即为周身气势的放大,为周身之劲的散放、骤发的发劲过程”(郝少如)。认为“吸为合、为蓄,呼为开、为发。盖吸则自然提得起,亦拿得人起;呼则自然沉得下,亦放得人出。此是以意运气,非以力使气也”(李亦畲)。呼吸作为一种运动、一种气力、一种行拳的推动力,与自身重量的运用相互配合、协调一致,与肢体动作相互推动、形成合力。

Image

一、胸式腹式体式三种呼吸相互促进

胸式呼吸就是常人无意识的自然呼吸,是以脊肋胸腔自主开合为动力的呼吸,是生命的基本需要之一,是行拳的内生动力之一。胸式呼吸表现在拳势运行中,肢体是借着吸气时胸腔扩大与胸腹相合之力而提升、屈收、后撤,借着呼气时胸腔收缩与胸腹相开之力而沉落、伸展、前进。反过来说,呼吸是借着肢体升举、屈缩、后撤时有利于扩大胸腔之机而充分吸气,借着肢体沉落、伸展、前进时有利于收缩胸腔之机而深深呼气。这样气与力合,呼吸自然深透,动作自然轻灵。

腹式呼吸又叫丹田呼吸,是通过胸腹开合、膈肌升降,打通胸腔与腹腔的通气管道进行呼吸。吸气时,横膈膜下降送气,小腹气压增大,感觉像是气向下吸入了小腹之内。医学研究发现,横膈膜下降一厘米,肺通气量可增加250至300毫升。呼气时,膈肌上升,小腹内气压降低,感觉好像是气自小腹向上呼出似的。腹式呼吸又分两种:一种是用于静态的顺腹式呼吸。因为静态不需要蓄劲发劲,没有胸腹开合与腰腹升降运动,呼吸之气进出小腹的通道是在体腔中心;膈肌升降部位也在正中,不需要偏前偏后;小腹的状态是吸气时鼓起,呼气时内收,是顺着进气出气而收放的。另一种是用于练拳运动时的逆腹式呼吸。因为练拳时需要蓄劲发劲,胸腹开合,以及前腹后腰有升降舒卷地交替变化,所以,呼吸之气进出小腹的通道就不在体腔正中,而是偏于体腔后部,在贴近背脊腰骶之处,呼吸之气地升降交替与背脊腰骶地升降交替同路行、相一致。膈肌地升降部位也不在正中了,自然地也偏于后半部了。这时小腹地收放与呼吸之气地进出也不相顺,而是相逆了。小腹是吸气时随着蓄劲而上提内收,与胸腰走近、相合;呼气时随着发劲而前鼓下沉,与胸腰相斥相开。这样地逆腹式呼吸就与力的开合蓄发相一致了,就气与力合了。

体式呼吸,是打通肌体各处的内外通气管道,通过肌肤毛孔及窍穴(如涌泉、劳宫、会阴、脐轮、喉头等)进行全身性呼吸。吸气时,好像体外空气从毛孔经肌肉吸进了体内筋骨。呼气时,好像体内之气经筋骨肌肉从毛孔排出了体外。体式呼吸是通过阴松阳松而蓄劲发劲、与力相合的。体式吸气时肢体阴松,即全身从外向内松,处处向着腰腹动,劲力也就随之从外向内聚蓄;体式呼气时肢体阳松,即全身从内向外松,腰腹向着手脚动,劲力也就随之从内向外发放。

胸式呼吸依靠自主神经调节,腹式呼吸与体式呼吸则需要运动神经支配。三种呼吸同频合拍,一吸俱吸,一呼俱呼,形成合力,共同推动意气离心向心和肢体开合伸缩,推动整体的气与力合。

这三种呼吸相互配合,也要通过放松才能实现。就胸式呼吸而言,放松的最好方法是忘记它。胸式呼吸由植物(自主)神经调节,是由生命机能自行控制的,一想它,意念就会干扰它,就会造成它的节奏混乱,影响呼吸的通畅。腹式呼吸要放松上腹部,放松上腹内的横膈膜,任其后半部随着呼吸自由升降,发挥其胸腹内这个气缸内类似活塞的鼓荡作用。还要放松小腹,任小腹随着呼吸自然收放。小腹放松,“腹内松净”,才能“气腾然”,才能有气进出丹田的感觉。体式呼吸要放松全身的筋骨、肌肉、皮肤。皮肤放松了,才有随着呼吸毛孔一开一合的感觉;肌肉放松了,才有气进气出,似有穿堂风吹过肌肉缝隙的感觉;筋骨放松了,才有气收敛入骨的感觉。阴松、阳松,离心、向心,是呼吸的自然动力、基本动力。

二、松领外气呼吸内气聚散运身行拳

肢体内外互通的呼吸之气,与肢体内各部位间互通的流动之气,是相随相济,相互促进的关系。“练习太极拳时,要用外气(呼吸之气)调动内气,使呼吸之气和内气结合起来,再加上意念的引导,调动内气在周身运行。比如,在呼气时,意想命门的内气向肚脐运行,小腹就鼓起来;吸气时,意想内气回到命门,气贴脊背,小腹就内收。在气贴脊背时,内气也是内收的,然后随着呼气,内气向上沿督脉上升,过夹背、肩井穴,达于手指;向下走,内气达于脚下涌泉——这就是太极拳内劲的发放。”(吴文翰)

外气呼吸能够调动内气聚散,内气聚散能带动肢体伸缩,肢体伸缩又能助推外气呼吸。外气呼吸、内气紧散、肢体伸缩,三者相互给力、相互借力、融成一体。

武禹襄先生说:“以心行气,务令沉着,乃能收敛入骨。”“以心行气”就是用心意引导体内流动之气按升降聚散的规律运行。“务令沉着”就是一定要镇定、松静、沉住气。这是培养太极柔韧内劲的关键方法。“乃能收敛入骨”是对行气的质量要求,是指聚气蓄劲时,横向按照皮毛、肌肉、筋骨的顺序放松,纵向按照从梢节到根节的顺序放松,就是上半身“气向下行,由两肩收入脊骨,注于腰间”(李亦畲)。“练太极拳能收敛入骨,此真正太极劲也”(杨澄甫)。合蓄时收敛入骨,开放时也要从骨发出,要“由腰形于脊骨,布于两膊,施于手指”(李亦畲),内气也是横向一层一层,纵向一节一节,从内向外发出去。不但要出入脊骨,而且要出入肩胯四肢之骨。不论气进气出,凡有气经过的地方,都应松到穿骨透肌的深度,都应有麻酥酥通彻全身的幸福感。武禹襄先生接着说:“以气运身,务令顺遂,乃能便利从心。”“以气运身”,一是说让气在身体内流动、运行;二是说以气为动力,推动身体运动,气到、劲到、形到。以气运身要顺遂,要便利从心,关键还是要放松。一是精神要放松,思想上不能主观,意念上不能执着,要给运动神经,给经脉气血,留出足够宽裕的自由空间,以便按照生理运动和心理运动的客观需要,准确变换意气的升降聚散和劲力的开合虚实。二是肢体要放松,要放下、放开、放长,要松得肌肉弹性更好,关节旷量更大,肢体动作更灵活。只有放松,以气运身才能顺遂,才能便利从心,使气与力相合。

放松不外阴松阳松,外气不外一吸一呼,内气不外升降聚散,劲力不外向心离心,肢体不外一缩一伸,所有的都不外一阴一阳。从外向内阴松的同时,外气是吸入,内气是聚合,劲力是向心,肢体是收缩。从内向外阳松的同时,外气为呼出,内气为散开,劲力为离心,肢体为伸放。放松、行气、运劲、动作,都是同性向、同节拍、相协调、相助益,融为一体的。在各尽所能、相互配合的过程中,松是动力,气是载体,力是作用,动是表现,是通过以心行松和以松运身,推动升降聚散的内气运行,推动向心离心的力量产生,推动舒卷收放的肢体运动。在行拳过程中,气载力行,气力一体,气到力到,就是气与力合,合成气力。“气为劲体,劲为气用”。气与力是一个东西的两个方面;从点线面体,节节贯串,满身流动的感觉来说,它是气;从向心离心,蓄发循环,推动拳行的作用来说,它又是力。但气与力又都生于松,松是气与力的根本。所以,在行拳过程中,意念不能侧重于气或力,而应当侧重于松,侧重于阴松阳松循环不息。只要松到位了,气与力不求自有,自然也就到位了。如果练拳老想着怎么行气,就叫“在气”,“在气则滞”,运行就不流畅。如果练拳总想着怎么运劲,就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暗示自己用力,就影响放松。“练拳要放松,不要追求什么内劲、劲力等等,那样会造成肌肉紧张,不利于气血的运行”(曾乃梁),不利于健身养性和技艺提升。

阴松阳松吐纳功,以气运身经脉通;离心向心都是力,气力源头都是松。

关于鞋子尺码,一般是按照正常运动鞋来参照,如果是脚比较大,或者比较胖的,就选大一码的!

物境生活 交易担保 放心买 透气太极拳鞋夏季软皮牛筋底武功鞋 Mini Program

编辑:七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