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CM中国大陆植入突破200例

 DOCTOR干法 2022-11-15 发布于北京
热烈祝贺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中国大陆正式上市以来的全国第200例手术植入完成!
图片
11月14日上午,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导管室内,王景峰教授领导的心内科团队,由陈样新教授和周淑娴教授主刀,完成了心脏收缩力调节器(CCM)中国大陆正式上市以来的全国第200例手术植入。

图片

图片

2021年,在中国完成产品注册

2022年底,在中国植入200例

回顾这项颠覆性的心力衰竭器械治疗手段这一年的情况,一方面说明大量的心力衰竭患者人群迫切需要新的治疗手段来改善症状,延缓生命;另一方面证明CCM这一颠覆性的疗法得到了临床专家的肯定,才能如此迅速并广泛的应用。
患者背景:这位64岁的女性患者反复心衰多年,接受了规范的抗心衰药物治疗,数月前还曾在外院因病态窦房结综合征进行了心脏起搏器植入治疗,但心衰症状控制一直不佳并有加重,近一月反复发作,EF值仅为32%。
图片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王景峰教授、陈样新教授团队,对患者资料进行了全面评估,决定为患者进行CCM手术治疗,这也是孙逸仙纪念医院心内科植入的第八例CCM患者,手术数量在全国居领先地位。

图片

图片

王景峰教授介绍到:慢性心力衰竭(心衰)是各种心脏疾病的严重阶段,中、重度心衰其 5 年病死率为 30-50%,5年存活率与恶性肿瘤相仿,也是65岁以上老年人住院的首要原因。

刚刚公布的《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中数据显示,我国成年心衰患者已达1200余万并呈持续增长趋势。心力衰竭具有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特点,被称为是21世纪心血管领域最后的堡垒。虽然心衰的药物治疗以及其他非药物治疗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从传统的金三角到现在的其他新药物联合治疗方案,从ICD/CRTD等心脏植入器械治疗到微创瓣膜置换/修复等非药物治疗方法,心衰患者的生存率已经得到显著的提高,但仍有很多患者药物治疗效果欠佳,而既往的心脏植入器械治疗如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RT)又仅能覆盖到一部分有心室收缩不同步的心衰患者,而占大多数的仍然是心脏活动同步性良好的心衰患者。因此,大多数的心衰患者的医疗需求并未得到有效的满足。CCM疗法则填补了这一领域的空白,给心衰患者的治疗带来了新的曙光。
陈样新教授介绍到:CCM疗法于21世纪初被提出,主要是通过在心肌的绝对不应期给予强电流刺激,使得心肌细胞内钙离子调节机制趋于正常,从而使得心肌收缩力得到改善。在经历了20多年的发展成熟后,逐步开始在欧美应用于临床治疗。
虽然国内的CCM疗法才刚刚起步,但我们中心经过这一年来的病人筛查,临床使用,术后随访,也积累了不少临床经验

根据欧美心衰指南中的建议,窄QRS波,NYHA分级为Ⅲ-IV级,EF值在25%~45%之间的患者都适用于CCM疗法。而我们中心发现对于心衰患者进行进一步筛查,如果患者同时具有如下特点则可能会从CCM疗法中得到更多获益:

患者室间隔纤维化程度<70%

心尖部无纤维化或者纤维化轻

近一月未发生过心梗

对左西孟旦这类药物反应敏感
更为详尽的病情筛查有助于我们更好的选择合适的患者人群,使得更多适合的患者能从该疗法中获得更多的收益。
CCM自上市以来在全国多地齐头并进,全面开花,已累积在近30个省市自治区开展了手术植入,并在国内各项心衰治疗的学术会议上倍受临床关注。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作为国内第一批开展CCM植入的中心,在CCM植入和管理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陈样新教授作为国内主要的带教术者,还协助国内多家医院开展CCM植入,让该项技术惠及更多心衰患者。随着CCM疗法在国内进一步的开展,临床医生紧跟最新国际学术动态,积极探索最新的疗法,积累更为丰富的临床经验,未来开展一些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制定出适合中国人群的CCM指南,为心衰患者带来更多新的希望!
图片
图片王景峰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教授、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中山大学首届名医,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担任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中国房颤中心联盟副主席、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副会长、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美国心律学会委员(FHRS)、《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副总编辑等。主持10余项国家级科研项目,发表SCI论文110余篇,获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项。
从事心血管系统疾病的医疗、教学、科研40年,擅长各种心血管疾病,尤其是各种疑难危重症心血管病的诊治和心血管介入手术。
图片陈样新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副院长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美国心律学会委员(FHRS),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预防医学学组委员,中国健康管理协会高血压防治与管理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高血压专业医师分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委,《中国介入心脏病杂志》青年编委,《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通讯编委,《World J Hypertension》编委。
图片周淑娴
教授、主任医师,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心血管内科副主任。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导师。
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心力衰竭器械治疗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女医师联盟委员,广东省医学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师协会心脏起搏与电生理专业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介入性心脏病学会起搏电生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国家卫生健康委心律失常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导师。

长期从事心血管内科临床工作,擅长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冠心病、高血压等疾病的诊治,尤其对心律失常的诊治有丰富的经验,作为心血管内科心脏起搏与电生理的负责人带领团队开展各种心律失常的介入诊断和治疗,包括各种永久性人工心脏起搏器植入、希浦系统起搏、无导线起搏器植入,埋藏式心脏复律除颤器(ICD)、皮下心脏复律除颤器(S-ICD)、心力衰竭心室同步化治疗起搏器(CRT、CRTD)的植入,起搏器导线拔除术,开展各种复杂心律失常消融治疗。

致力于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发生机理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广东省自然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基金项目等10余项,发表本专业有影响力的SCI论文30余篇,包括PACE 、Europace等。

图片

本文内容为《门诊》杂志原创内容 转载须经授权并请注明出处。

Clinic門诊新视野 微信号:ClinicMZ

《门诊》杂志官方微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