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不失初心的初心

 新用户45364845 2022-11-17 发布于江西

     19世纪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一句话:“在教育工作中,一切是以教师的人格为依据的,我们的教育力量,只能从教师活的人格中来。”

  我做教师已经27年了,最初不想当老师被选择当了老师。是什么力量撑起了我这27年,让我没有把日子过得一塌糊涂。也许,隐隐之中,是人格这个词在撑着我,他撑着我可以迷茫但不可迷茫太久,也撑着我在平凡的教师生涯中有了自我认同。

(每周一三五督促指导学生默写)

  什么是教师的人格?老师该如何去干预去影响学生的正向发展并在此之中去设计自我的发展?爱因斯坦也有句教育名言:教育就是当一个人把在学校所学忘光之后剩下的东西。毫无疑问,这剩下的东西就是一个教师身上熠熠生辉的人格。

  虽然我现在也是一个老师,但若干年前我是以一个弟子的身份坐在教室的接受老师教诲的,我在他们课内课外的影响下成长成为今天的。于是,我过电影般地回顾起那些影响过我的人。

  启蒙老师是罗自金老师。他一笔认真工整的粉笔字,一身素朴整洁干净的中山装。他的严谨和在有限的条件下的追求美在我的心里扎了根。

  初中时代的班主任周小毛老师教物理。我确实已经忘记了他教给我的物理知识,只记得在我初三那年胃出血起夜时,我因为头晕把秽物弄到上。周老师来寝室探望卧床的我,我羞于启齿,他百般询问,终于找到了我藏在箱子里的底裤仔细检查粪便颜色,最后判断我是胃出血而不是中暑,救了我一条小命。他的细心和爱心我没有完全学到,但深深在我心里烙下了印。

(批改学生的作文)

  读大学时一年级的班主任是个忠厚长者。期末考试的时候他踱到门外,等有领导来巡考,他就走进来敲敲门,大家也就心领神会。老师的做法未必可取,但厚道的品质也是可取的。康泰老师教授古代汉语,大段大段的文言文背下来,我看到的不是他的聪明,而是他背后的努力。

  这些老师到底具体教了些什么,我已经记不清了。他们凭什么让我记住了他们,我想是他们的人格;他们凭什么影响了我,答案还是人格。

  人格体现在一个老师身上会不会有具体的呈现?或者我们可以这样说,学生会不会有想成为你这样的人的冲动?教书这么多年,我想在下面几个维度是值得努力的:

  一曰爱心。人在爱中得到满足,就像我们付出不菲的代价请自己的孩子吃一顿大餐,孩子大快朵颐,父母笑逐颜开,充满幸福。老师若想赢得学生向往的前提是付出爱。这种爱不是以回报为目的,而是一种自觉的悦己的选择。这种爱里融合着希望、宽容、欣悦、鼓励、悲悯等等因素甚至不可以说是为了唤醒爱而爱。让学生沐浴在被希望、被宽容、被喜爱、被鼓励、被同情中从而感受自己生命的价值,使他们产生源源不断的动力来严格要求自己,以尽可能多的努力来获取或者保持老师对他的爱。老师爱学生一定会慢慢发展学生爱的能力,让学生慢慢由需要被人爱到主动奉献爱,并在奉献爱中感到自身生命对他人的重要性。一个能感受到自己对他人重要性的学生才是我们教育的一个终极目标。

(每日的工作计划)

  二曰自律。人格修炼的过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即使对老师来说。学生不会要求老师是个圣人,但学生希望老师是一个不断解剖自己并不断修正自己的人。不要小看了学生的宽容之心,也不可低估了学生的苛求之心。学生对老师的要求不是固定不变的。妄想以一堂课来获取学生年尊重的案例几乎没有。很多老师重视自己与学生的第一次会面,这没有错,有个良好的第一印象固然会受到事半功倍的功效。但所有一劳永逸的想法都是愚蠢的。我们经常用“路遥知马力”这句谚语来要求学生,其实反之亦然,学生也在用他们的目光检视着老师。自律是指老师必须在教育过程中完成自我教育,在一次次失败与成功的案例中反思自己进而让自己顺应时代和学生的要求修正自己,而非固步自封,顾影自怜,用话语权来迫使学生接受自己。自律的实践具有强大的力量,它经由我们对自己言行和思想理念包括生活细节的反思来达到言传身教润物无声的效果。

(疫情期间网课对学生的周记批改)

  三曰自我欣赏。生命的形态有多种表现形式,具体到生活中那就是我们的学生在离开老师后会从事不同的职业。职业不分贵贱,职业本身也无好歹之分。最关键的是我们对于职业和当下生活的态度,态度才会决定我们愿意付出多少并从中获取生命的快乐。在我的职场生涯中,曾经过妄自菲薄的历程,这直接导致了言行的颓废堕落,这对学生而言不啻于灾难。幸好我在一句话中找到了自信,也确定了作为一个老师的价值:“一个人无论多有才华,只要从事教书育人的工作,他就不算屈才。”这句话把我从怀才不遇的自怜自艾中解救出来,顺而有了教书即是救人心的自信。教师要把自信传递给学生,就必须调整自己,让自己也让学生看到自信的一面。这种自信是内心对自己职业的认同和热爱,对自己价值的肯定,对工作有明确的目标并为实现这个目标而体现出来的积极追求的姿态。这是一种气质,我们难以形容,但一个自信的老师很容易被学生感觉到并深深地吸引他,让他在不自觉中产生探究老师自信根源并极力效仿的动力。我一直在让自己成为一个自信而非自卑的人,其根源一则是因为我有幸福的需要,二则是因为我想培养自信学生的渴望。我不心我的弟子今后会从事什么职业,我担心的是他们忽略自己的生命价值,将自己的生命价值附丽于外在物质上,看不到自己是独一无二的价值个体。

(对学生期中考试的表彰)

  四曰终生学习。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时代在变,学生在变。一个老师无法以生命时段中的某个固定时刻来包打天下。老师的业务能力对学生具有强大的杀伤力,是吸引学生的一大法宝,同时也是推动学生对未知世界持积极态度的助推器。教师的业务学习不局限在对专业知识的获取,教育也是一项浩大在综合工程。除了知识的容量的增加而外,尚有为人处世的影响,方法技巧的提纯与适时而动和因材施教的智慧,更遑论共性之外的学生的个体差异,这些都要求老师不能固步自封停滞不前。在实际操作中,老师的终生学习并不是要在短期目标上尽可能提高学生最重要的是,老师要通过自己的终生学习将终生学习的理念种在学生心里。让他形成学习不是获取物质的手段(当然学习的最终必有物质获得),学习只是我们常人应该持有的一种生活方式,我们在这种生活方式中不断成长,获得永恒不断的快乐,就如同我们看见一颗种子萌芽、吐叶、吮吸并日日见长,这种生命的自然过程显得是如此地充满着希望和成长的快乐。于是,我虽然不教他了,但他却不停止自己的成长,愿意主动去追求一种与生俱来的成长的快乐。

(每日送给学生的寄语)

  教育是以生命影响生命的职业。对于局外人,或者生命未必如此沉重,但愈是沉重的使命愈是促使我们去修养自己的人格力量。我避免自己陷入王婆自夸的本位主义,但我尤其注重自己教师的身份。我不仅仅是老师,有在教育外围游走的时候,教育的终点是教育孩子走向生活,在生活中自信地付出,也自信地享受生活的快乐。但学生快乐的根源,终究还是来源于学生的人格。

  水相荡而生涟漪,石相击而生光。人格与人格的碰撞,方能互生砥砺,成就教师自己也成就学生精彩幸福的人生。

  我并没有初心,我现在所做的一切就是我的初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