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再造散专题】经方思维解析再造散方证

 医林独啸斋 2022-11-17 发布于湖北

作者导读

再造散是一张足以称得上伟大的方剂,这张处方凝聚了陶节庵毕生功力,是对少阴表证治法的一次重大发挥。

在这篇文章中,我会从唐代王焘的《外台秘要》开始,途经宋代的许叔微学士的《普济本事方》,再讲到明朝陶节庵的《伤寒六书》,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谈谈再造散的伟大之处。

01

古老的蒸熏发汗法

唐朝《外台秘要》中记载了一段非常著名的对话,讨论的内容主题为:治疗伤寒病的时候,使用了发汗的汤药,患者不出汗怎么办。摘录如下:

《外台秘要●诸论伤寒八家合一十六首 》

陈廪丘云:或问得病连服汤药发汗,汗不出如之何?

答曰:医经云:连发汗,汗不出者死。吾思可蒸之,如蒸中风法。蒸湿之气于外迎之,不得不汗出也。

后以问张苗,苗云:曾有人作事疲极,汗出卧单簟,中冷得病,但苦寒蜷,诸医与丸散汤,四日之内,凡八发汗,汗不出苗令烧地,布桃叶蒸之,即得大汗。于被中就粉敷身极燥,乃起便愈。后数以此发汗,汗皆出也。人性自有难使汗出者,非但病使其然,蒸之无不汗出也。

(《小品》、《千金》同。蒸法在此卷崔氏日数部中,阮河南法,又有桃叶汤熏其法,在第三卷天行部中,《文仲方》支太素法是。)

从这段对话可以看出,当时不少著名的、代表了主流学术意见的医家认为——既然用汤液从内而外发汗没法成功,那就用强大的热力温暖人体,从外头蒸汗吧

我们看看张苗的这个医案,一位患者劳力过度、出一身汗,在极度疲劳倦怠的情况下,受了风冷因而患上了伤寒病。

患者最突出的症状就是极度恶寒倦卧,别的医生4天内开了8剂药物,丸药、散剂、汤液全部都用过,一点儿汗都不出。最后张苗来了,使用火蒸法,一下子就一身大汗,患者就痊愈了。

有经方思维的朋友应该能够快速把握住这个患者的几个关键点:

  1. 身体极度倦怠

  2. 有受凉历史

  3. 发病后极度恶寒,蜷缩在床上

  4. 闭汗状态

这属于典型的虚弱型的外感,而且虚弱的程度还可能非常严重。面对此种情况,单纯使用发汗方剂肯定是发不出来的,必须强壮解表才能汗出表解。

为何虚弱之人不能纯粹发汗?原因如下:

表部的营卫之气依托里部的补充,身体内部虚弱的时候,是不可能有足够的力量解表的。这里火蒸发汗没有任何补益强壮的效果,只是纯粹的迫汗。

使用火蒸令身体周围保持高温,人再不出汗就会直接被热死,当然会出于自救本能而出汗。但是这是强迫出汗,虽然当下伤寒似乎痊愈了,其预后未必良好。

张苗后面补充了一句:“人性自有难使汗出者,非但病使其然,蒸之无不汗出也”,指出了有些人体质本身就不容易出汗,并不是只因为病邪的缘故,这里把患者体质也考虑进来了,自然是非常值得称道的。

但是我必须指出一点——即便是素来不容易出汗的患者,只要药物对症并且剂量充足,根本不需要火蒸,只需要稍微温覆就可以治愈!

火蒸之法必须慎用,倘若患者身体充实,可能就汗出而解,倘若患者身体极度虚弱,很可能在这个野蛮的治疗过程中直接当场被蒸死!

如果诸位不信,我下面列举一个历史记载的医案。

02

“朝闻道,夕死可矣”的悲剧

这是正史中记载的一个医案:

《南史●范云传》

······(前略)

武帝九锡之出,云忽中疾,居二日半,召医徐文伯视之。文伯曰:“缓之一月乃复,欲速即时愈,政恐二年不复可救。”云曰:“朝闻夕死,而况二年。”文伯乃下火而壮焉,重衣以覆之。有顷,汗流于背即起。二年果卒。帝为流涕,即日舆驾临殡,诏赠侍中、卫将军,敕赐谥曰文。

这一则医案太过于著名,以至于被许叔微采纳进《普济本事方》,最后又被明朝人选入了《名医类案》。我这里摘录一下许叔微的记载:

《普济本事方●伤寒时疫●黄芪建中加当归汤》

《南史》记范云初为陈武帝属官,武帝有九锡之命,云忽感伤寒,恐不得预庆事,召徐文伯诊视,问曰:可便得愈乎?

文伯曰:便瘥甚易,正恐二年后不复起耳。

云曰:朝闻道,夕死可矣。况二年乎?

文伯于是先以火煆地,布桃、柏叶,设席,置云其上,顷刻汗出,以温粉裛之,翌日遂愈。

云甚喜。文伯曰:不足喜。后二年果卒。

夫取汗先期,尚促寿限,况不顾表里,不待时日,便欲速愈者。即今病家不耐病,病未三四日,昼夜督汗,医者随情顺意,鲜不致害。故书此为戒。

这个医案中的患者范云为了给皇帝辅佐大事,因此急于愈病,强求医生给他迫汗,以至于损伤身体根本,导致寿命缩短。

注意,这里徐文伯医生采取的疗法非常标准,就是张苗几百年前所用过的蒸汗法!操作模式流程一模一样。

有的朋友可能会说,徐文伯又不能预知未来,他怎么知道确切的死亡时间呢?

答案很简单——

这种强行蒸汗的野蛮疗法被创立出来之后,已经历经百年,经过那么多年的不断实验,肯定会有许多人被活活蒸死,或者经过治疗之后虽然退烧,但是体质从此变差,最后因为一点小病就一命呜呼

(《普济本事方●伤寒时疫●黄芪建中加当归汤》)

徐文伯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医家,对此应该早就了如指掌。所以范云请求他的时候,他才会这么不情不愿!这就是医者仁心啊!

如果你还是无法理解,我举一个现代人都可以听得懂的例子:

有一部分癌症发展到晚期、身体虚弱至极点的患者,是经不起化疗的。许多医生可以凭借经验就判断出这类患者强行治疗会预后不良。

这不是什么很神奇的事情,更谈不上神通,纯粹就是经验的积累。

03

许叔微力挽狂澜

许叔微是南宋著名的经方家,他有一则非常著名的医案,这一则医案被后世许多医学书广泛收录,可见其受欢迎程度,这里摘录如下:

《普济本事方●伤寒时疫●黄芪建中加当归汤》

一乡人邱生者病伤寒,予为诊视,发热头痛烦渴,脉虽浮数而无力,尺以下迟而弱。

予曰:虽麻黄证,而尺迟弱。仲景云:尺中迟者,荣气不足,血气微少,未可发汗。用建中汤加当归、黄芪令饮。

翌日脉尚尔,其家煎迫,日夜督发汗药,言几不逊矣。予忍之,但只用建中调荣而已。

至五日尺部方应,遂投麻黄汤,啜二服,发狂,须臾稍定,略睡,已得汗矣。

信知此事为难,仲景虽云不避晨夜即宜便治,医者须察其表里虚实,待其时日。若不循次第,暂时得安,亏损五脏,以促寿限,何足贵也

很明显,许叔微遇到的是一个体质极其虚弱的患者,由于身体衰弱,所以正气无力去发汗解表。倘若许叔微贸然投以发汗剂,只可能有三个结果——

  1. 发汗剂吃进去之后根本出不来汗:如同《外台秘要》中记载的情况:“诸医与丸散汤,四日之内,凡八发汗,汗不出”。

  2. 不得不采用野蛮的熏蒸法强行迫汗以退烧,可能患者直接被蒸死。也可能从此体质衰弱,变得体弱多病

  3. 汗出亡阳,以至于陷入阴证,甚至于不救

而许叔微先用归芪建中汤强壮气分、血分,等到患者气血充足,成为麻黄汤正证了,再处方麻黄汤。气血充足的人又有麻黄汤证,服药之后怎么可能不汗出痊愈呢?

在治疗过程中许叔微被患者家属责难:其家煎迫,日夜督发汗药,言几不逊矣。予忍之”,面对家属的蛮不讲理,许叔微选择了忍耐,不愧是一代大医!

不过许叔微老爷子心里头还是很生气的,所以把这个医案当成典型案例记录下来,并且在后面告诫到:“医者须察其表里虚实,待其时日。若不循次第,暂时得安,亏损五脏,以促寿限,何足贵也。”

许叔微这段话就是在批判那些强行发汗的错误疗法。后面许叔微就引用了我上一节讲到的范云因为被蒸汗而短寿的医案,可见许叔微对此种火攻发汗的野蛮治法保持审慎的态度

(《普济本事方●伤寒时疫●黄芪建中加当归汤》)

其实许叔微的治法与仲景“急当救里”的思路颇为相似:

《伤寒论》

91、伤寒。医下之。续得下利。清谷不止。身疼痛者。急当救里。后身疼痛。清便自调者。急当救表。救里。宜四逆汤。救表。宜桂枝汤。

人体表部依靠里部支撑,里部强壮了,才有足够的津血供应表部,从而完成解表。身体虚弱的时候,正气无法驱动解表药力,吃了等于白吃!

不过仲景处理的这个情况比许叔微遇到的更加衰弱,里部已经陷入彻底的阴证、人已经快不行了,所以才需要舍弃表证,先把里部的机能振奋起来。

而许叔微的患者还没有陷入极度沉衰不振,胃肠机能还没衰退到那种地步,远远没有虚弱到四逆汤证那样下利清谷的境地。真的有必要做到这一步吗?

许叔微采用的分解治法:按照里虚先照顾里部,等到里部气血强壮再解表的次序来进行治疗。

这个路数看上去很完美,但是真的如此吗?这个疗法真的是最优解吗?恐怕不是!在后面的历史发展中,还会有更优秀的治法涌现。

04

陶节庵拨云见日

陶节庵是明代著名经方家,人送美誉“陶一贴”,通常病人服一贴就好。他针砭时弊,对当时治疗伤寒的错误治法展开了严厉的抨击。

很明显陶节庵老爷子是一位十足的老愤青,书中经常在方后注解:“秘之,不与俗人言之耳”,很明显他是恨透了当时那些胡乱治疗疾病的笨蛋医生

其中再造散方证非常特别:

《伤寒六书●秘用三十七方就注三十七槌法●再造散》

治患头疼发热,项脊强,恶寒无汗,用发汗药二三剂,汗不出者。

庸医不识此证,不论时令,遂以麻黄重药,及火劫取汗,误人死者,多矣。

殊不知阳虚不能作汗,故有此证,名曰无阳证

这一段是精华中的精华。

如果说许叔微只是在《普济本事方》中稍微吐槽了一下胡乱使用火蒸法强行迫汗的医生。

那陶节庵老爷子就是指着那些医生的鼻子说:“你们这群混子,知不知道自己误杀了多少人!”

患者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脊强,这明显的表证,而且非常像表部郁结不通的表实证。

倘若患者身体强壮、脉象浮紧,服用麻黄汤原方必然在三剂之内迅速痊愈

可是这里陶节庵描述的当然不是这种情况——“用发汗药二三剂,汗不出”,明显是因为身体虚弱,导致没有足够的正气来解除表证

最后一句“殊不知阳虚不能作汗,故有此证,名曰无阳证”就把此方的病机彻底点破。不过这里虽然是说“阳虚”,实际是气分、阳分、血分都虚弱的一个情况,并不是纯粹的阳气不足、阴寒沉衰。这一点后面我会提到。

此方的出现意义重大,能够掌握此方用法的医生,其患者再也不用遭受野蛮的火蒸,服用对症方剂即可舒舒服服地汗出痊愈

(《普济本事方●伤寒时疫●黄芪建中加当归汤》)

此种症候如果采用许叔微的治法,也是可以痊愈的,但是由于许叔微采用先用桂枝剂补充津血,后用麻黄剂解表,这就导致使用桂枝剂的时候,补益力量充足,而解表力量不足!

由于表部处于闭塞状态,而里部的气血逐日增长,虚弱空虚的里部逐渐被填满,从而令表部气血逐渐充足,这会导致服药过程中表部的正邪交争加重,患者很容易感到头痛、身痛等表部郁结的症状加剧

简单来说,就是患者从表闭里虚向着表闭里实转化。

如果不好理解,可以把患者想象成一个高压锅,如果我们把他的出气口堵住(表部堵塞、闭塞),并且不断加热这个锅(不断补益而不开表),里头的气压就会增大,锅子的外壁承受的压力就会很大(身痛等表证加重)。


再造散的妙处,就在于表里同时治疗。下面的分析其方证。

05

再造散方证解析

再造散原方如下:

再造散

羌活,防风,川芎,炮附子,细辛,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人参,黄芪

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出,再造散可以这么分解:

再造散=

麻黄附子细辛汤(羌活、防风、川芎替代麻黄)

+桂枝汤(桂枝,芍药,炙甘草,生姜,大枣)

+人参、黄芪。

再造散利用附子、黄芪、人参三味强壮性的药物,补充阳分、气分,振作体内沉衰不振的正气来抵抗表邪

借助桂枝汤安中养液、平和补益,补充体内不足的津血

只有正气强壮之后,人体才可以驱动羌活、防风、川芎这三味辛温药物,消除恶寒、发热、无汗、头痛、项脊强表部郁结不通的症候。

之所以使用羌活、防风、川芎,是因为其解表能力(即活动表部气血运行、解除表部郁结的能力)强于纯用桂枝剂,又弱于麻黄,非常适合此处。

关于几味解表药物力量的比较,我以前写了文章,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看看。

谈谈麻黄剂与荆防剂在治皮肤病时的区分点

综上,再造散是一张补泻兼施的方剂,一边强壮身体气、血、阴、阳,一边通畅肌表、解除表证,从而可以迅速消除患者疾病,真正做到邪去正不伤。

06

我的常用再造散剂量

我把我的剂量开列如下,仅供参考。后续我会发一些再造散医案,大家可以从我的剂量选取中领悟到应该如何选取最合适的剂量。

再造散

羌活9,防风9,川芎9,炮附子9-30,细辛6-9,肉桂9,生白芍9,炙甘草6,生姜9,大枣5枚切开,红参9-15,生黄芪30-90

其中黄芪的剂量最为灵活多变,最需要把握,是本方的重中之重。

何以表证用黄芪?我这里留个作业给大家,大家下去结合我之前的文章仔细想想!

特别提示!答案在如下文章中:

【医林碎金录】王琦《经方应用》经验总结(2)

【升陷汤专题】解透大气下陷的原理及指征

【升陷汤专题】经方思维讲透张锡纯升陷五方证

【加味黄芪五物汤专题】经方思维解析张锡纯气虚痹痛良方

读完之后,肯定不难理解。

感兴趣的朋友点个关注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