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煌:什么是“小柴胡汤综合征”

 昆仑一剑400 2022-11-18 发布于山东

太医说:小柴胡汤应用范围非常广,很多疾病都适用。它的治疗范围不能用现代医学的某一种病来概括,简单地说小柴胡汤治疗的就是“小柴胡汤病”,小柴胡汤证就是小柴胡汤病,又是“小柴胡汤综合征”。小柴胡汤适用于:体形中等或偏瘦,营养状况一般或较差,面色黄或发青,皮肤干,缺乏光泽,有虚弱貌;表情淡漠,情绪低落、沉默寡言,抑郁苦楚貌;患者意欲低下,特别是食欲不振和性欲低下,乏力,怕冷,敏感多疑,睡眠障碍;胸胁部症状较多,或胸闷痛,上腹部或两胁下按之有抵抗感和不适感,或乳房疼痛结块,或腋下淋巴结肿大,或肩颈部腹肌沟的肿块疼痛等;所患疾病大多为急性疾病的迁延期或是慢性病。

关键词:仲景学说;经典方剂;方证;和解剂;心系病证;肺系病证;小柴胡汤;病毒性发热;细菌性发热;肿瘤发热;经期发热;隐匿性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感冒;咳嗽;免疫性肝病;过敏性鼻炎;淋巴癌;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关节炎;黄煌;名师经方讲录第二辑

作者简介:黄煌(1954~),男,江苏江阴人。现为江苏省名中医,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经方方证、药证。黄煌1973年开始跟随江苏省名中医叶秉仁先生学习中西医内科,并得到江苏省名中医邢鹂江、夏奕钧等先生的指点。1979年考入南京中医学院首届研究生,攻读中医各家学说专业。1982年毕业,获医学硕士学位。1989年受国家教委派遣赴日本京都大学进修老年医学1年。2001年获日本顺天堂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82年至今供职于南京中医药大学,历任基础部中医各家学说教研室讲师、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编辑部主任、文献研究所副所长、研究生部主任、基础医学院副院长、基础医学院名誉院长等职。社会兼职有南京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江苏省政协常委、农工民主党中央委员、农工民主党南京市委主委等职。著有:《张仲景50味药证》《中医十大类方》《黄煌经方医话》等。

正文:

三、小柴胡汤

第三条经验我讲小柴胡汤。

我发现小柴胡汤是一张百病良方,很多疾病我们都能用。

它是治疗各种发热性的疾病,包括呼吸性疾病、免疫性疾病、过敏性疾病、淋巴系统疾病……

应用范围非常广,很多疾病都适用。

它的治疗范围不能用现代医学的某一种病来概括,简单地说小柴胡汤治疗的就是“小柴胡汤病”,小柴胡汤证就是小柴胡汤病,又是“小柴胡汤综合征”。

“往来寒热,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就是小柴胡汤病的主要指征,这是张仲景发现的,只是我们没有把它写到现在医学的大辞典里去,但是我们还没有把它完全规范化,如果找到了恰当的病理学基础,搞清了分子生物学机制,我们就可以把它推广出去。

张仲景用这张方应用面非常宽,凡是发热性疾病进入到迁延不愈的状态,反反复复,不能够发汗又不能用下法的时候,就用小柴胡汤。

因为很多疾病都能用,所以这个方子的加减很多,而且有很多药都能去掉,人参、半夏、姜、枣、黄芩都可以去掉。

当然这里面有两味药不能去,一个是柴胡,一个是炙甘草。

这是小柴胡汤的核心,是它的主药,现在我们的《方剂学》教学喜欢讲君臣佐使,君药往往是一味。

是在我们经方中,不能简单地用君臣佐使来考虑问题,像小青龙汤里面的核心药物姜、辛、味,离开这三味药就不叫小青龙汤,不是一味药就能统领全局的。

所以我们现在中医有很多理论是需要改革的。

临床上这张方治疗各种发热非常有效,就像现在甲流来了以后特别是在月经期的女性,发烧不容易退,反反复复,这种情况小柴胡汤必效。

这就是张仲景所讲的“热入血室”。

用这个方子退烧的时候,柴胡的用量要大,用5g、10g是退不了烧的,张仲景小柴胡汤柴胡用到多少?

半斤,也就是八两,如果按一两等于3g来计算的话,八两就是24g,这是最最保守的换算标准;

如果按一两等于15.625g计算的话,那起码要用到100g,所以我们现在的用量是远远不够的,用柴胡退烧最少要30g,而且不是一天吃两次,而是3小时吃1次,一般3次就可以退烧,不管是病毒性发热、细菌性发热,还是肿瘤引起的发热。

我认为当时张仲景用的范围最广的不是桂枝汤,而是小柴胡汤。

呼吸系统疾病也可使用此方,现在,很多的感冒表现为咳嗽不止,可能是隐匿性哮喘的先兆,或者是慢性支气管炎,我们就用小柴胡加半夏厚朴汤,对这些感冒以后的咳嗽效果非常好。

这个在日本已经有了成药,效果比止嗽散不知要好多少倍。

另外小柴胡汤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上的作用,同样值得我们关注。

有的中年妇女的免疫性肝病,治起来非常麻烦,就是平常疲劳,脸色不好,在体检的时候偶然发现肝功能异常,再进一步监测是免疫性肝病,不明原因,也无从用药,我发现就可以把当归芍药散跟小柴胡汤合用,疗效好,里面芍药的量要大,按照张仲景当归芍药散里面的芍药用到了一斤,所以经方的量也要特别注意,还有年轻女性易患的桥本病,就是甲状腺炎,也属于自身免疫性疾病。

这些人也没有什么特殊的症状,有时疲劳,有时食欲不振,有时表现出甲亢的征象,有时也出现甲减的情况,如果确诊以后就可以用小柴胡汤加当归芍药散。

我有时候不讲什么辨证,也不需要根据症状去加减变化,只要抓住核心就可以使用。

当然不是百分之百有效,但是至少这个方向是正确的,就可以使用。

小柴胡汤还有抗过敏的作用。

比如过敏性鼻炎的患者,他们总是打喷嚏,一遇风鼻子就塞,就流鼻涕;

像我们南京到了5月份梧桐花开的时候,很多人的鼻炎就该犯了,花粉过敏的患者非常多。

这个时候就可以用小柴胡汤加五味子、辛夷、生石膏;

对于皮肤痒、眼睛痒的患者,可以加荆芥、防风,往往就能解决问题,抗过敏效果非常好。

小柴胡汤还能治疗淋巴系统的疾病,像淋巴癌、慢性淋巴性白血病可以用小柴胡汤,但是要加味。

一种是配五苓散,一种是加大剂量的连翘,连翘是古代治疗淋巴结肿大的一味重要药物,连翘能够治疗恶疮,中医外科就常常用到这味药。

对于甲亢的治疗,可以用小柴胡汤配白虎汤,对于心慌、手抖、汗多、口渴的症状效果很好。

还有强直性脊柱炎、风湿性关节炎等等,可以用小柴胡汤加栀子柏皮汤治疗。

所以说小柴胡汤是一个“百病良方”。

可惜现在我们仅仅用它来治疗感冒,如果张仲景在天有灵的话,他会叹息这么好的方子我们居然不会用。

大家知道在日本小柴胡汤用得非常好。

在上个世纪70年代,日本的津村顺天堂生产的小柴胡颗粒非常畅销,几乎全民都在吃小柴胡颗粒,但是后来出现“小柴胡汤事件”,说吃了小柴胡汤以后导致肝功能损害,后来日本一下子不敢再用小柴胡汤。

其实这是好方呀!

如果你没用准的话会出问题,只要你抓住小柴胡汤证“往来寒热,胸胁苦满”,一般来说用上去还是比较稳的。

但是如果患者出现明显气血两虚证,或是肝肾不足证,你还在拼命用小柴胡汤,当然就会出问题,我们要深入研究。

小编批注:

文中对小柴胡汤的运用指征写的并不明确,现参考《黄煌经方使用手册·X 063小柴胡汤》补充:

小柴胡汤

古代的退热抗炎剂,经典的和解方,是治疗发热性疾病迁延期的常用方。

具有解热、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适用于以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为特征的疾病。

【经典配方】

柴胡半斤,黄芩三两,半夏半升(洗),人参三两,甘草三两,生姜三两(切),大枣十二枚(擘)。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伤寒论》《金匮要略》)

【经典方证】

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或腹中痛,或胁下痞硬,或心下悸、小便不利,或不渴、身有微热,或咳者。(96)

往来寒热,休作有时,嘿嘿不欲饮食。(97)

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99)

妇人中风,七八日续得寒热,发作有时,经水适断者。(144)

阳明病,发潮热,大便溏,小便自可,胸胁满不去者。(229)

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230)

胁下硬满,干呕不能食,往来寒热,尚未吐下,脉沉紧者。(266)

呕而发热者。(379)

诸黄,腹痛而呕者。(十五)

妇人在草褥,自发露得风,四肢苦烦热,头痛者。(二十一)

产妇郁冒……大便坚,呕不能食。(二十一)

【推荐处方】

柴胡20~40g,黄芩15g,姜半夏15g,党参15g或人参5g,生甘草5~15g,生姜15g,红枣20g。

以水1000~1200mL,煮取汤液300mL,分2~3次温服。

感冒发烧者,柴胡量应取大量,并根据病情日服4次,以得汗为度;

恶心呕吐者,服药量不宜过大。

【方证提要】

往来寒热,或疾病休作有时,胸胁苦满,心烦喜呕,默默不欲饮食,或发黄,或腹痛,或咳,或心下悸,或渴,或郁冒者。

【适用人群】

体形中等或偏瘦,营养状况一般或较差,面色黄或发青,皮肤干,缺乏光泽,有虚弱貌;

表情淡漠,情绪低落、沉默寡言,抑郁苦楚貌;

患者意欲低下,特别是食欲不振和性欲低下,乏力,怕冷,敏感多疑,睡眠障碍;

胸胁部症状较多,或胸闷痛,上腹部或两胁下按之有抵抗感和不适感,或乳房疼痛结块,或腋下淋巴结肿大,或肩颈部腹肌沟的肿块疼痛等;

所患疾病大多为急性疾病的迁延期或是慢性病。

【适用病症】

以下病症符合上述人群特征者,可以考虑使用本方:

(1)以发热为表现的疾病,如感冒、流行性感冒、轮状病毒性肠炎、肺炎、急慢性扁桃体炎、疟疾、伤寒、妇女经期发热以及各种无名发热。

(2)以食欲不振、恶心呕吐为表现的疾病,如慢性胆囊炎、慢性胃炎、胃溃疡、慢性肝炎等。

(3)以咳嗽为表现的疾病,如肺炎、胸膜炎、支气管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支气管炎、结核病等。

(4)以淋巴结肿大为特征的疾病,如淋巴结肿大、淋巴结炎、淋巴结核、肿瘤淋巴结转移、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恶性淋巴瘤、艾滋病、癌症等。

(5)反复发作的过敏性疾病,如过敏性鼻炎、花粉症、日光性皮炎、湿疹等。

(6)反复发作的五官科炎症,如腮腺炎、鼓膜炎、化脓性中耳炎、口腔炎、角膜炎、虹膜炎等。

(7)自身免疫性疾病,如桥本甲状腺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干燥综合征、自身免疫性肝病等。

(8)以抑郁为表现的疾病,如抑郁症、神经性食欲缺乏症、心因性阳痿。

【加减与合方】

(1)咳喘病迁延不愈、咯少量白黏痰者,加干姜10g,五味子10g。

(2)咽喉疼痛者,加桔梗10g。

(3)皮肤过敏,身痒、目痒、头痛者,加荆芥15g,防风15g。

(4)发热迁延不愈、自汗者,加桂枝15g,白芍15g。

(5)咳嗽痰黏伴胸胁苦满、心下压痛者,加黄连5g,瓜蒌30g。

(6)淋巴结肿大及淋巴细胞增多者,加连翘30g。

(7)烦热而关节疼痛者,合栀子柏皮汤。

(8)咽喉或食道异物感、痰多或多涎者,合半夏厚朴汤。

(9)口干眼干、渴不多饮、小便不利、腹泻者,合五苓散。

(10)面色萎黄、腹痛、月经量少,合当归芍药散。

【注意事项】

(1)日本曾报道小柴胡汤导致肝损害及间质性肺炎的病例,故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

(2)本方不宜长期大量服用,发热性疾病通常给予5天量,慢性病则服用时间适当延长,建议服用三个月后检查肝肾功能。

(3)方中黄芩不宜大量,特别是肝病患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