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分型治疗胆囊炎,可以使用柴胡郁金汤加减|天花粉|柴胡|甘草|郁金|黄连

 tcmdrsong 2022-11-18 发布于加拿大

胆囊炎从临床症状来看,可以分气滞、湿热、实火三种类型居多。
气滞的症状表现为右胁绞痛或窜痛,往往多为阵发性,肩背部放射痛,无明显寒热与黄疸出现,伴有头晕、口苦、纳呆、嗳气、恶心、呕吐,舌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象多弦细。
湿热的症状表现为右胁持续胀痛,有寒热或黄疸出现,伴有口苦、咽干、心烦、恶心、呕吐、尿赤、便秘或溏,舌质红,苔黄腻,脉象多为弦数或滑数。
实火的症状表现为右胁胀痛或暴痛较甚,寒热或高热,头痛,伴有口苦、口渴、咽干、腹胀、便秘、尿赤,舌质红,苔黄燥,脉象多为弦数或洪数。
以上三种,气滞型常由于精神因素而诱发,可使痛势加重,临床上比较多见。
胆囊炎,胆石症往往互为因果,临床上有时两者同时存在,有的疼痛较甚,每每反复发作,对健康影响很大。

治疗用药

根据胆病宜清宜利的原则,以自拟柴胡郁金汤为主,即四逆散加郁金、天花粉、延胡索、香附共八味药为基本方。
四逆散出于《伤寒论》少阴篇,药味组成为柴胡、芍药、积实、甘草四味,原治少阴病阳郁不达的四逆证。
《伤寒论新注》引“蕉窗方意”解本方条云:“是也大柴胡汤之变方,其腹形专凝聚于心下及两胁下而甚强,且在胸中,并两胁亦拘急甚。惟实热少,故不用大黄、黄芩,惟用缓和心下与两胁下之药为主。”
其中芍药与甘草,又是芍药甘草汤,出于《伤寒论》太阳篇,原治汗后伤阴,脚挛急证。《医学心悟》云:“芍药甘草汤止腹痛如神。”脉迟为寒,加干姜;脉洪为热,加黄连。
柴胡郁金汤中,柴胡之功用为疏肝解郁,芍药养阴柔肝,枳实破气消积,甘草调脾胃和诸药。再加郁金、天花粉、延胡索、香附,以清热消肿、活血利气。
总之,本方具有疏肝利胆、清热消肿、解痉止痛的作用。并根据不同症状随证加药。
如右胁疼痛较甚,加广木香9克,金铃子9克,加强利气止痛作用;
饮食不振,精神疲乏,大便不实,属脾弱气虚,健运失常者,加西党参12克、炒白术10克、茯苓10克、炒鸡金10克、炒谷芽12克;
因湿热内阻,胸痞恶心,口苦尿赤,发热或出现黄疸者,加藿香9克、佩兰9克、厚朴6克、黄芩9克、黄连3克,茵陈20克,清化湿热;
实火内盛,肠胃积热,头痛发热,口苦咽干,腹胀便秘者,加龙胆草3克、芒硝9克、大黄6克,咸寒苦降,清利通便;
因阴虚血热,舌红绛,头晕口燥,有低热或有出血症状者,加杞子10克、甘菊花6克、玄参10克、麦冬12克、丹皮6克、旱莲草10克、生地15克,滋阴生津退热;
大便秘,加麻仁10克、栝楼仁10克,以润肠腑;
因结石而痛甚者,加鸡内金10克、金钱草30克、海金砂9克、芒硝9克(分两次冲入药汁内溶化),利胆排石;
痛定或手术后,脘腹尚有滞胀不舒,食欲不振,神力疲乏,脉细弱,舌胖有齿形者,是脾胃虚弱、气滞不运,用香砂六君法健脾胃而调中气。
剂量应用一般的常用剂量,并根据体质和病情的不同,灵活掌握运用。

基本方的剂量:柴胡10克、炒枳实10克、芍药10克、甘草10克、郁金10克、天花粉12克、延胡索9克;如痛甚,白芍可加至30克。
肝胆脾胃有着相互影响,肝胆气郁,容易损害脾胃机能,故在用药时应考虑照顾脾胃之气。
如用滋补药时,防止妨碍脾胃运化,在所用的补药中,加入一二味芳香健胃药,使脾胃之气灵通而免滞胀之弊;
如用苦寒清热药时,防止损伤脾胃清阳之气,也应加入芳香健胃药,使脾胃运化不受影响。
特别对于慢性胆囊炎,由于疾病久延反复发作,脾胃真气早受耗损,尤宜调补中气,增加对疾病的抵抗力和再生能力。故调理脾胃之法,为中医治疗上的重要一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