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洪侠|《还轩词》又出现一个新版本!

 胡洪侠 2022-11-19 发布于广东
本文施蛰存先生墨迹,深圳王鹏藏。


120

连日来细读1975年12月17日施蛰存先生的“跋《还轩词》”,发现有些时间点仍然是“疑点”。比如,“近日杭州胡宛春欲问丁君消息,嘱询之子美,子美始为余道丁君身世……”一段,施先生就没有告诉我们“近日”是何日。为免各位翻检之劳,我再贴一遍这篇“《还轩词》传播史上的重要文献”:

维扬有女词人丁怀枫,余未尝闻其名。周子美为师范大学同事,其为丁君油印词稿,余亦竟未知,子美亦未为余言丁君事。近日杭州胡宛春欲问丁君消息,嘱询之子美,子美始为余道丁君身世,且言丁君尚在皖中为典书史,今年亦七十馀矣。余欲从子美假读其集,则当时仅印数十册,悉以赠同好,今无存矣。遂驰书复宛春,且求借其藏本。越三日,宛春寄书来,盖即子美所贻者。余展诵终卷,惊其才情高雅,藻翰精醇,琢句遣辞谨守宋贤法度,制题序引亦隽洁古峭,不落明清凡语,知其人于文学有深诣也。并世闺阁词流,余所知者,有晓珠、桐花二吕、碧湘、翠楼二陈,湘潭李祁,盐官沈子苾,潮阳张荪簃,俱擅倚声,卓尔成家。然以还轩三卷当之,即以文采论,亦足以夺帜摩垒。况其赋情之芳馨悱恻,有过于诸大家者。此则词逐魂销,声为情变,非翰墨功也。昔谭复堂谓咸同兵燹,成就一蒋鹿潭,余亦以为抗日之战,成就一还轩矣。若其遭逢丧乱,颠沛流离,又与漱玉无殊。读其词者,岂能不悲其遇。漱玉古人矣,还轩犹在。百劫馀生,寄迹皖中,隐于柱下。水远山长,余亦无缘识之。因手录一本,资暇日讽诵,寄我心仪。
乙卯十一月,云间施舍蛰存书


我想,“近日”总不应是一年以前,所以我昨天公号文章中猜测,1974年秋他和周子美交往时,依然未从周口中闻知丁宁其人其词。据“编年事录”,1975年4月29日至5月4日,他倒是曾有杭州之行。或许就是这次他偶尔听胡宛春说起丁宁这个名字的。


初遇“胡宛春”这个名字时,我只觉得陌生,查资料方知,原来就是胡士莹。我早年曾经买过他的《话本小说概论》。胡士莹(1901-1979) ,字宛春,室名霜红簃。杭州大学中文系教授。著有《话本小说概论》《弹词宝卷书目》《词话考释》《霜红词》等。善书能画。晚年主要从事古典小说、戏曲、通俗文学的整理研究与教学。

施蛰存先生听闻还轩词人后,多方打听丁宁近况,为此曾写信给另一位著名女词人沈祖棻。“废纸帮”的罗二胖前些年公布过沈祖棻致施蛰存的一通信札,写信时间为1976年1月8日。沈祖棻在信中说:

“女词人丁宁,抗战时曾闻其名,未能相识,不知今尚安健否?在何单位工作?想亦属老人矣!”

沈祖棻(1909—1977)是词人,也是教授,是文学家,是文论家,是格律体新诗先驱诗人之一。其《涉江词稿》油印本夜书房也藏有一册,可惜此刻也不知书在何处,恐正和《还轩词》“秘藏”在一起。她也是江南才女,也曾有“当代李清照”之誉,可惜她们竟然并不相识。

关于施蛰存和沈祖棻的交往,罗二胖文中有说明:

据《北山楼钞本〈涉江词钞〉后记》,1947年施蛰存与姚鹓雏会面,姚先生言及“战时蜀中文酒之盛,因谓女词人沈祖棻者名噪于巴渝间,为词甚工,可敌易安居士”,施先生才第一次听闻沈祖棻。次年,程沈夫妇东下,遂开始交往,此信写于1976年1月8日,距订交之日已近三十年。

罗二胖收藏的这封沈致施信札属于回函,施什么时候写信给沈的,则暂时不知道。不过,总要在1975年12月15日之前,盖因15日抄《还轩词》毕而题跋时,施先生已经问过周子美,“子美始为余道丁君身世,且言丁君尚在皖中为典书史,今年亦七十馀矣”。

不过,后来沈祖棻回信中说她和丁宁并不相识,施先生读了或许也要吃惊。半年后,他为这两位还都在世的两位“当世李清照”做了一件事。



沈建中编《施蛰存先生编年事录》中提到,1976年8月下旬,施先生开始过录《涉江词,9月13日录毕,成《北山楼钞本〈涉江词〉》一卷,且撰“后记”说:“全集凡三百余阕,未能录副,选其百阙,写一本存之,以资暇日讯诵,并历叙余与二君(程千帆、沈祖棻)交谊因缘如是。”他还请了开封武慕姚为抄本题签《涉江词钞》。

另据周退密回忆,施蛰存先生曾给他看过一种《涉江词》《还轩词》的精选合钞本,“经蛰翁精选合钞,以同代之人选同代之词,振铎采风,无忝前哲。”“而柳兄北野为任誊写者。”

按北京韦力兄的指点,油印本的专业术语为“誊写本”。倘如此说,这世间难道还有一种施蛰存编选、柳北野誊写的涉江词还轩词精选合钞油印本?有谁见过吗?

【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