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一生中最大的对手—利害分析法

 昵称62100225 2022-11-19 发布于广西

#头条创作挑战赛#

1958年10月,张国焘对中央表示愿意为新中国政府做点事,并要求给他以生活补助。毛主席批示:“应劝张国焘割断他同美国人的关系。如能做到这点,可考虑给以个人生活方面的补助。”

遥想当年,兵强马壮,

1960年,毛泽东:“我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是1935年的长征途中,在草地与张国焘之间的斗争。当时党内面临着分裂,甚至有可能发生前途未卜的内战。稍有不慎,便会断送中国革命的前途。”

如今层层资源被剥落,困于为养家糊口,令人唏嘘不已。张的这些经历,都是利害分析法的症状,我们来看看利害分析法是如何支配张的。

研究毛主席:

毛泽东:策略是怎么想出来的?

毛泽东:超越利害分析法

分割大宗师 毛泽东

毛主席,提高自己的8大法宝

毛主席:背包袱决策法原理

利害分析法决策 的症状和毛病

1、用利害分析法,从实力出发看到了提升权力的机会和利益,并且付诸于行动,但又用利害分析法,没有跟随北上,去取全功。

从利害分析法出发,就会重于利,而忽于害。这是利害分析法的第一个毛病。忽于害,就会导致“利不能全取,害不能去尽”。

2、用利害分析法,北上物资贫乏、害大利小,南下物资丰富,而且属于相对安全的大后方。这就是利害分析法作出来的南下决策。

从利害分析法出发,就会惧于害,而贪于利。这是利害分析法的第二个毛病,并且引出第三个毛病,即束缚于眼前的利害,看不到远景的利害(要看到这些是困难的)。

也即利害分析法,非常容易从碎部出发,要做对决策,尤其需要正确的、完整的全局,全局错,利害分析法就错,但全局不容易定义对。

3、南下后,受到地方势力的全力反击,为害所趁。

利越大,害也便越大,实力不够压制害,结果利不能取、且受其害,实力反而损失一半。这是利害分析法的第四个毛病。

4、接着又在利害分析法下,既困于地方势力,又惧于国际,终于北上会师,此时已无绝对优势了。

此时,先前“利不全取,害不去尽”的影响就显现出来了,要用实力去压制“害”、导致实力不能完全发挥。这是利害分析法的第五个毛病。

5、当再经历一次损失后,累次的这些小害累积起来,终成了大害,此时实力已完全不敌害了,终于在最后叛逃投了国党。

这是利害分析法的第六个毛病——小害容易累积成大害,最终吞噬自己;并且引出第七个毛病——容易逃跑,逃跑导致最后的损失。

可见,利害分析法,强烈地依托于实力、依靠实力的保障,“害”越大,实力越不能发挥,最后就需要逃跑。

6、当确实逃跑了一次后,即会在不利的情况下,反复做出逃跑的决策。在逃跑中,资源会被层层剥落,终于从执掌十万大军,变成了孤家寡人。

因为利害分析法做出来的决策,因利取功,对手就会越来越重视你、并因此施加更大的压力,又因积小害成大害,内外夹击之下,它便构成产生了一个较缓的上升期和一个快速的下落期这样一个总体规律,这也许就是“急流勇退”的根本原理。

也即

1)“利害分析法” + “急流勇退” = “保全自己”

2)只用“利害分析法”取功,而不配以急流勇退的,晚节容易不保。

历史上很多权臣,在晚年或者死后迅速被抄家、迅速没落,充分说明了必须配以“急以勇退”。这就是利害分析法的第八个毛病。

文章图片3

较缓的上升期、快速的下落期

7、综上,利害分析法:

1)强烈地依赖于自己有足够 的实力。

2)强烈地依赖于自己看对全局,全程极度依靠领导者的水平、深浅。

所以,更多的时候,利害分析法的结果,即是实力的pk,谁实力强,谁就赢!

而主席分析法,则重在策略、路线,实力虽也有用,但不是完全决定的。

基于利害分析法的看人和预言

基于利害分析法的分析,张认为“XX是一个很好的管理者,“实干家”将出现。”还有其他的一些预言。

而毛主席看人是看什么呢?

1)原则性。

2)灵活性。

对于这两点,毛主席是必看的,比如

A:他的长处是原则性强,弱点是灵活性不够。

B:既有原则性,又有高度的灵活性;……很有发展前途。

C:原则性不够强。但他是个好人。

原则性,是指带目标性的立场,又是指带立场性的目标。灵活性,是指“逐步”、“分阶段”实现,强调的是“走向”,而不强要“走在”。

(理解毛主席指的原则性和灵活性:毛主席:什么是灵活性?

毛主席看重这两大特性,并置于能力之上,因为能力可以生成、获取,但特性的获取,付出的代价要大得多,甚至即便那样也获取不了。

哪一个预言准呢?

基于利害分析法,张的预言也有一定的准确性,但相对模糊,且紧要处更有偏离;而毛主席的预言简直是精确和历史的事实。

利害分析法的一大特点——静态的、基于现在已有。主席分析法的一大特点——动态的、基于将来会有。

比如有人质疑:“注重用庸才,不重用能干的人”

毛主席回复:党是从群众中生长起来的,群众的文化程度和政治水平是和党的组织状况有联系的,此种状况当跟着经济工作和教育工作的发展而改变,也只能由此而改变,而且也不能由一次二次整风就会将大批农民出身的干部的文化及政治水平有极大提高。……问题是在教育和更多的革命经验,而不是什么提倡“尚贤”、“尚同”可以解决的。

这就是靠将来会有,而且会产生一大批。为什么将来会有呢?因为看到干部在“走向”,只要在“走向”,将来就一定会“走到”,当“走到”了,自然就有了。

(毛主席看人才:毛泽东,用人、用事的3重办法

所以,面对严重局势,敢起用新人,这不是利害分析法能做出来的决策。利害分析法,只会得出“人才凋零”、“劝天公不拘一格降人才”、“世无千里马”。

毛主席识人、用人:

1、林总受伤后,让谁当八路军115师师长,毛主席从延安发的命令是罗荣桓当师长,八路军总部的命令是由陈光当师长。最后还是按八路军总部的意见,但是,后来的实践证明还得罗荣桓。

2、同样的例子,东北党政军一把手的任命,毛赴重庆谈判,中央书记处(刘、朱、任)任命彭真为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第一政委。毛从重庆回延安后,换林总为东北局书记、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东北的局面才从被动转为主动。

3、任命“晕飞机”的刘亚楼为空军司令,任命“旱鸭子”的萧劲光为海军司令,如果用利害分析法,更有利的选择应该是任命在空军、海军中有经验的国党降将为相应司令,即所谓的“尚贤”、“尚同”。

毛主席说:“历史是症状,我们是疾病。”

因为利害分析法,有病。

因为我们使用的分析法,有毛病,所以就产生了历史的种种症状,比如张的个人历史,就是利害分析法的症状。

而毛主席个人其他部分的曲折历史,也是主席分析法和利害分析法 相互竞争的症状。

可以说,对手表面是人,实质是人所使用的分析方法,利害分析法就是毛主席一生中最大的对手、阻碍,给他带来最黑暗的时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