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末分享:《虚劳心传》浅注(6)

 罾事物语 2022-11-20 发布于湖南

作者:王东海

《虚劳心传》浅注(6)

噙化丸:治阴虚久嗽。噙化二冬橘贝杷,柿霜甘桔味天花,桑皮部菀元参薄,炼蜜丸如弹子夸。 

麦冬(去心,三两)、天冬(火灼肺燥,则喉中淫痒为咳嗽,故以二冬滋阴润燥,清金降火,豁痰,却不助火,三两) 、贝母(去心,二两)、 百部(润燥清热,兼能杀虫,去心,三两)、薄荷叶(辛能散热,凉能清利,三两)、 柿霜(一两)、 花粉(治嗽以理痰为要,故以贝母、柿霜润肺中燥痰,花粉治膈上之热痰。二两)、 橘红(一两)、 枇杷叶(蜜炙,二两)、 紫菀茸(治痰以理气为先,二味皆下气,气降则火清,痰顺而嗽自止。一两)、 元参(治胸中氤氲之气,无根之火,一两)、 五味(咳久必耗气,用五味酸收之品,蜜炙,一两)、 桔梗(一两) 、甘草(咳属上焦,故用甘,桔为舟楫之济。炙,一两)。

共十六味,蜜丸如弹子大,不时噙化,临卧更佳,亦可作膏服。

此润燥清金,降气消痰而兼收敛之剂。仲醇所制,用治阴虚咳嗽不止者立应。愚谓世人患阴虚者多,如伤风咳嗽外邪已解,久而不愈,服之甚效。

注:缪仲醇(1546-1627年),名希雍,所创名方中最广为流传的一个是“资生丸”,资生丸用药几乎尽是健脾祛湿之品。此噙化丸多用清润敌燥,与《十药神书》同法,一定是他晚年所创。因为1624年又进入了新的甲子,大时代由寒湿之气换成了风木相火之气。又,伤风外邪已解,故不嫌药力滋腻酸收。

天王补心丹:治忧愁思虑伤心(心为君主,心伤则神去,顷刻云亡。凡云心病皆包络受病),心血不足(故血虚则心生火,火则生痰,痰动心包,故惊跳及梦寐不宁。怔忡者,心中惕惕,恍惚不安,如人将捕之状也),虚烦无寐(肾水不上交,心火无所制,亦心血少之故,仲淳云∶不寐,清心火为主),大便不利(心主血,心伤则血燥,而便难),小便短赤(心与小肠为表里,藏移热于腑),咽干口渴(津液被灼),口舌生疮等症(心火上炎)。

人参(补心气,五钱,虚者量加也)、 当归(养心血,一两)、 枣仁(炒,四两)、 五味(收心液)、麦冬(益心津,二两)、天冬(二两) 、元参(壮肾水,一两)、 桔梗(引诸药停留上焦,不使速下也。五钱)、 茯苓、丹参、远志、天门冬、柏子仁、生地黄。

上药细粉,蜜丸如弹子大,加朱砂(护心,一两五钱),研细为衣。一方用黄连,心火甚者加之亦可。食远临卧时,竹叶灯心汤或桂圆汤化服,噙化更佳。

此生津养血、清热安神、镇心之剂。劳心之人所宜服之。昔志公禅师日夕诵经,邓天王悯其勤,辰砂、益元散;豁痰则有竹沥、贝母、天竺黄、胆星、牛黄;镇惊则有金箔、代赭石。皆可随症选用。

愚按∶经文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而总统魂魄,兼概志意。故忧动于心则肺应,思动于心则脾应,怒动于心则肝应,恐动于心则肾应。凡喜、怒、忧、恐、悲、思、惊、七情,虽分属五脏,然无不从心而发。经云∶心主一身之脉。又云∶心生血,是心者,血之原。故心不妄役,则其血日生,惟劳心过度,心血日耗,由是脏腑无所润,筋脉无所养,营气衰少,邪热随作,所谓阴虚生内热者是也。若肾水不虚,犹能上交,(水来济火)心火不至灼肺为害,虚则心火无制,亢甚刑金为咳而喘,肺阴消灼,身体羸瘦,而危亡可立待矣。

此症不得志者多有之,故治斯症者,必兼壮水为主,又须顾虑中气为重。大凡虚劳之人,无论何脏受伤,非内热骨蒸,即不谓之虚劳;非食少泄泻,肌肉消瘦,尚不至死地。所以,孙思邈谓补脾不如补肾,许学士谓补肾不如补脾。二先生深知二脏为生人之根本,故凡病皆宜补脾肾,不独虚劳为然也。

注: 天王补心丹亦是大有来头之方,在前面的文章中有介绍过,只是此处解说得更详细。世人多知湿能生痰,实际亦有不少医家阐述了“火炼液成痰”的道理,有“痰火”的称谓。心火动,责在心阴心血不足;心阴心血不足,可责在肾阴虚弱!即补脾补肾,亦非仅限于燥脾健脾运脾、温暖肾阳之法,补脾阴胃阴、滋养肾阴填补肾精亦是常用治法。列位看官是否已经明白:某某说我没见过真正阴虚的病人……他说的或许有他的道理。只是这道理是否敌得过众多前贤说的“天下患者阴虚之人多”?声明:本公众号不推荐任何医生,所有调病方法、方子和观点仅供有缘者参考,如果调治过程中出现偏差,本公众号概不负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