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如何采天地之气,人体阴阳之气的奥秘,为什么阳气足百病不生?

 雨后阳光609 2022-11-21 发布于山东

这一篇讲的是,阴阳二气和人体的关系,是中医里最重要的气的概念

我们一同来学习《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

文章图片1

【原文】黄帝曰,夫自古通天者,生之本。

【素朴释】黄帝说自古能知天地之法则,就会掌握生命的根本。

【原文】本于阴阳天地之间,六合之内。其气九州岛九窍五藏十二节,皆通乎天气。

【素朴释】生命源于天阳地阴之交会,存在四方上下之间,'六合',就是天地上下左右四方,人之生气犹如天地之气是一样的,天地之气布达四方,“九州岛”就代表地球的各个地方,所以人之气布达全身上下左右五脏六腑全身关节,外应人的九窍,这九窍是人身体与天地之气相接出入口,是全身动能之源。

黄帝内经一再强调人的身体和天地自然是对应的,所以人要养生就要顺应自然,找到和自然的对应点。

【原文】其生五,其气三,数犯此者,则邪气伤人,此寿命之本也。

【素朴释】这个“五”指五行,对应我们的五脏,不同的气,行不同之经脉功能不同,但皆相辅相成,合而为一,完全与自然界相同。人如果不知顺应天地间的法则去生活,就会被邪气所伤,必生病变,此为生命长寿之本源。

【原文】苍天之气清净,则志意治,顺之则阳气固,虽有贼邪,弗能害也。

【素朴释】天的气是清净的,人的气应当和天的气一样,气清万物向荣,人则情志安和,人能顺应天地之气阳气才能固守,即使外在环境倏变,亦无法加害人身。

【原文】此因时之序,故圣人传精神,服天气而通神明。

【素朴释】这是因为能顺应一年四季二十四节气的规律而生活,所以圣人教导百姓,调和精神状态顺天地之自然法则而生,自然智虑清明,身体健康长寿。这个“服天气”就是顺应四时的阴阳之气而调整自身作息。还有一层意思是采天地自然之气。

天之气是一种带有能量的清气,里面当然包含着氧气。天之气通过人的九窍,眼耳口鼻进入人身体里,这叫人通天气,所以中医认为人的呼吸不仅仅只是肺在参与,为什么这么说呢?倪海厦老师曾在《人纪》里说过:在中医的概念里认为,这个气进入人身体之后是顺着督脉从后方这是脊椎骨,这个气脉一路往下走,一直下到命门的地方,从命门到关元中间,再经过肾脏经过小肠,把它们连成一条线,这就是一吸。呼这个气的时候,要从鼻子嘴巴出去,也就是气出去要走任脉,鼻子、嘴巴都在任脉上。所以人的一次呼吸是一个周期,这个过程小腹在振动。这个气进来,不单是氧气,还有天阳,就是阳气,它进到身体里面,就会产生热,这个热,是肾脏产生的,也就是先天之本,也就是生气,是人生命之本,这个气跟天气是相通的。这是中医最重要的气的概念。

文章图片2

【原文】失之则内闭九窍,外壅肌肉,卫气散解,此谓自伤气之削也。

【素朴释】如果这个秩序失衡,就会造成人体九窍阻塞不通,浊物壅塞在肌肉腠理间停留不去,无法正常排泄出来,人自我保卫的那个气就会解散,这都是因为自己不知保养,调整身心而自伤造成的。

【原文】阳气者,若天与曰。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故天运当以日先明。

【素朴释】人身体的阳气,犹如天与太阳;这就是“天阳”,如果一旦天阳运行失序,犹如人身的阳气生不起来,必造成折寿且皮表枯萎不华。所以人身体健康与阳气息息相关。

【原文】是故阳因而上,卫外者也。

【素朴释】因为阳气主生长生发,能保卫人之外表,是人体的卫士。所以你看这个道家修炼,极其讲求补充阳气,要练就纯阳之体,因为这个阳气就是人体的燃料和动能。是推动气血的关键。

【原文】因于寒,欲如运枢。起居如惊,神气乃浮。

【素朴释】一旦外界寒盛,就会加速运转以来保护身体。这个时候如果生活起居如受骛一样,不知自处,则阳气耗散,就不能固表,神气就会浮动不稳定,寒邪就会趁虚而入。

【原文】因于暑,汗烦则喘喝,静则多言。体若燔炭,汗出而散。

【素朴释】如果外在环境过热,体内阳气外溢,流汗太多,造成体内水份不足而燥烦因成喘渴。但流汗多就伤津液,肺里面的津液就不够了,可是如果汗无法宣泄而闭塞体内,这个时候讲话就话比较多,身体就会像燃烧的碳一样,只有让汗排出去才能把热散掉。

【原文】因于湿,首如里。湿然不攘,大筋緛短,小筋弛长。緛短为拘,弛长为痿。

【素朴释】如受困外在环境潮湿,也就是湿气重,头部就会像戴了个帽子一样受到束缚,阳气与湿和,就产生湿热,湿气黏结在体内不散,阳气无法正常运行,湿热停留在大筋,就会造成大筋缩短。细筋分布肌肉间,湿热停留在这里则会使肌肉萎缩无力。

【原文】因于气,为肿。四维相代,阳气乃竭。

【素朴释】如果气阴于气,也会伤到阳气,这样则会使人身形臃肿,营养无法布达全身,体内循环代谢不正常,终至阳气衰竭。

中医有气伤跟形伤之分,人体的脉也有脉气,气伤到的时候,就会变形。脉的气受伤的时候,人的形就会变肿,所以当你看到一个人外形变肿了,我们就知道他气伤到了。那有的人是形受伤以后伤到气,什么叫形受伤伤到气?就比如腿撞了一下,这是形受伤了,过一会就会肿起来,就是形先受伤然后气伤,而有的人是气伤到了肿起来了,比如说他也没有什么撞伤,全身就开始肿,这是因为阳气弱了,身体里的水分散不出去了,就会水肿。就好比连着下好几天雨,不出太阳,空气里湿气就大了。

【原文】阳气者,烦劳则张精绝,辟积于夏,使人煎厥。

【素朴释】阳气之性是这样的,人一旦过于操烦,则令阳气外张不与阴和,以致精力衰竭。天气炎热人又操劳,阳气会随汗排出,一旦积屯体内无法出外,则会令人昏厥高热不退。阳气本身,行的速度很快,它不会停留在一个地方,他会在体内循环,如果过于操劳,阳气就会耗损过多,就不够了,阳气是体内的动能,如果阳气不够了,身体里面没有动能了,人就虚弱了。由此可见五脏六腑,哪个地方动能不足了,那个地方的机器就运作不良了。

【原文】目盲不可以视,耳闭不可以听。溃溃乎若坏都,汩汨乎不可止。

【素朴释】所以阳气不足了也会影响眼睛视力,耳朵的听力。比如你肾阳不足了,听力可能就受到影响,因为耳属肾,这些五官,眼睛耳朵都对应着脏腑,脏腑运作不良就直接影响这些感官。所以阳气衰弱如国家之溃败,一旦决堤,一发不可终止。

【原文】阳气者,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

【素朴释】阳气另一特性就是人一旦在大怒之下,全身绷紧怒目发张,血会随阳之上升而贯注于脑中,极易造成人昏厥中风。所以就有很多人一发怒当场就中风了。

【原文】有伤于筋纵,其若不容。汗出偏沮,使人偏枯。汗出见湿,乃生痤疿。

【素朴释】有的人阳气不足的时候就会伤到筋络,因为阳气不够的时候,筋不够松弛有弹性,人就没有办法控制它,所以中医的观念就是你能够指挥它能够活动,那个都是都是神不是形,当你阳气受损的时候,又汗流不断止不住,导致津液过度流失,人就会萎缩。就像花脱水了干枯一样。如出汗时正好遇到外在之湿气,则皮肤必生病变,如疣、疹等。

文章图片3

【原文】高梁之变,足生大丁。受如持虚,劳汗当风,寒薄为皱,郁乃痤。

【素朴释】平时如果吃太多山珍海味,油腻食物的人,则易生脓疡于足部。阳虚的人,因劳动而汗出,在这时如果受风,则风邪必进入体内,如为寒风则生皮疱,如阻塞毛孔不出,则生脓疡。

【原文】阳气者,精则神,柔则养筋。开阖不得,寒气从之,乃生大偻。

【素朴释】如果把阳气炼得很纯时,则能养人之元神,阳气很柔和的时候则能养全身之筋,这时筋也变得柔软有弹性。如果说阳气该开的时候不开,该阖的时候不阖寒气入里,就会生佝偻之症。

【原文】陷脉为瘘,留连肉腠。俞气化薄,传为善畏及为惊骇。

【素朴释】如入侵经脉,则生瘿肿、淋巴结肿,肿脓会停留肌肉内漫延。如从背部俞穴入体,会造成臓气不足,则必生易惊胆小的神经过敏的情志之病。因为人的情志都是由五脏在管,同时也影响五脏。

【原文】营气不从,逆于肉理,乃生痈肿。魄汗未尽,形弱而气烁。

【素朴释】如过营气不从,邪气入血分,血管相抵则生脓肿。就像人的汗无法透发,停留体内,造成外形瘦弱而躁。'气烁’就是很干燥,的意思《黄帝内经》里面常常用'营卫'这两个字,卫讲的就是气,营讲得就是血,气和血平衡的状态之下,身体才能健康。

【原文】穴俞以闭,发为风疟。故风者,百病之始也。

【素朴释】又如背部俞穴闭塞阳气不行,则必生疟病往来寒热。所以风为百病之始。俞穴,是阳气走的地方,前面的暮穴是阴气走的地方,所以阴阳是连贯的,互相制衡的。俞穴封闭,阳气就走不过去了,就发为风疟。

【原文】清静则肉腠闭拒,虽有大风苛毒,弗之能害。此因时之序也。

【素朴释】人如能保持气清神静,则阳气必和,人的固表能力强盛,即令遇到恶劣之气候环境,也不会受到伤害。由此我们可以明白顺应天地时序之理。

【原文】故病久则传化,上下不并,良医弗为。

【素朴释】如果邪留体内久久不去,必生传变移转,造成上下不交,阴阳不容,即有良医也束手无策。

【原文】故阳畜积病死,而阳气当隔,隔者当写。不亟正治,粗乃败之。

【素朴释】所以人的阳气蓄积,就能化解病症,一旦受阻积滞,人的身体就有危险了,而当阳气受阻时必用泻法速治或可解灾。不急速且正确施治,错失医治时机就完了。人身上的脏腑,这个腑主宣泄,脏主收藏,这个泻和藏都是靠阳气,阳气是动能,只有他动起来,杂物废气才能排掉,阴是只管收藏的,所以人如果阳气是很正的时候,浊物都能排掉,营养就会收藏起来,当阳弱的时候,它不管好坏通通累积起来,就会生病。

【原文】故阳气者,一日而主外。平旦人气生,日中而阳气隆,日西而阳气已虚,气门乃闭。

【素朴释】阳气是动的嘛,所以阳气,在白天固守人体之外侧。清晨日出时,阳气就由里走表,至正午时阳必盛旺至极,日落西山时阳气开始虚弱,人体的阳气也就慢慢向体内收,气门都关闭起来,把阳固于体内不外溢。

【原文】是故暮而收拒,无扰筋骨,无见雾露。反此三时,形乃困薄。

【素朴释】所以阳气日暮而内敛不出,所以晚上就不要做剧烈运动,避免劳累筋骨而逼出阳气与汗,也不要接触外面的寒露,这才是养阳气得正道,如果违逆,阳气必损,以致人的身体日见薄弱多病。

文章图片4

【原文】歧伯曰,阴者藏经精而起亟也,阳者卫外而为固也。

【素朴释】歧伯说人之阴,可以吸收积存营养的精华,又可以随时提供人之所需。所以阴有收藏的功效,而人之阳,是专斗强固外表,使身体不受环境之倏变而生病的。

【原文】阴不胜其阳,则脉流薄疾并乃狂。阳不胜其阴,则五脏气争,九窍不通。

【素朴释】阴阳密切相关,且互相平衡克制,一旦阳太过,阴无法及时供养,造成阴不足而阳亢,这时人必生狂乱而血脉加速。如阳不足无法接收阴之精气而造成阴过盛时,五脏就会互相争引过盛之阴精,但因吸收过量,导致九窍闭塞不通。

【原文】是以圣人陈阴阳,筋脉和同,骨髓坚固,气血皆从。

【素朴释】所以唯圣人知晓阴阳之平衡原理,使筋脉柔和,骨髓坚固强壮,气血流畅无阻。

【原文】如是则内外调和,邪不能害。耳目聪明,气立如故。

【素朴释】这样便可另身体内外协调均匀,病邪不能侵害身体,耳聪目明,即使无志,仍可维持正常之机能。

【原文】风客淫气,精乃亡,邪伤肝也。

【素朴释】常人不知阴阳维持平衡之道,极易受外在环境倏变而生疾病。如受风过量而损人之阳,则无法正常吸收营养之精华,肝脏必生病变。

【原文】因而饱食,筋脉横解,肠澼为痔。因而大饮,则气逆。因而强力,肾气乃伤,高骨乃坏。

【素朴释】人因暴饮暴食,造成消化系统过量负荷,使筋脉弛缓,不消化之食物在体内生变而成下痢或生痔。如大量饮酒,胃必受损而气反逆不降生呕。过度提举重物必伤肾气,腰骨必坏。这个高骨就是这个脊椎骨下来一直到腰椎的骨头,称为高骨,就是腰椎的地方。人的力气要靠脊柱骨发出,人用力去抬东西的时候是靠肾脏的能量,人背上有个大抒穴,脚上有承山穴,承山就是能够承一座山,为什么能够承座山,因为肩膀上有大抒,骨会大抒,所以我们当去抬重物的时候,是用骨的力量去抬的,而不是肌肉的力量,这力的来源出在肾脏,如果用力太过,硬要去抬,就会伤到肾气。所以你看那个肾脏不好的人,就虚弱无力。

【原文】凡阴阳之要,阳密乃固。两者不和,若春无秋,若冬无夏。因而和之,是谓圣度。

【素朴释】大凡阴阳平衡之重点在不可过饮、过饱、过劳、过于暴露于外在不良之环境中,一切适中,生活规律,心情平静,则阳能固外,阴安于内。一旦两者失和,就如同大自然中有春无秋,有冬无夏之反常现象,如能调和,则符合于圣人之法则。

【原文】故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素朴释】所以阳过强而外溢不守,阴就会随之耗绝,阴气能平和发展于体内,阳气才能固守体外,使邪不入侵,百病不生,神釆飞扬。

【原文】阴阳离决,精气乃绝。因于露风,乃生寒热。

【素朴释】阴阳一旦不容而分离,营养无法供入体内,人的精气就会断绝。人体阳虚时,因外在环境之改变而病入,寒热之抗争必见。

【原文】是以春伤于风,邪气留连,乃为洞泄。夏伤于暑,秋为痎疟。秋伤于湿,上逆而欬,发为痿厥。冬伤于寒,春必温病。

【素朴释】所以人如果在春季受了风邪,病邪流连不去,夏季易生汗流不止或下痢。夏天太热而受暑热所伤,导致伤津造成肺津不足,那么到了秋季来临时,因环境改变就容易得病。如于秋季时,久坐卧于湿地,湿入里与脾湿应合阻于中焦,气机不下反逆成咳,肌肉无充足之营养供应受制于湿,造成肌肉萎缩无力。到了冬季时不知道不可以任意发汗的道理,导致不正常的劳汗过量,寒邪就趁此进入毛孔,即使当时不病,到了春天必然发生因体内津液不足而造成不见恶寒之热性病!

文章图片5

【原文】四时之气,更伤五藏。阴之所生,本在五味。阴之五宫,伤在五味。

【素朴释】四季节气,人如果不知顺应,必内伤于脏腑之间。人阴的生成,主要在于饮食营养之酸、苦、甘、辛、咸五味之中,而伤阴的根本也在这五味之中。

这里又讲到五行的归脏了。五脏对应五色五味。

【原文】是故味过于酸,肝气以津,脾气乃绝。

【素朴释】例如吃太多酸味的食物,酸味生津,但是肝中津液过盛,会导致脾受损。因为木(肝)克土(脾)

【原文】味过于咸,大骨气劳短肌,心气抑。

【素朴释】人食咸味太过,就会导致肾水伤到,会损伤我们的骨骼,肾主骨嘛,从而会影响到心脏,另心脏受到压制。

【原文】味过于甘,心气喘满,色黑,肾气不衡。

【素朴释】如果吃得过甜,则胸内苦满胀闷,皮肤会变黑,导致肾气受制伤到肾脏。

【原文】味过于苦,脾气不濡,胃气乃厚。

【素朴释】如果吃的味道过于苦,脾赃无法运化营养,肌肉随之衰退,但胃口过盛,造成恶性循环。

【原文】味过于辛,筋脉沮弛,精神乃央。

【素朴释】吃的太过辛辣,人之筋脉会失去力量,变为弛缓,精神变差。

【原文】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凑理以密。

【素朴释】所以人吃东西的口味不能太重,无味不可太过,所以饮食清淡身体才能健康,骨才能正,筋才能柔,气血才可流畅,肌肉毛孔密合。

【原文】如是则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

【素朴释】如此精神与肉体才能祥和无灾,谨慎严格的遵循此道,必能长寿健康。

下一期继续和大家一同学习《黄帝内经》——金匮真言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