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孩一吃就吐,这样调理比吃药好

 许尤佳育儿堂 2022-11-21 发布于广东

最近有发现家长评论说:自己的孩子出现了呕吐的情况,但家长喂养得已经很合理了,可是孩子还是会出现呕吐的症状,同时吃得还很少。这是怎么回事?

其实,家长要理解,呕吐也是身体调节的一种表现,我们不必过于担忧。

对于孩子呕吐,我们重点应该在根据不同的症状找到对应的成因,随后“对症下药”,我们先看看呕吐的3种分型

1

孩子常见的3种呕吐类型

第一种是积食呕吐,积滞停留在肠胃,使得胃气不降、胃气上逆从而导致呕吐。

通常这类孩子呕吐物都是一些酸腐乳食或者不消化的食物。患儿还伴有口臭,感觉肚子胀胀的,不想吃东西。

这是比较常见的呕吐,出现这种情况家长不用太紧张,这时候的呕吐是一种排病反应,应注意不要盲目地用止呕的药物进行治疗

对付积食导致的呕吐,应先消食导滞,再和胃降逆出现症状及时调整喂养方法,用好“10秒判消化”判断是否有积食,并及时消食导滞。

可以用新三星汤搭配素食消积,配合每天按摩清胃经。坚持2-3天左右就会有效果。还可以食用苹果山楂粥

许尤佳育儿堂·食疗方

苹果山楂粥

材料:新鲜苹果1个,山楂5g,生姜2g,冬瓜仁10g,大米30g。

做法:将苹果清洗干净,去芯后切块,再与准备好的山楂、冬瓜仁、大米及生姜入锅,加水大火煮开煮熟,再慢火煮成稀粥。

功效:消食养胃,降逆止呕。

宜忌:适用于2岁以上因积食导致的肠胃不适、且有呕吐症状的孩子对证、少量多次分服,饭后30分钟服用,建议连续服用3天;蚕豆病可用。

第二种是脾胃虚寒导致的呕吐,因过食生冷的食物或脾胃受寒,导致寒凝中脘,胃气通降无力,从而引发呕吐。

这种情况的孩子呕吐时间间隔比较长,一般是早上吃的东西晚上吐,晚上吃的第二天早上吐。

呕吐物一般比较清稀,像痰一样的东西,或者是没消化的食物残渣,但不酸臭。除了呕吐外,孩子的面色比较白,没精神,手脚也凉凉的。

应对这种呕吐核心在于温中散寒,和胃降逆。我建议家长主要采取外治法加以应对,注意孩子腹部的保暖,注意不要给风直吹,可以试试用许暖贴贴在神阙穴(肚脐),坚持3天,可以起到较理想的效果。

如果孩子的胃仍然有轻微不适,那家长可以给孩子煮一道驱寒止呕粥

许尤佳育儿堂·食疗方

驱寒止呕粥

材料:生姜5g,红糖5g,大米30g。

做法:大米下锅,煮至米粥软烂,加生姜,再煮10分钟即可。

功效:散寒、温中、止呕。

适用年龄:2岁以上对证、少量多次分服;蚕豆病可服。

第三种是咽喉发炎充血引发的呕吐,这时候咽喉特别敏感,进食即呕,可能还会伴有发烧、清咽、咳嗽,或咽痛不适等。

这种情况较前两种情况相对少见,这里的咽喉发炎指的是急性上呼吸道炎、急性咽炎、急性扁桃体炎等,应对的方法就得清热解毒、利咽喉,如有需要可用开喉剑喷喉,并选用口服小儿咽扁颗粒、克感利咽口服液等;

这个时候建议孩子饮食宜清淡,可以喝蔬菜粥、奶冲稀、素食3天,同时控制情志,不能过劳、过激等。

除此以外,还有儿科常见的其它疾病如轮状病毒性肠炎、诺如病毒性肠炎、感染性腹泻等均可以引致呕吐,家长辨证起来会有一定难度,我们在此不做过多阐述。

2

应对孩子呕吐的4点建议

① 孩子如果有呕吐的感觉,就让他吐,不必压抑呕吐感。

孩子停止呕吐后15分钟到30分钟内,可以慢慢喝点水试探脾胃的消化反应。

孩子呕吐后的1-2天内,建议吃点清淡的米粥安抚脾胃,用于补充流失的津液。

④ 当孩子出现喷射性的呕吐、剧烈呕吐不止、精神状态不好时,家长应高度重视并及时就医诊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