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听张老师梳理新课标

 小赵作文 2022-11-23 发布于重庆

22号下午,学校邀请了重庆市教科院的张咏梅老师讲座《读懂新课标,做实单元整体教学》。

聆听了张老师的讲座,梳理了自己这几个月对新课标的学习,深受启发。作为一线教师,在新课标中的进步一定是在边学、边做、边梳理中一步一步往前走的。

张老师的讲座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读懂新课标,从整体上把握新课标。本轮新的课程方案提出要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要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语文来说,要培养孩子们的语文核心素养: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那怎么样才能培养呢?一定要树立课程育人的思想。首先就是我们要用结构化的课程内容来支撑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新课标给出了一个概念叫学习任务群,这要求我们拿到一个内容,要理清内容的逻辑联系,用系统思维的方式准确定位单元、每一课、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

学生的素养要形成,我们的教学方式也要改变。新课标提出要学生在情境性、实践性和综合性中展开学习。这样的学习方式,课标也定为学习任务群。要求老师站在儿童立场,去把握儿童在真实学习生活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设计学习任务、搭架支架帮助儿童展开学习活动。怎么对学生的核心素养进行评估呢?新课标提出了学业质量。这其实是为课程提供了一个价值导向,要课程育人,导向学生的真实生活,学以致用,用以致学的学科实践,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从这里可以看出,对于一线教师来说落实新课标,首先是自己课程理念,学科知识的建构,学业评价方式的提档升级。拥有找到专业支撑的能力,是每个人都需要下的功夫。在这个讲座中,我梳理自己学习实践的过程。对于我来说,理清内容的逻辑联系,用系统思维的方式准确定位单元、每一课、每一课时的教学目标,做好教学内容的取舍,把有限的时间放在目标的落实上去,是目前急需要加强的板块。在这个过程中,站在儿童立场,链接儿童生活,设定学习任务,以情境、实践推动语文课程的学习。

第二部分,做实单元整体教学。作为重庆的一名教师,从2020年开始渐渐就开始接触单元整体教学。最开始只是依葫芦画瓢对一个单元的学习内容尝试着去整合;今年学习了新课标之后发现了这样整合,其实就是在进行系统建构,老师自己先进行系统建构,然后把建构的系统慢慢渗透给学生,培养老师和学生主动建构知识的习惯和能力。

在这学期的教学中,我和组内的伙伴试着在单元整体教学中融入情境,想尝试做单元学习任务群。第一单元“最受欢迎好地方”的情境任务,在整体设计的时候感觉建构得有模有样。

执行实施的时候发现,整体设计也需要下沉到每一篇课文的具体任务,而我们笼而统之的设计,导致的是在整个课文探秘的过程中,情境任务的丢失。虽然在最后结课的时候回到了开始的任务情境,很明显情境任务只是一张皮。

在进行第三单元的学习任务群设计的时候,我们设计了结合写观察日记的习作要求,设计了“童宝大发现”的任务情景,孩子们的兴趣很浓厚。

在课文探秘的过程中,我们也做到及时回扣任务情景。这样做下来 ,整个过程是扎实的,但是又出现了新的问题:任务情境对学生学习的推动性减弱了,甚至有点让学生感到厌烦。

我向张老师请教了这个困惑,张老师指导我往后退一步:想一想为什么要设置这个情境?换句话说,没有你所设置的这个情境行不行?这个问题一出来,我立马就能给自己答案,好像这个情境真是可有可无欸!那么,真实的情境到底是什么?张老师出示了王荣生教授对于真实情境所说的两句话“与现实世界相关,与学生切实相关”。我恍然明白,这个问题解决的点,在于我要换位,站在儿童的立场去做联结,不是我认为“推荐一个好地方”就是一个好的情境,对于孩子来说,“推荐一个好地方之于他的意义是什么?也不是我说“童宝大发现”那就是孩子们很感兴趣,这样的发现对于他有什么吸引的地方?

知行合一,笃行致远。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正如张老师所说,如果说这件事情有捷径的话,那就是下笨功夫。新课标学习的效果,一定是落在自己的日常教学之中。

好吧!继续边学、边做、边梳理,不怕自己功夫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