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笔记:如何在合适的尺度内处理事物?

 婷先生 2022-11-23 发布于山西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孔子说:“《关雎》这首诗,所表达的快乐不放荡,所表达有哀怨但不悲伤。”

  《关雎》是诗经当中的第一首诗,熟悉的朋友都不陌生。所描写的是男女情思方面的,其文如下: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饮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只要生命存在,饮食、男女,作为欲望便是存在的。但孔子通过《关雎》教导我们,如何正确和妥善地处理这些欲望。

  这里的“淫”并非狭隘之意,而是指的“过于多”的意思。譬如雨下的太多,就叫“淫雨霏霏”。追求快乐,是人的本性,但不宜泛滥过度,否则会给自己造成很大的负担甚至阻碍。比方说,男女情爱是很自然的事情,但是情感的表达应以礼节之,即发乎情,止于礼。把握好合适的尺度,倘若置理智于不顾,就会造成难以估量的后果,对己对人都不利。

  《关雎》也很有趣,还有“求之不得”、“辗转反侧”。就是这个人追不到的时候搞得自己睡不着,还在床上打滚儿呢。这其中也有哀怨所在,但一点都不悲伤。这个就是《诗》的情操所在了:包容一切作为人的自然情感状态,但同时不逾矩,所有的情感处理适中,合乎中道。

  作为一个人来说,肯定会有各种欲望、情感等等。但儒家的思想不是去批判,而是包容和理解。在承认其客观性的存在之上,予以教导。乐而不淫,虽然有时会有各种各样的想法产生,但还是可以有所节制的自持,提醒我们良好品格的养成,从而保全自己的名声和尊严。哀而不伤,人生难免会遭遇求而不得之苦,但不宜去发酵扩大,得到的就是适合自己的,失去的只能说明它本来就不属于自己,不必为此而挂怀。虽然我们多少会有各种各样的烦恼,但合理地控制,客观理性地保持在“礼”之中,则是恰当且适度的,以中庸之道处理情感与理性的关系,才能将事情做得臻于圆满。

  这句话对于我们现代人的启示,可以不局限于男女情爱,可进一步延展开来。比如,当今很多人追求短暂的、碎片化的“乐”,刷刷短视频、打几把游戏、或是追求刺激性的口感、甚至是追求不劳动的安逸等等。但不知道诸位有没有这样的感受:明明是为了下班后的休闲刷刷短视频,结果两三个小时转瞬即逝,回忆起来竟无任何意义收获可言;亦或是打游戏到凌晨,为了追求刺激兴奋感,但次日晚起,总让自己处于着急忙慌的状态中,并且由于没睡好而萎靡不振;为了追求刺激性的口感,经常点外卖、或是所吃的食物被加入了过量的调味料,导致自己身体处于亚健康;自己做事情,无利不起早,如果觉得这件事对自己没好处就懒得去做,长此以往,导致自己的事业浑浑噩噩。当然,诸如此类的事还有很多,它们所拥有的共同特点是“乐而淫”。

  放松休闲是可以被理解的自然需求,但也是要适量的。逸有度,勤无穷。就是讲,安逸休闲是有限度的,但勤奋做事是没有限度的。因为,适量的休息有助于健康,过分的安逸会让人懈怠。稻盛和夫先生讲:做事要付出不亚于任何人的努力。勤奋做事可以精进地、持续地磨练一个人的心性,最终也会助人成就一番学业或是道业。

  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若是自己没有得到之前的预期,内心有所懊悔也是人之常情。但亦可以通过反省自己还是有哪些不足之处,亦或是这本就不属于自己呢。当内心将“必得”之念放下,反而更为勤奋地投入到后续努力之中,或是借此机会,改善了自己的某一项缺点、不足,那才是经历此事的价值所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