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论语》笔记:孔子如何引导和教育自己的学生?

 婷先生 2022-11-23 发布于山西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子贡同学,再次登场了。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比孔子小31岁,是孔子的一个比较核心的学生之一。子贡善辩,是一位很优秀的外交家和商人,当时从商之财富,达到了富可敌国的程度,也是儒商的鼻祖。

有一天,子贡问孔子:“虽然身处贫穷,却能做到不谄媚;虽然身处富贵,却能做到不骄横,老师您觉得这样的状态怎么样?”孔子说:“可以了。但是,却不如虽然身处贫穷,却十分安乐;虽身处富贵,却崇尚礼教,这样的状态。”子贡接了一句:“《诗经》上说'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讲的是不是就是这个意思呢?”孔子内心非常高兴,说到:“赐呀!现在开始,可以和你讨论《诗经》了!因为我告诉你一个道理,你能将它推广到我还未曾教授你的领域。”

贫而无谄,富而无骄。这不是特指某类人或某个人,而是如果没有学习先贤圣哲的善知识前,很容易处于的状态。当身处贫穷时,见到他人,或是在社交场合,由于内心的缺失感,很容易产生一些巴结奉承、谄媚逢迎的做法。当身处富有时,见到他人,或是在社交场合,由于自满,很容易产生一些吾我贡高、骄傲自大的做法。或许不一定完全表现在行为上,在意念上产生这样的想法也是同理。

另外,这里的贫富,不仅是钱财上贫富,也可以拓展理解为权利上的贫富、知识上的贫富等等。反思下自己过去的人生经历,贫而谄,富而骄的事情也没少干过。见到感觉很厉害的人,就不自觉的会谄媚;见到在某方面不如自己的人,也会潜意识中认为对方各种不完美。即使是嘴上不说,心里也会产生这样的想法,后来竟然形成了这样的习惯性的思考方式。因此,对于普通人来说,能不断改进自己,做到子贡所讲的“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也是很不错的。

但子贡与孔子的对话,也让我们领略了高手之间的对话。

为什么“贫而乐,富而好礼”,要比“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更高级呢?因为“贫而无谄,富而无骄”是稍微要用力控制下自己的“谄”、控制下自己的“骄”的,说明心里还是有贫富的比较,只是需要不断地提醒自己做到无。但“贫而乐,富而好礼”是用“乐”、“礼”完全替代了对于贫富的关注,是全然的放下,心里压根儿就没想着贫富这件事,并且把注意力完全关注在了安贫乐道,学礼好礼的方向目标上。就是无论自己身处什么样的状态,无论贫富,都恒持学习和修行,这才是孔子所表达的对子贡,对其他学生,对我们这些子孙提出的建议和忠告。

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自《诗经·卫风·淇澳》,原文如下:瞻彼淇奥(yù),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僴(xiàn)兮,赫兮咺(xuān)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xuān)兮。这首诗是中国古代赞美男子形象的诗歌。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主要是说,这位君子学问精湛,品德良善,像玉被切磋琢磨过一样。古代加工象牙,切了还要磋,使益平滑;加工玉石,琢了还要磨,使益细腻,都是表达精益求精之意。

子贡的意思是,无论贫富什么状态,对于学习这件事,也要不断地切磋琢磨,精益求精,就像《诗经》上说的那样,对吧?子贡同学的举一反三,我们似乎都能感受到孔子的欣慰和喜悦。孔子看到子贡有进步,没有直接表扬,而是兼具表扬和勉励地对他说,现在开始我们可以讨论《诗经》了。

孔子这样引导学生,对学生的教育方式也值得我们学习。开始,子贡给到的孔子自己的理解,其实并没有达到孔子的高度,但孔子没有否认子贡的认知,并且在他的基础上升级了一点。这样的沟通方式,不仅让子贡获得极大鼓励,也激发了他深度思考。教学相长,就是在这样一幅美好的画面中,完成了一段高手之间的对话。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