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马云:对孩子教育不重视,多年后孩子可能还是穷人

 谢耳朵馆长 2022-11-24 发布于四川
每天耕耘最有趣、最实用的心理学
在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在提到扶贫时说道,贫穷背后所反映出的问题是复杂的,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想解决贫困就要在这些导致贫困的根源性问题上下手,这样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下一代的生活水平。
他尤其强调,教育对于改变贫困现状非常重要,倘若对孩子的教育不重视,那么多年后这个孩子很有可能还是穷人。

知识还能改变命运吗?

我们常说,青少年是祖国的花朵,是国家的未来。因此,教育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从我国古代起就有“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思想观念。但是近年来,很多人都不再认同这种说法。
那么,知识到底能不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呢?答案是肯定的。
据调研数据显示,最高学历群体的平均收入是高中学历群体收入的6倍。而另一份数据则显示,在500名上市公司的高管中,有84%的高管属于高学历,有48%的高管有名校背景。
这两份数据说明,在我国拥有较高收入的阶层里,学历高的人占了大多数。这些人的家庭背景有穷人也有富人,但是毫无疑问的是,他们都对孩子的教育非常重视,因此他们也愿意在教育上投入更多的金钱。
那些秉持着读书无用论的人常常是用金钱来作为衡量标准的。在当代社会,就业已经成为了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本科生的就业率为64%,研究生的就业率为73.4%,虽然这两组数据都不乐观,但是学历高的毕业生是更占据优势的。

前阵子就有北大博士毕业生回家养猪的新闻登上热搜,引发了网友们的激烈讨论。那些坚信“读书无用”的人像是找到有力证据一般冷嘲热讽,但是他们没看到的是,这位北大博士靠养猪发家致富,年销量竟达到2000万,正是因为他受过教育才可以用更加合理且快捷的方式发家致富。
这个案例又体现出我国现存的另一问题,那就是农商结合的问题。我国绝大部分的穷人都分布在农村或是山区。
这些地方世世代代以农耕为生,但现代社会是商业社会,采用传统的方式是不会改变现状的。
而这位大学生就恰好将农商结合起来,再利用上上自己十几年寒窗苦读所学习的知识,他才能取得这样的成功。
著名心理学家乔丹·彼得森曾经说过,读书在这个时代仍然是无可取代的。
农民并不意味着贫穷,在美国,有很多农场主都是十分富有的。重要的是农民要有眼界、有想法,而教育恰恰是打开一个人眼界的重要方式。因此我们国家才如此重视教育,在教育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源。

教育可以实现阶级跨越

阶级跨越是指在财富和地位上发生本质性的改变。一个人想要从一个阶层跨越到另一个阶层是十分困难的事情,因为阶层不同,人们所接触的人和事都不同,不同阶级的人想法也会不一样。
当前我国教育资源发展十分不平衡,这从我国各省及直辖市的人均收入和在校生人数就可以看出来。
调查数据显示,我国人均收入最高的城市是上海,大概在50万左右,处于遥遥领先的地位。但是上海学校的在校生人数才130万。
而在我国的人口大省河南,人均收入才20万,但是在校生人数却达到了1500多万。这意味着,在上海生活的人在收入本来就高的情况下有很多的金钱可以投入到教育中,而上海的在校人数又少,人均占据的教育资源就比较高。
反过来,河南人数多,所以每个人占据的教育资源相对上海来说就少了很多。
这是我国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所导致的,教育资源丰富的地方就会产生更多的优秀人才,今后他们也大多会拥有一份高收入工作,甚至是进入企业成为高管或是到海外发展,最后划归到较高的阶层。
而教育资源缺乏甚至是贫瘠的地方则会和上海这一类的城市相差更远,这些人往往还是留在这些城市里,找一份普通的工作,收入水平也不会太高
那么这些人就最终会被划归为较低的阶层,而那些不读书、不接受教育的人就更不用说了,他们的情况只会更差。
虽然我国教育还存在很多问题,但是教育仍然是改变穷人命运的最重要的方式。穷人没有财富基础,也没有人脉,更不具备社会资源,在这种劣势的情况下,教育是最简单也是最公平的方式。
所以说,马云的观点是极具启发性的,他有力地抨击了“读书无用论”,为穷人点燃了实现阶级跨越的希望。
少年强则国强,教育不仅仅对个人来说至关重要,也关乎着国家的命运。
- The End -
作者 | 汤米达
编辑 | 梅菜扣肉
第一心理主笔团 | 一群喜欢仰望星空的年轻人
参考资料:Jean Piaget Biographie. (2020, January 29).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