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沈海婷 丨 浅析王铎行草书的风格特点

 賽飛 2022-11-25 发布于内蒙古

文◎沈海婷

摘要:王铎是明朝后期行草书大写意一派的重要书家,其创作受“二王”(王羲之、王献之)、米芾笔法影响,又以《淳化阁帖》中张芝、柳公权等书拓为基础,入古出新。其用笔挥洒纵横、苍郁雄浑,将浑厚与爽利互相融合,用笔的涩与畅相辅相成,以折锋刚其势,作品令人叹为观止。笔者认为王铎雄肆奇强的行草书风富有艺术魅力,视觉效果具有强烈的节奏变化。文章以王铎行草书的风格特点作为研究对象,从笔法、字法、墨法三个方面对王铎行草书的风格进行分析研究,以期为书法学习者了解王铎的作品提供帮助。

关键词

书法、行草、风格、特点

正文

王铎艺术生平

王铎(1592—1652年),河南孟津人,字觉斯,号崇樵、晚号松樵。明天启二年(1622年)考中进士,曾任南京礼部尚书,在弘光政权建立期间任东阁大学士一职。王铎的仕途道路坎坷且经历了改朝换代之巨变,但是他对书法艺术的追求却从未间断。与其仕途相比,王铎在书法上更加挥洒自如。王铎极为重视对古代法帖的临帖学习,他坚持每日临帖并且认为:“书不师古,便落野俗一路。”王铎虽然自称“独宗二王”,但他的书学造诣亦是博采众长,其书法作品涉猎各家,包括“二王”、米芾、颜真卿等书家,作品既有“二王”之秀逸,又有颜氏之厚重古朴和米芾的跌宕洒脱。除去“二王”之外,王铎尤其肯定米芾的书法。王铎的书风提倡取法高古,为当时所盛行秀美俊逸但缺乏雄浑阳刚之风的明末书法领域提供了新的活力。

文章图片1

王铎行草书的审美形式

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曾言:“古人论书,以势为先。”书法的审美实际上是一种以文字作为依托的造型艺术,古人认为形的造就离不开势。上文中所提到的势主要是依靠笔和线条加以体现的,包括笔势、动势两种。

笔势

每一幅书法作品的字里行间以及点画和点画之间的联系被称为笔势。作为贯穿每一行里字和字之间的关联,笔势就如同书法中的血脉、经络一样,只有血脉经络的顺畅才能让书家用笔八面出风,从而完成一幅完整的作品。

书法术语之中的行气便属于笔势的一个部分,王铎对于笔势的掌握是非常成功的。王铎的书法善于在起笔时逆势露锋,在收笔时回笔出锋,在这个过程之中形成一种巧妙的呼应。众所周知,字有自然之形,王铎善于顺应字行自然的趋势来完成上下衔接。

王铎的书风善于因波生势,笔势讲究借着点画波动而产生,无论是楷书还是行草都需要得势方可灵气活泼生动,然而点画如果过于平直就会显得呆板无力,所以自古大书家都贵在“曲势求直”。例如,王铎的《临王羲之蔡家斌帖》就可以看出,这种从不直之中求直的方式是非常容易产生笔势的。

除此之外,王铎的书法之中还常常出现一种“缩笔取势”的取法,该取法主要旨在书写过程之中将某些本应该开与伸的笔画上不展笔势,反而运用合与缩的办法,其意在于蓄势。

动势

在中国书法审美上对于势的体现不仅仅在笔势,也在于动势。所谓的动势指的是书家的创作让字体本身产生动感,相较于笔势来说这一点更加抽象。一般来讲,篆、隶、楷书的线条是可以孤立来看、进行局部欣赏的,但是行草书的线条讲究用笔的跳跃性,在于运动的感觉。从王铎的部分作品来看,他的书法之所以能够产生动势,主要在于作品之中每个字的构图配合整体效果,各个部分的运动都非常合乎整体逻辑并且能够完美融入到作品之中。

从另一方面来讲,王铎的作品能够产生动势的原因也在于他对于字体变形上的处理。对于字体的变形来说,需要书者掌握大量经验方可完成,在书写的形式上也需要完成得恰到好处。以此原则作为基础,变形所需要的条件必须更加灵活与完备。这种动势的构成关系具有很强的不确定性,每一笔关乎整体平衡的同时,也能够产生与预期不同的效果。

此外,中国文字以方块为主,所以其本身也就具备对称、平衡的特点,但是这种统一性从某种意义上来看会影响动势的效果,当字形与正常搭配相违背时,在视觉效果上就会呈现出紧张的状态,这种紧张感恰恰可以产生动势。例如,从王铎的草书《王屋图诗卷》中,我们可以发现,作品中时不时会以扭转、夸大等形式将文字做出尽可能的改变,正是因为这种改变无法预测,才会在变形之后形成一定的审美张力。

文章图片2

王铎行草书风之特点

在追求书学和书艺的过程中,王铎是当之无愧的创新者与善学者。他临帖的功力可以说直抵晋唐、深入传统,这种独特的风格加之自己的艺术个性,使其形成强烈的个人书法风格。接下来,笔者将着重从笔法、章法、墨法三个方面对王铎行草书风的特点进行分析研究。

笔法

王铎的行草书用笔可谓抑扬顿挫,急缓有度。他的作品轻重、浓淡、粗细、枯湿的变化极为丰富,做到这一点无疑需要运笔速度的加持。清代秦祖永的《桐荫论画》中提到:“王觉斯,魄力雄沉,笔墨之外有英姿,用锋险劲沉着。”对于王铎笔法所产生的效果给予了高度评价,与此同时也形容其人笔力的老辣雄浑。

王铎曾言:“每书当于谈兵说剑,识或不平感慨,十指下发出意气,辄有樵晋鄙之快。”这句话指的是王铎进行书法写作之前的情感以及心理状态。诚然,情感的流露需要书者用笔的率然,王铎用笔强调中锋,他中锋用笔的情况在作品中甚至可以占到九成以上,以《草书临淳化阁帖立轴》为例,该作品用笔不求险绝,古朴沉着,从用笔的线条上来看纤细有力,深得古法。在《临王献之、王羲之帖》中,他的笔法将翻折提按表现得淋漓尽致,并且兼具沉稳之美韵,其笔法在“二王”基础上进行了夸大,可见其个人风格之独特。

章法

王铎书法风格的转折点出现在其40岁前后,在此之前他比较看重笔法,而40岁后,王铎逐渐将自己的着眼点放在了章法之上。王铎作品以章法多变和尺幅巨大著称,他的行草书章法丰富,疏密有度,或上疏下密、或左疏右密。王铎的作品尺幅接近八尺、一丈的作品有很多,例如《临王羲之清和帖》横向约51cm,纵向约253.5cm;《草书临帖》横向约45.8cm,纵向约277.5cm,皆可谓巨幅之作。这些作品尺幅大气,从欣赏的角度来看非常震撼。

王铎行草书作品风格的多样性以及审美性大都体现在其章法上,他对于章法的控制也受其点画影响,例如他的作品《草书轴》中,章法采取两行,并未刻意安排其表征。从第一行违字到第一行的结束仅仅用一笔,第二行在创作的过程中节奏变化明显,这种大胆的章法是大多数书家所不具备的。王铎以几个字一组的方式进行创作,部分错落的同时,整体又十分统一,使每个字都活灵活现地跃然纸上。从他的作品《临王献之省前书帖》中可以看出,章法左右呼应,第一行向左取势,到结束时又加以调整,形成了线组和字组的完美呼应。从中也可以发现,王铎的空间驾驭能力完美地体现在其章法上,使观者总有意想不到的视觉感受。

墨法

一般来讲,每个时代的墨法都是大相径庭的,例如,晋代书家善用淡墨,唐宋书家善用浓墨,到了明清时期书家们又多用淡墨。书法风格淡雅清新者多用淡墨,书法风格雄健者多用浓墨。董其昌、王文治是使用淡墨的名家,苏东坡、颜真卿等书家是善用浓墨的典范。王铎行草书的墨法极为丰富善变,在《王铎草书诗卷》之中,润墨、干墨、涨墨、渴墨一应俱全。在王铎中年所作的《金山寺立轴》中,他通过涨墨之法的运用将字的结体从线变为面,字与字之间通过淡墨的扩展而连接在一起,涨墨甚至能够在纸上滂沱横流。

涨墨是王铎反复实践之后创造出的极具个人代表性的墨法,这种方法将墨水聚成一团,默写地方甚至不分笔画,这样所形成的块面感与传统的线条相比能够增强艺术表现力;另一方面来看,也起到简洁形体的作用,在增强艺术表现力的同时提高整体品味。王铎对于墨色的处理方法从某种意义上大大拓宽了书学中墨色枯湿轻重缓急的变化范围,从而影响了作品的空间节奏,为笔触的质地提供了丰富变化。

文章图片3

结语

20世纪末,王铎的大幅立轴书风曾经风靡中国书坛。大型的全国展览中不少作品都受到王铎高堂大轴草书书风的影响,增加了作品的视觉冲击力,成为展览的一大亮点。书家陈方曾言:“书法之美是通过修养和创造力凝成的形象,不是挖空心思做形式。”王铎的行草书很好地证明了这一点,从上文的研究分析中,我们不仅了解到他作品的个性面貌以及艺术精神,而且也了解到他每日临帖的钻研与努力继承传统的精神。笔者认为,个人风格需要以深厚的传统功力作为后盾,加之文化修养的辅助,才能让书法作品的形象创造更加优美,让自己的书法创作水平得到更好的提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