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于右任与《标准草书》

 欢 喜 2022-11-26 发布于上海

1880年,当中国人还在用毛笔进行书写时,美国人已经解锁了自来水钢笔。当时的中国人大概不会想到,过不了多久,这种钢笔就代替了毛笔的存在。同时钢笔这种书写工具的普及也对中国产生了深远的文化冲击。

自从1905年科举废除,直至20世纪30年代,学生十之八九都开始使用钢笔。同时不论是新式教育还是当时的文件、招牌多以印刷体、钢笔字为代表,传统书法的应用可以说是越来越不普及。

此时的人们在用过钢笔、铅笔之后,也觉得用毛笔书写有些费事,且繁体汉字笔画太茂密,不论是书写还是识读都不够方便,因此推动改革,提高书写效率,让毛笔退出历史的舞台,不必作为一般人书写的工具。

书写工具的改变,促使当时的人们对于汉字的改革有了新的思考。为满足书写便利和书写速度的时代要求,章太炎在1908年就提出选用书法中的章草作为提速书写的字体。在他看来章草多以急就,很符合文字改革的需要。

这一主张也形成了一股章草热潮——“章草运动”。但是由于章草字体高古且多数字体已不再使用,所以这股热流并未能持续多久。如何既能满足文字改革的时代要求又能满足民族复兴的情感需要,成为了当时许多书法家所思考的问题。直到于右任提出《标准草书》,才提供了一个既传统又创新的书法理念。

在于右任看来,祖宗留下的文化瑰宝不能毁在自己这一代,但书法的实用性与生命力息息相关。

如何做到兼具使用和艺术美感,又保留传统文化精髓,于右任通过对章草、小草、狂草加以分析,得出草字具有简单易识的符号化优点,草书则有速写的优点,如果将两者相结合就会满足手写的效率要求。为了更加规范草书、方便识读,他有了草书标准化的想法。

大约从1927年起,于右任开始研究草书,并陆续搜集了历代草书大家的《千字文》三百余种。1931年,由于右任发起的“草书社”正式成立,一年后“草书社”更名为“标准草书社”。经过四年艰辛紧张的工作,1936年《标准草书千字文》初本终于问世。这之后,于右任带领草书社的社员前后对《标准草书》进行十余次修正。

于右任从实用性、便利性出发,确立了《标准草书》的四大原则:“易识、易写、准确、美丽”,以响应当时的新书写要求。

一、制定、规范代表符号

草字的标准化首先是从制定代表符号的规则开始的。于右任说:“这个符号,并不是自己制造的,乃是从古人旧有的不统一的草书当中,整理出来的。”

二、草字的优化

《标准草书》对草字的优化,是以古人的草法作为规范的基准,于右任通过依照代表符号规则进行的调整;优化笔势;增强流动性、搬移位置;缩短笔路;减少环路、圈眼;取俗字这几种方法形成有条不紊、易识、易写、准确、美丽的草书。

《标准草书》的草书改造工作是经过十分严谨的思考,通过或省、或借、或连、或代表符号的方式来实现“标准化”,每个字的简化方式都要追溯其源流,做到有理有据。

三、草书的艺术美感

《标准草书》的“美丽”以实用为前提,以新书写为指向,以科学、效率为内在价值,表现出简约化、图案化的现代审美特点,有别于传统草书。

于右任的《标准草书》以实用书写为出发点,讲求字字独立,省略了章法布局,其本意就是则将审美重心落到了字体本身,旨在通过提高单体字的美感来完成整体的视觉美观。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