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稀见地方志提要31

 文化龙乡 2022-11-27 发布于河南
临洮府志二十二卷清康熙二十六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清高锡爵修,郭巍纂。锡爵字康侯,汉军籍,奉天辽阳人,荫生,康熙十八年任临洮府知府。巍事迹未详。临洮为汉狄道县地,唐时入吐番,宋复仍为狄道县,为熙州治。金改熙州为临洮府,仍治狄道;元、明因之,至清乾隆三年始改名兰州府。是志修时,兰州为州,临洮为府也。按是志旧序,正德三年雍谞《临洮府志》序谓:“明初王可仲尝稿于前,成化间督学伍天锡亦尝汇辑于后。”则临洮明初已有志矣。是志凡十九类,曰形胜考、曰总纪、曰星野考、曰沿革考、曰山川考、曰古迹考、曰风俗考、曰兵制考、曰建置考、曰食货考、曰礼制考、曰茶马考、曰官师表、曰选举表、曰宦迹传、曰人物传、曰祥异录、曰艺文录、曰杂志。按是志本万历间唐懋德府志旧版,剜增成书;而卷目颇有移并,分类将近事增入,删去旧志防御一目,仅以清代营汛列为兵制。官师只载清人,而删去旧志官师各表,自序谓删繁就简。实则所删者皆未当,且以总纪在星野前,则排比失序。仙释即在杂志卷中,此未必不可,而锡爵序谓:“祥异仙释则有录。”则自相牴牾矣。

  兰州志四卷清康熙二十五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清陈如稷纂。如稷臯兰县人,贡生。兰州为唐之金城郡地,明永乐时肃王朱模,命儒臣作《金城志》,是有志乘之始。厥后正统间县人黄谏纂《兰县志》,天顺间县人文志贞又为重纂,弘治初学正李泰纂州志十二卷,弘治中州人彭泽又重纂,万历间州人王道成又纂州志十二卷;兰州志原委,大致如此。是志纂成于康熙二十五年,是时兰州尚未设府,故称州志。缪荃孙编《学部方志目》,著录康熙《兰州府志》四卷,有误也。按此志编例,分地理志、秩官志、名宦志、乡贤志、人物志、杂志、艺文志七门,子目五十有一。其凡例云:“经以四卷,纬以八志,窃效四序八风之义。”兹按其志例实为四卷七志,且四序八风,与州志何合。其地理志立二十五目,以学校、边绩、兵卫、祀典属之,似若非宜。叙沿革,纪人物,于考据颇多错误。近人张维《陇右方志录》诋之谓:“纰缪不可卒读也。”

  金县志十三卷首一卷清道光二十二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恩福修,冒蕖纂。恩福满洲镶黄旗人,举人,道光间任金县知县。蕖金县典史,事迹未详。是志分图考、天文、地理、建置、祠祀、田赋、食货、武备、官师、人物、选举、艺文、杂记十三门,子目四十七。按其义例,依《兰州府志》,而取材泛滥,殊失剪裁。沿革仍旧志所说:“金至大间置金州。谓金无至大,元武宗乃有至大年号;亦无领龛谷、定远两县事。今考至大置州,不见金、元史志;疑至大为金哀宗正大之误,其时金、夏构兵,故升县为州,绝非元武宗时也。”又谓:“至元七年并县入州,不见帝纪,疑在至元二年。”如此之例,考证史传,以正旧志之误,颇合史法焉。水利记金人倒挽黄河水灌田事,又记洮水在西,渭水在南,皆为重山叠嶂所阻,势难开凿;意欲引渭接洮,以溉山地也。又引《明史·地理志》,金县有浩尾河,一名闭门河;浩尾河今无,引西宁之浩亹河证《明史·地理志》为误。浩亹河远在西宁,虽不免附会;但浩尾河今既无河,古今山川虽有变迁,而《明史》修时,去此志之纂,为时不久,即使有变,当可稽考,以浩尾与浩亹之音异,亦有情理也。又其叙山川之脉委源流,具有条贯,征引亦颇繁博,以知其考证与勘察之勤也。

  狄道县志八卷清康熙二十七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

  清李观我纂修。观我棠邑人,康熙二十七年任狄道县知县。考狄道于清初为临洮府属县。乾隆三年升县为州,民国改为临洮县。按本志沿革,以狄道为汉临洮县,北魏置临洮郡,唐为临州,陷吐蕃。宋元丰中复之,改为镇洮军,其后改置熙州。明清为狄道县,属临洮府。所叙沿革,皆与《临洮府志》同;而狄道于清初为县,非尽括临洮府属地,沿革不可与府志同。狄道事始载志乘,见《宋史·艺文志》有李洪《镇洮补遗》一卷。其后纪载附于府志,邑乘原委,则无可考。是志为观我据李杰所纂《志稿》,重为厘订付刻。分建置沿革考、星野考、形势考、山川考、食货考、礼制考、官师表、选举表、名宦志、乡贤志、宦迹志、人物传、艺文录、祥异录、杂志十五门,体例甚严。其以名宦乡贤,则限以入祀诸人,余则别入宦迹人物,其义可解,非冗复焉。而以名宦、乡贤、宦迹皆谓之志,人物独谓之传,此义例殊未可解。

  靖远县志八卷首一卷清道光十三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陈之骥纂修。之骥上元县人,道光六年进士,九年任靖远知县。靖远置县始于汉,明时为边防冲要,设靖远卫;万历十七年卫人高冠纂有《卫志》。清康熙四十六年,教授李一鹏重纂《卫志》六卷。雍正八年改卫为县,乾隆四十年县人潘绍尧续增《县志》一卷,附于康熙《卫志》之后。是志纂成于道光癸巳,书凡五十目,无大纲。史实概仍旧志,以乾隆后事补之,而新定类目,移并颇繁,以乱体例。如记邑之大事,自隋迄明,列《世纪》一篇;清之故实,则入《国朝辑略》一篇,以一事而分两门矣。卷四记人物,则别为乡贤、武功、科甲、贡生、行伍、杂途、貤封、恩荫、忠孝、节烈、义行、流寓、隐逸、乡耆、仙释、塚墓。其凡例云:“蟓墓为人之究竟,故附于人物之末。”以为新创体例耶。而又以正史传文录为史传一目,入于卷五物产之后。其编例定目之琐碎散乱如此焉。故修志者,若非真深识史法,而擅创体裁,必自乱其义。

  河州志不分卷清康熙二十六年修,抄本(中华书局图书馆藏,现藏上海辞书出版社)

  清张瓒纂修。瓒武定县人,康熙二十四年任河州知州。是志分地理、食货、建置、灾祥、彝情、官制、选举七门,凡三十四目。按此志乃瓒为应奉命修纂,仓卒成书,于义例考证颇见疏漏。其志类自地理迄选举止,疑非全书矣。查此志又未见有刻本,据康熙四十六年王全臣修《河州志》序谓:“吴祯始创《河志》,嗣而修之者再。”按吴祯于正德时修州志,书成于嘉靖初。又见《学部方志目》,著录明朱捷《州志》及此志均为写本。自吴祯之志,迄康熙王全臣之志,其问则河州未见有刻本州志也。

  巩昌府志二十八卷清康熙二十八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明杨恩原纂,清纪元补订。恩字用卿,号凤池,陇西县人;万历二十三年进士,授户部主事,督粮山海关,以足疾请归,所著有《渭滨草堂集》《元亭三稿》《农谈》《乐府》诸书。纪元文安县人;顺治十二年进士,康熙十九年任巩昌府知府,所著有《卧龙诗稿》。巩昌于明时始置府,清初仍之,领岷州、陇西、安定、会宁、通渭、宁远、伏羌、西河八州县。郡志修于明时者凡四,见《文渊阁书目》有旧志新志二种,卷帙无考。《明史·艺文志》载:胡缵宗嘉靖《巩昌郡志》三十卷。《千顷堂书目》载:杨恩天启《巩昌府新志》二十八卷。二志皆佚。杨恩此志成于天启元年,旋经兵燹,亦不易得。纪元遍搜其遗稿,获缺本十卷,因而校阅之,更正删补成志二十八卷。书分形图、疆域、形胜、总记、沿革、山川、古迹、风俗、物产、建置、官政、警备、边政、官师表、武胄表、宦迹、选举表、人物、艺文、杂识二十门,凡五十有一目。按此志实大半为纪元重纂;而非恩之原书矣。按纪元自序谓:“自诩更正《杨志》错讹,而有补订之劳。”然阅其书错讹仍旧。如沿革纪陇西县,为秦陇西郡附郭邑。南北朝置南安郡,附郭汉阳县。会宁为北魏会宁县,秦安为汉凉州刺史治;与《通志》及州县志对校则多有谬。如总记载:建安十八年汉垂相亮伐魏攻祁,天水、南安、安定皆应;及载马超攻冀城事,又载晋孝武帝宁康三年时,苻登称帝南安,徙秦州三万户于长安;宋宁宗嘉定元年和议成,金人来归秦陇地。诸事于史志皆无稽。如官师人物,明于前人物尤多舛误缺漏,故此志纪载博繁,而欠于考据,使人难能征信。

  陇西县志十二卷清乾隆三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鲁廷琰纂修。廷琰字云湖,会稽县人,举人,雍正六年任陇西知县。陇西县志,康熙间知县周继述,草创县志一卷,颇简略。是志纂成于乾隆元年,虽摘录府志者多,而经征考增订,视府志为详尽。志类分纶音、星野、地舆、建置、官政、官方、人物、艺文、杂识九门,子目凡五十有九,每门各有小序。按其沿革所载:“秦置陇西郡于天水,汉分陇西于狄道,置天水郡于襄武。”实与今陇西无涉也。山川载,首阳山即伯夷、叔齐避周采薇处,有夷、齐存迹,实在陇西。按首阳山见载于方志者,据《山西通志》载首阳山在蒲州南四十五里,一名雷首,夷、齐隐此,殁葬山麓。又河北《卢龙县志》、河南《偃师县志》,皆载首阳山,及夷、齐之存迹。然据明人杨闳,辨以陇西之首阳山为是。

  陇西分县武阳志五卷清光绪三十四年修,抄本(甘肃省图书馆藏)

  清周裕杭修,杨学震纂。裕杭湖南人,光绪三十二年任陇西县县丞,布理分县武阳事。学震字龙川,陇西县人,贡生。武阳与漳县,皆为陇西县之分县也。分县者,附属于大县之小县也。以县丞驻搭,专理政务,其制与府州之领县,有所不同。清季分县制度,未见明规典则,而见行于甘肃一省者。按本志凡例谓:“甘省分县有九,若庄浪、东乐、宝丰、打拉池等。”分县志例,有疆域、城池、乡镇、衙署、文庙、学署,而无职宦,以属邑县丞驻搭。武阳为陇西分县始于乾隆时,考其县志,按裕杭序谓:“嘉庆中县令苏履吉,光绪中二尹张家驹,皆有志,创修而未遂。”是志创修于光绪丁未,学震及陇西训导余明远创草,邑贡生郭屏都、举人蔺杰参订,邑生杨国祯校。依据苏、张二志稿增补而成,仍未付梓。其书卷一图考,列武阳疆域全图、城池图、文庙及崇圣宫图、分县衙署图、盐井图、镇图等,凡十四幅。卷一建置、疆域、山川、城池、分署、学署、学校、关梁、祠祀凡九目;又附乡镇于城池,附学堂于学校。卷二贡赋、兵防、水利、驿递、蠲恤、茶马、物产凡七目;又附户口、度皮、仓储于贡赋,附营制、巡警于兵防,附实业于物产。卷三风俗、古迹、祥异、陵墓、封爵、职官、名宦、选举凡八目;又附方言于风俗。卷四人物、忠节、孝义、隐逸、流寓、仙释、列女凡七目;又附乡贤于人物,附方枝于仙释。卷五艺文、杂志、茶马凡三目,艺文、杂志则仅有目而无文。按此志殊为未成之稿,尚未经详核厘订。甘肃省图书馆藏此稿,余函请抄录序例及摘书中核要;承该馆抄赠此志及《海城县志》《打拉池志》《灵台志》等志书,以俾余撰成提要,至表衷心感谢。

  安定县志七卷明万历十五年刊本(北京图书馆藏,存卷一至二)

  明张嘉孚纂。嘉孚字立庵,安定县人;嘉靖二十六年进士,授长治知县,升同知,历黄州知府、四川副使。《安定县志》创于正德七年教谕贾秉宜、嘉靖二十年教谕冷昂重纂。按本志嘉孚序谓:“安定自设立来,无刻志。”则贾、冷二志,未经付刻焉。是志嘉孚为应邑令陈鼎南之属,纂成于万历十三年,而未付刻,至二十五年知县恽应翼又增订之,始为刻行,是时嘉孚已殁矣。此志大字精刻,殊为名贵。其体例,分地志、人志、政志、教志、兵志、文志、杂志七门,凡六十二目,义例简质,纪事核而不诞。按沿革:安定春秋时,羌戎之所居,至汉始属陇西郡,在唐则为渭州西市贸马之所也。五代时又沦于先零,宋元皇中于此筑安西城,属通远军。金大定中改为定西县,属巩州;元时因地震定,改名安定。元至正十二年,陇西地震百余日,安西尤甚,移山湮谷,陷没庐舍,此志《地志》记其事。但自《政志》以下至《杂志》五门,则久佚无稽。

  续修会宁县志二卷清道光二十年刊本(徐家汇藏书楼藏)

  清徐敬纂修。敬字信轩,临川县人,监生,道光十七年任会宁知县。案会宁设县,始于金置西宁,其后会州尝徙治之,明时定名会宁。明时邑志,早已沦散无稽,知县黄显祖求得邑人王守基、范良儒所辑志草,删存其略。道光十一年知县毕光尧,复就黄本参证,纂成县志十二卷。是志敬续自《毕志》十一年后仅九载之事;条项皆依《毕志》门类,纂成续志二卷。《毕志》共十二门,皆有小序,是志当续者则续之,不续者,则仍其小序。所续者,惟建置、学校、秩官、人物、选举、艺文六门,事简为易。但《毕志》于沿革考证,颇多错乱,职官、选举有误漏,人物有附会。时人称徐敬多才识,能文章;何不为旧志纠正,以成邑之信史,而仅成卷一卷二两卷,殊为可惜。

  通渭县志四卷明万历四十四年刊本(甘肃省图书馆藏,存卷一至三)

  明刘世纶修,白我心纂。世纶万历间通渭知县。我心通渭人,仕龙安府经历。按沿革,宋始置通渭堡,属陕西秦凤路巩州。金升为县,元明因之,属陕西省巩昌府。《通渭县志》,见嘉靖《陕西通志》《风俗志》引载《通渭志》,则嘉靖前已有志矣。又本志世纶序云:“通渭故有志,历久时异事殊,今昔半不相伦。”又秦大夔序云:“邑令刘君于视事稍暇,锐意修志,属草盈箧,复延邑人白生编次之,不半载而成,凡四卷八目。”按此志修时旧志犹存,其所定体例或仍旧例,分疆理、建置、礼制、田赋、官师、人物、选举、文艺八类,析子目殊多牵混,疆理、礼制二类分目尤为琐碎,又纪事颇多缺谬。康熙五年知县顾竟成修县志,仍依此志类目,另增《拾遗》《正讹》二门,以笺补缺误者多。是志今存卷一至三,据秦大夔序,志凡四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