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除误治外,半夏泻心汤方证常见于这四种情况

 cys1 2022-11-27 发布于福建

            临床常见导致泻心汤证的四种情况

            胡希恕先生推荐用量

            胡希恕先生常用半夏泻心汤合方

            名家医案分享       (编辑:木易火耳) 

胡希恕经方医学

胡希恕先生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

胡老讲过,“泻”者有疏导向下之意,并非下法之“泻”,因痞证由误下而来,不能复用下法。“心”者为心口,指胃脘部位,西医称上腹部,并非指心脏器官。“心下”是指病情反应的病位,居半表半里,而并非病变发生的部位。

《伤寒论》149条论述本方的成因是:伤寒表不解,已五、六日,邪传少阳,因误下产生三种不同的变证。其一,柴胡证仍在,复与小柴胡汤其二,成为结胸证,治以大陷胸汤其三,此为痞证,当用半夏泻心汤

三证为何相提并论?意在辨其病位柴胡证,邪犯少阳,病位主要在胸胁,可涉及心下,以胸胁苦满为主;结胸证,痰水实结,病位主要在心下,可波及胸胁,以满而硬痛为主;本证为痞,寒热阻结,病位主要在胃肠,心下痞满而不痛,并有呕、利,不能再用柴胡剂,应选用本方。本方证因误下或误治而来,损伤中阳胃气,外邪乘虚而入,脾胃不和,湿热壅遏,气机升降失常,寒热互结,发为病证,影响消化吸收之功能。


主证恶心,呕吐,上腹部满闷不适,但按之无抵抗,肠鸣,腹泻或大便稀。

兼证口干,口苦,口中异味,胃胀满或轻度胀痛,胃中气多打嗝,大便黏,马桶水冲不净,或完谷不化,尿黄沫大气味大,人倦疲乏,而黄无华,消瘦或虚浮,双目干涩,眠差梦多,腰酸腿软,性功能减退,舌胖厚或有齿痕,质淡,苔白腻厚或兼黄,脉或虚或实。


临床观察泻心汤证的来源,除由误治而来以外,还有四种情况:
其一,脾胃虚弱,食、湿、肉停滞,消化吸收功能障碍所致;
其二,脾胃尚健,但饮食酒肉无度,终日饱食而不运动,久而久之发为本证;
其三,大剂量或长期使用抗生素,造成消化道功能减退,以致产生本证;
其四,老年病或慢性病,如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肾病、癌症病人手术化疗后,常常出现本方证的各种症候。

老师带教,独具匠心,炉火纯青,专用经方,善用合方,但不加减,目的示人以规矩。辨方证时要抓主证,仔细分析兼证,并谓:只要在寒、热、虚、实的辨证上,不出大的偏差,就有一定的疗效,从而达到一方治多病,异病同治之目的。今将胡老半夏泻心汤的临证经验,整理如下:

1.半夏泻心汤用药剂量
半夏泻心汤方:半夏12〜18g,黄连3g,黄芩10g,党参10g或红参10g,干姜10g,炙甘草6g,大枣四枚(擘)。水煎400〜500mL,日一剂,分2〜3次口服。

生姜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减干姜为3g,另加鲜生姜12g;甘草泻心汤即半夏泻心汤,增炙甘草为12〜15g。

2.临床常见的方证
在辨此方证的过程中,和小柴胡汤一样,同样也要遵循“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的指导原则。




半夏泻心汤合吴茱萸汤即上方加吴茱萸5〜9g,治体质虚寒,舌淡苔薄白,肠鸣腹泻,五更泻,或便溏,或完谷不化,或伴有头痛者。


Image


半夏泻心汤合吴茱萸橘皮汤即上方加吴茱萸6g,陈皮6〜10g,治中虚寒多停饮之证,常见慢性胃脘痛,烧心泛酸,口干恶心,舌润滑苔薄白者。


Image


半夏泻心汤合小陷胸汤即上方加全瓜蒌30g,治半夏泻心汤证兼有胁痛者。


Image



半夏泻心汤合白头翁汤即上方加白头翁15g,黄柏6g,秦皮10g,治身体状况较好,腹痛,腹泻,大便有黏液或脓血便,腹痛明显再加炒白芍12g。


Image



半夏泻心汤合茵陈蒿汤即上方加茵陈10g,栀子6g,大黄6g,治身体较胖,口干,口苦,恶心,右胁痛,尿黄便干,面色青或垢,苔腻者。苔黄厚腻者,再加生石膏45〜60g。


Image



半夏泻心汤合半夏厚朴汤即上方加茯苓18g,厚朴10g,紫苏叶6g,治口干口苦,口中异味,咽干咽痛,面垢汗黏,尿黄便黏,苔厚腻或黄腻,体胖,证稍较重者再加生石膏40〜60g,薏苡仁30g。


Image



半夏泻心汤合四逆散即上方加柴胡12g,枳实12g,白芍12g,治半夏泻心汤证兼有情绪抑郁,烦恼疲乏,腰酸乏力,手足偏凉,性功能减退者。


Image



半夏泻心汤合炒四仙汤即上方加炒鸡内金10g,炒山楂15g,炒麦芽15g,炒神曲15g,醋莪术12g,治食欲不振,不食即饱的消化不良。


Image



甘草泻心汤加生石膏即上方炙甘草增至12~15g,另加生石膏45〜60g,治口腔溃疡、舌溃疡及口腔扁平苔癣,无论急性或慢性发作,均有良效。


Image



生姜泻心汤合橘皮竹茹汤即生姜泻心汤加陈皮6g,竹茹6g,治妊娠反应,哕逆,呕吐者。煎好药以后,药汁要凉到室温,服药时,要喝一口稍停一会儿再喝,不可一饮而尽。


Image
胡希恕先生带教医案
慢性结肠炎案
1962年秋的一天,下午见习,胡希恕先生讲到,昨天星期日,给一位将军出诊看病。患者,男,50多岁,身体虚胖,饮食尚可,时有肠鸣,大便稀,日3〜4次,早上起床必上厕所,完谷不化,有时能见到菜叶,舌质淡,苔白,脉细无力。证为寒湿在里,给半夏泻心汤合吴茱萸汤加陈皮,人参改用高丽参。方用:半夏12g,高丽参10g,干姜10g,黄芩10g,炙甘草6g,川黄连4.5g,红大枣6枚,吴茱萸6g,橘皮10g。三剂,水煎服。今日复诊,病情明显好转,又给原方五剂。

陈雁黎教授医案

1.性功能减退案
男,40岁,体胖,头昏汗多,面垢色青灰,疲乏无力,易烦眠差,口干,口苦,口中异味,腰膝酸软,性功能明显减退,大便黏稠,黏在马桶上冲不净,苔腻厚而黄,舌胖。诊为高血压、高血脂、脂肪肝,每天必服降压药。予四逆散合半夏泻心汤加生石膏方用:柴胡15g,炒白芍12g,炒枳壳12g,法半夏12g,黄芩12g,川黄连5g,炙甘草6g,党参10g,生石膏30g,生姜6g,红枣4枚。五剂,水煎服。药后,人即轻松,口干苦异味消除,患者信心大增,又服上方十剂,大便正常,性功能恢复,以鹿胎颗粒善后。

2.湿疹两例
2017年4月3日初诊:马某,女,52岁,干部,回族,近日汗多怕冷,心烦失眠,口干口苦,饮食乏味,舌胖,苔白腻厚,右手背大面积湿疹,皮肤发黑,害怕和别人握手,大便黏,日2〜3次,予半夏泻心汤加茯苓、陈皮、薏苡仁、紫苏叶,七剂。复诊时,患者自诉手背不黑了,特别高兴,余症均好转,又给原方七剂,诸症痊愈。

2017年6月14日初诊:赵某,女,48岁,糖厂工人,胃脘胀闷,口干苦,纳差,大便稀,日2〜3次,双手指疼、痒,皮肤干燥,有时裂口出血,洗衣洗手时水冷水热都疼,不能洗碗,皮肤科住院治疗无效,7年不愈。予半夏泻心汤原方加薏苡仁、紫苏叶、炒枳壳、茯苓、陈皮,七剂。复诊时,患者先说我的手不疼了,举双手给学生们看,又予原方七剂,诸症痊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