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凌宗伟:如何看有效教学的“效”

 凌宗伟 2022-11-28 发布于江苏

【异史氏曰】前几天在一所学校听了10来位高中教师的课。在与学校管理者交流时,我很直接地说了下面这些话,但也并没有希望他们能理解接受的意思,不过为了对得起此行而已。

总体看来教师们对教材的研究不够,对课程标准和新高考方案,对高考的试卷的研究也不够。普通高中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为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的新生。希望学校领导,特别教学是管理管理者在教师的集体备课活动种要强调研究教材、研究课标、研究高考试题。

另一个要注意的是,虽然部分老师已经有了学生意识,但并没有真正理解“学生意识”的内涵。如何让学生参与到课堂学习中来是学校目前这个阶段必须引导教师认认真真思考的问题。

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普遍问题是提问与学生的任务基本上是处于一种教师的自问自答,自娱自乐状态。如果学校管理者不能正视这样的问题,祈求教学有更大的进步基本是不可能的。要认识到任何课堂的“齐问”“齐答”绝对无效的,不管哪个学科、哪个年级,何况还是高中课堂。要解决这样的问题,首先要认识到无论你们怎么强调生源,他们都已经是高中生了,已经具备一定的思考力了。如果一定要强调生源,为什么认识不到给这些学生布置统一的任务是不合适的?这样的学校尤其需要从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出发提出不同的学习任务。建议学校组织老师讨论确立学校基本的教学理念,譬如,因势利导,因材施教,确保不同类型的学生的学习都能够有所进步,或者诸如有效教学之类的理念。

所谓的有效,就是要一堂课或者几堂课,一周课下来,我们要清楚有多少学生达标了。不是动不动就达标检测嘛,注意,达标不单单在那个检测环节。达标要关注的是具体的每一节课上的目标是什么,有多少学生大达到了要求,达标一定是在具体的每一节课上的。你们去听某人的课,结束后可以做一个问卷,或者拿几道题目让学生做一做,看看有多少学生能够做得到,有多少学生掌握了这堂课的学习内容。目标与任务要落到实处,首先是学校管理者要有正确的质量观,质量观按照教学常识来讲,就是教学目标的设定与达成。一个好的教学目标一定是可以检测的,也应该是可以操作的。教学目标的达成最终是因人而异的。要要求教师要做到三个“吃透”:吃透课程标准,吃透教材要求,吃透你们学生的实际情况。但实际的情况是教师对教材基本上没有读到位,至少对教材的助学系统没有引起高度关注。

集体备课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要重视对教材的研究,没研究透“助学系统”就不可能读懂教材。教材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来的,所以研究教材还不够,还要研究课程标准。然后就是研究学生了,如何从自己任教班级的学生实际出发,确定教学目标,设计教学任务(任务应该是经过学生的努力可以做到的。打个比方,能挑100斤的,要鼓励让他挑到105斤,而不是让他挑120斤)。接下来要做的是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合具体的教学内容的学习的环境。然后就是有效的互动与反馈了。要让学生明白自己要到哪里去,已经学到了哪一步,下一步应该要哪里去。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要给学生相应的提示与帮助。在学生学习的每一个环节,每一步中,都能给学生具体的指导。这样的互动才是有效的,真实的(不是我也设计了个表格,问一问全班的同学,然后鼠标一点答案出来了)。如果再把教材上的内与学生的实际乃至与高考关联起来的拓展延伸就更好了。这种拓展延伸一定是可供选择的,每个人都能根据自己的需求和自己的可能选择性地完成相关的作业或者其他的学习活动。

学校的听课评课、课堂教学评价,要对照课程标准和课程方案提出来的教学评一致性的要求提出几条基本的标准。如此,学校真实的研究之风的形成或许未来可期。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