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提取关键词,引导学生说话——《八角楼上》教后反思

 蓝婷的梦 2022-12-01 发布于河北
       《八角楼上》是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第15课,本文讲述了毛主席在艰苦的环境中日夜操劳,紧张工作的事迹,表现了毛主席为领导中国革命忘我工作的精神。

       本课在讲时,我注意到历史年代较远,空间存在距离感,那怎么才能够拉近距离呢?借助本课的第一句话“在井冈山艰苦斗争的年代”,我出示了小资料,介绍当时的艰苦环境,来拉近学生和本文内容的距离。此举效果不错,学生能够切实感受到当时环境的艰苦。

      第二段是本课的重点,讲的是毛主席是怎样工作的。

      课后的第一题要求是“朗读课文,说说毛主席是怎样工作的”,课文已经朗读流利,要让学生能够说出来“毛主席是怎样工作的”,这是一个比较难的教学点,怎么来突破这个难点呢?

       是“提取关键词,引导学生说话”。

      我出事“寒冬腊月   穿着    披着    坐在    右手    左手    灯光    凝视    沉思    滑落    察觉”等词语,我一边问,学生一边答。

      师:这是个

      生:寒冬腊月的深夜。

       师:毛主席穿着

       生:单军衣

       师:披着

       生:薄毯子

       师:坐在

       生:竹椅上写文章

       师:他右手

       生:握着笔

       师:左手

       生:轻轻地拨了拨灯芯

       师:灯光

       生:更加明亮了

       师:凝视着

       生:这星星之火

       师:谁在沉思?

       生:毛主席在沉思

       师:什么滑落下来也没有

       生: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察觉到

      通过这样的我问学生答,对“毛主席怎样工作”做了梳理,借助这些关键词,学生能够比较流畅地把“毛主席是怎样工作的”口说下来  。

       不给这样的支架,学生说起来是有一定困难的。

      支架是过渡,继续推进。

       引导孩子们继续思考,第二段先写的是时间(寒冬腊月的深夜),和毛主席的穿着(毛主席穿着单军衣,披着薄毯子),和对毛主席动作的概述(坐在竹椅上写文章)。

       接着写了毛主席的右手,左手的动作和灯光(右手握着笔,左手轻轻地拨了拨灯芯,灯光更加明亮了)。

      最后写了毛主席的神态(毛主席在沉思连毯子滑落下来,也没有察觉到)。

       通过深度思考点拨,学生对本段的认识更加清晰,条理化。也为独立说说“毛主席是怎样工作的”做了充分的准备。


      按照刚才的分析写作思路,以及关键词,学生就能够不看关键词叙说“毛主席是怎样工作的”。

      提取关键词,能让说话化难为易,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支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