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向戌觉得自己干了大事,却被人贬的一文不值!

 品读二十四史 2022-12-01 发布于浙江

音频版《秦汉三国五百年》

叔向分析的还真对,楚国人虽然贴身穿着铠甲来办事,可要想在大会上亮家伙干坏事,这个胆量他们还是没有的,毕竟这些年来晋国的实力一直要强过楚国,要是给了晋国一个充足的发兵借口,后果那是难以想象的。

虽说晋楚双方没有在大会之上刀兵相见,但也不是风平浪静一片祥和,就在盟誓歃血的时候,双方的意见就不一样了。

晋国这一方说,晋国历来都是诸侯的盟主,每次盟会歃血,都是晋国先动手的,这次也不能例外。

楚国人说,我们头几天刚刚达成共识,晋国和楚国是地位相同的国家,如果干什么都要晋国在先,那岂不是意味着楚国要低晋国一头了?再者来说,晋国这些年是强大一些,可之前一直是晋国和楚国轮流领导诸侯的,怎么能说晋国一直是盟主哪?

眼瞅着双方争执不下,谁也说服不了谁了,叔向对赵武进行了一番开导。

诸侯之前归服晋国,是因为晋国德行好,肯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并不是因为晋国每次都主持会盟。您现在应该从大局着眼,不要跟楚国争这个歃血的先后顺序了。换一个角度来看,诸侯结盟的时候,本来就是大国主持工作,小国做具体琐碎事务的,既然楚国抢着要干这些事情,就让他们做好了。

叔向的这些话啊,在我们听起来,虽然有点自欺欺人的成分,可大多数还是在理的。现在的情况,在向戌的前后忙活之下,晋国和楚国好不容易能坐在一起,虽说楚国人前后的用小心机,可多少也反映出了楚国人的不自信,越过得不如别人,越是会敏感小心眼嘛!赵武听懂了叔向的意思,也就不再跟楚国人争了,同意让对方先行歃血。

这次弭兵之盟结束以后,作为东道主,宋平公设宴款待了晋国和楚国的大夫,其中晋国赵武坐在主宾的位置。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楚国人又敏感了,子木在同赵武的交谈过程中,展现的是咄咄逼人,让赵武一时有点招架不住。

赵武自己接不住子木的问题,就向身边的老臣叔向暗示,那叔向可是一肚子知识和智慧的人,具体双方谈论或者辩论的是什么,史书里没有记载,反正在叔向的一阵火力压制之下,最终扭转了局势,子木反而接不住他的话了。

哎,不管怎么说吧,虽然中间经历了许多的曲折和波折,由向戌牵线的这次弭兵之盟,还算是成功的。要说这向戌啊,费了这么大的劲干这件事,他的出发点,可不纯粹是为诸侯百姓的安定,主要还是想在天下之中博得一个好名声的,现在名声已经有了,他又有了新的想法,想要点实际的东西。

向戌不敢跟晋国和楚国邀功,就向宋平公申请,我有幸办成了这么大一件事情,中间也没有出什么差错,希望国君能赏赐给我一些城邑。宋平公也觉得,向戌这件事干的很漂亮,虽说是他个人的行为,可也着实给宋国长了脸了,就下令赏赐给向戌六十座城邑。

拿到国君赏赐的文书,向戌心里这个美啊,为了有人能分享他的喜悦,他就把文书拿给另一个大夫子罕看,其实就是想让子罕夸赞自己几句,让这个幸福感和成就感再提升一个档次。可没想到,子罕非但没有拍向戌的马屁,还给了他当头一盆冷水。

子罕对他讲。现在诸侯之中,最强大的是晋国和楚国,有小国瞎折腾的,晋国和楚国就会用武力进行威胁,小国害怕这些,才会上下和睦国家安定。所以小国安心的侍奉大国,才是天下稳定的基础。

战争这个东西啊,自古就有,主要是用来威慑不法行为,和宣扬正义德行的。有了战争,圣人之道才能兴起,作乱之人才能受到惩处。你这次组织的弭兵之会,是想消除战争,你觉得这个事情真的能实现吗?如果不能实现的话,你不是在骗人吗?

你用欺骗的手段在两个大国之间做事,没有比这更大的罪过了。有罪过你感觉不到,还以为自己有多大的功劳,拿这个向国君邀功请赏,你这是既不聪明又贪心啊!

子罕说完之后,把文书上的字划掉,而后扔在了地上。向戌被子罕的言行给震住了,于是向宋平公请示,不再接受赏赐的城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